涉县一副对联“柳影入池鱼上树,槐阴当道马蹬枝”背后的故事

一副门联背后的故事
在涉县全域旅游,传统村落中,少不了遇几副可心的门联。
柳影入池鱼上树,槐阴当道马蹬枝。
并非只有井店三街“槐池巷”一带的住户适合用此名联作门联。
据悉,八、九十年代,河北省“书坛泰斗”任学曾先生习惯为人书写此联。毕竟,涉县的每一个村庄都有池塘(麻池),都有古槐,景致一般,此为乡情民俗也。
招岗旧村西南驸马桥东百十米处张家门楼曾用此联。
至今,旧城街与牌坊路交叉点上,明代御史李栋旧居一处新修简易门楼门联也在用着此联。
两处均为仼老先生亲笔漆书,招岗黄漆,城里黑漆。
凭心而论,乡愁浓重的涉县人,没有谁不喜欢该联造设的奇幻动人之妙趣意境。
多年来,山雨一直在思惑:此妙联绝对出处何在,或说撰拟者何方神圣耶?!
近日查知:清末辽宁诗才孙宝璋。
其实,孙宝璋,第一身份是知县,在河南临颖仼上“勒捐科罚,罔恤民艰,修理衙署,派令书役捐办,尤属糊涂荒谬……即行革职。”(见《清实录·卷之三百四·光绪十七年十一月》)。
查《朝阳文学志·作家传》:孙宝璋,字礼臣。(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西五家子乡山嘴子村人。约生于1851年(伪满初年1934年81岁逝世)。18岁同治9年(1870)庚午科荐卷,后考举人屡试不中。九年后(1709)中举并以举人举孝廉方正,朝考任河南临颖知县。后任广东新安知县。光绪21年(1895)因内弟贪污案牵连回家……孙宝璋诗才很高,政声欠佳。回朝(阳)后,改名孙庆璋。留有《爪鸿集》11卷五册,近体诗六七百首。其景物诗,多侧重写景,景中透情,用景衬情。
据说,一日,孙宝璋到某地,见风景优美,激动地吟出七绝一首:柳影入池鱼上树,槐阴当道马蹬枝。山川白云峰露顶,水流峡谷耳留音。
山雨认为,这一佚闻不足为信,因为,前后两联十分的不协谐,水平相去不知几万里。但也似乎情势有所关联,姑且相信吧!
联界,该联尚有其他版本,如:
柳影入池鱼上树,槐荫铺地马蹬枝。
山雨宁愿相信,原诗原联确实出自孙宝璋之手。
山雨大胆地揣测,孙宝璋写景,绝不仅仅是写景,而是重在曲折地表达一种焦灼的心情。
结合其生平估猜,该联多半写于光绪23年(1897)。当年,他投奔江苏督军鹿滋帅。又等三年乃于光绪26年(1900)经鹿举荐投右翼先锋陈雨人,委任为军装局负责人,直至1911年辛亥革命后回朝阳。
在那三年(1898—1900)中,孙宝璋是一种怎样焦灼的心情呢?
“我老孙绝非池中之物,当年也曾跃过龙门,身价百倍,只是小运一时不通,被革职,我要上树(上诉或上溯)!三槐九棘之在高位者,巍巍乎,但愿他们能慧眼识才,伯乐相马;我之千里马也,甘愿耐心蹬枝(等旨)。要知道,我老孙,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呀!随时等待朝庭降旨召用!
该诗后一联,山雨臆测,是孙宝璋在反思和劝慰自己:“我老孙只是因为才高遭忌(疾),过去太冒尖儿了。如今是水流沉潜,路经狭谷地带,我随时听音测势,等待时机!待时而动!”
估计,多数游客和文友,迷于该联写景本身及其用笔之魔幻、造境之奇妙,不一定有心力如此深探其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山雨有闲心,特此挖掘,未必确凿,但博诸君一哂!
余话:
1.八十年代,招岗张家女主人刘玲娥,请仼学曾到驸马桥东为自己大门门扇上漆书对联。调好黄漆,任老一气而成,行楷。刘玲娥手擀宽面,打猪肉卤酬谢任老。那年代,只知吃火烧熬玉米糊加生盐喝的任老连呼:猪肉卤?折福!折福!
2.孙宝璋彻底居乡并没有闲着,“在县城承包“外”税(城外税),又包揽诉讼(讼师?“律师”?),收入颇丰。后被别人抬高“外”税承包费挤兑他拱下台。政声不佳,诗才很高,私财也很高——双料人才(银财)!!!
山雨   辛丑桃月廿一 于枣岗山雨斋
作者简介:张海旺,河北神威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家事团队团队长,研究生学历(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法律硕士)。学术论文主要有《谢方樽人格论》。业余喜爱地方文化研究,精考据,善长联词赋,颇有古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