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师实践智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在进入“十五”之初,我们对学校的教师队伍进行调研发现,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缺乏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南。具体表现为三少一慢:教师经常主动阅读教学教研材料的少;教师自愿撰写论文、学习心得、体会进行日常积累的少;教师主动进行研究、学习的少。我们认为缺乏理论支撑的教师,必然缺乏发现问题的敏锐能力,缺乏具有深度和实效的教学反思,必然导致教师的成长缓慢。以往教研并未注意为每位教师营造研究的氛围,而教师自身又缺乏钻研的自觉性。因此学校“十五”期间,独立承担了省教育学会课题“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的途径研究”。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学校努力为教师创设搭建起学习、碰撞的平台,使广大教师在学习、研讨中成长,在反思、创新中成熟。如今,一支会科研、懂理论、善总结的科研型教师群体日渐形成,从而为我校优质、高速、持续地向前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一、学习即提升。

教师能够透过日常工作的表层,结合自身的发展需要提出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问题,是需要较丰厚的理论功底的,因此提高理论水平提升教育教学理念,对于教师成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1、将“学习”变成一种需要。

学习是开展教研、科研活动的基础。只有学习,教师才能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才能在实践中有理有据。没有理论的学习,实践活动必然是无目的、无方向的;没有方法的学习,实践活动就无法顺利开展。“只有学习成功,事业才成功;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精彩。”

我们认为学习内容应包括:深入学习指导性文件;潜心钻研教育教学理论;更新、优化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迈进,使我们更加意识到为师的艰难与神圣,对于教师来说,博学多识是做一个好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一个好的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具备深厚的理论修养、完善的知识结构,才能成为研究者、思想者、创造者。

教师自身学习主要的途径是:向书本学习;向同行、专家和学生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向网络学习。一位哲人说:教师本身就应是一本书,教师唯有让读书成为习惯,才能书写好教师这本书。读书是学习,向同行、专家咨询是学习,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要做实践的有心人,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经常思考新问题,探索新路子。要养成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经常小结反思的习惯。对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想到的问题,获得的启发进行分析,留心积累,成为一名反思性的教师。

2、让“碰撞”搭建起互助的平台

教师群体有着丰富的资源,每个个体都有自身发展的优势,一位哲人说过:你给我一个苹果,我再给你一个苹果,结果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如果我学到你的一个长处,你又学到我一个长处,那么,我们两个人都有了两个长处。要为教师搭建这样的碰撞平台,使教师之间“资源共享”。我校先后成功地举行了十一场教师论坛,为教师搭建了碰撞交流的平台。各场论坛的主题都源于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困惑和遇到的问题,教师将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解决的办法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同的认识、不同的方法进行碰撞、比较寻求最佳的解决策略。如四学年的“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场论坛,教师们用自己在实践中积累的大量案例,相互补充、相互借鉴比较全面地总结出了适合学生的提出问题的各种方法。

3、使“引领”成为一种导向。

教师受自身素质水平的制约,对科研的认识和操作水平会有较大的差别,“专业引领”可以帮助教师摸清方向,给与正确及时的指导,避免教师过多的走弯路。专业引领要对提升教师教育理念和解决教师教育实践中的困惑、问题起到重要作用。要提出一些让教师“解渴”、“解难”的工作方法,使教师真正意识到教研科研的必要与实效,让教师们自觉的参与到研究中来。也可由学校树立起教师学习的榜样,以身边名师为目标,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也可请专业研究人员就行动研究的策略、方法为学校教师作专题指导,提升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科研的实践能力。

只有学习成为教师自身的需要,教师之间交流具有实效,适当适时的引领,教师的事业才能焕发迷人的芬芳。

二、问题即课题。

以往学校研究的课题往往外在于教师的个人需求,与教师当前的、现实的工作、生活情境与需要没有直接关联,缺少教师自身心理体验的融入和个人需求的渗透。只有将课题研究真正转化为教师的内需,解决教师自身困惑的问题才会使教师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内驱力。

我们认为课题的确立首先要着力于解决问题,只有通过研究解决教师的困惑或疑难问题这样的课题才会受到教师的欢迎和认可,才会使教师努力进行实施和研究;课题的确立其次要着眼于热点问题,关注热点,能及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认识水平,使他们正确看待这些问题,同时能集思广益,借助讨论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产生有一定思想深度的见解,给老师们创设成功的机遇,满足其求成心理需求,进而激起其更强的科研热情;课题的确立最后要着手于教学服务,为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提高教育教学经验和班级管理的能力,要加强个案分析研究,使科研与教育教学密切结合起来。要求教师对某一教育教学活动从背景、教育方式、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再进行分类,把成功的经验反馈给老师们。

教育科研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主体性的发挥,学校要为教师科研留出足够的思维空间,使教师有选择发展和创造的自由度。自由选择课题。每一项课题都应经历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个别学生实验→可能性论证→申报课题→开展研究这样一个过程,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主选择的结果。独立开展科研。提倡科研工作多样化,强调教师在实践中的独立探索精神,力求表现出每一位教师的特色来。允许失败。由于教育活动的复杂性以及社会和教师个人的诸多因素影响,每一项工作都存在着失败的可能。但要给教师留有空间允许失败,在工作中不断激励教师面对挫折,不断努力以期取得更大成绩。

三、教学即研究。

教学活动是教师最经常、最普遍的行为。抓住教师教学,使每一节教学都能成为教师研究的案例,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了,研究能力也随之提高了。

课前制定计划,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要有问题意识,结合学生实际制定计划。我们将常规备课转化为问题解决式的教研活动。教师结合下一周的教学内容,共同探讨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办法。使教研活动尽可能贴近教师实际工作,将问题解决与课堂教学之外,解决教师的困惑,力争让教师们“解渴”。同时强调课后反思纪录,要求教师要把自己遇到的教育问题或困惑,教后及时记载,把问题发生之后,又是怎样想办法解决的,在解决过程中是否发生了一些有意义的教育事件,记录下来。在自我记录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并在反思中回过头来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改变以往的教案检查工作,加大预案的应用价值,特别要求教师将教后记变成教师反思教学的重要过程。要求教师可以用“当时我想…”、“现在想起来…”、“如果再有机会上这节课,我会…”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教学改进”、“教学重建”的考虑。

结合教师的教学实践与体会,采用互动式的学习方式组成“教改沙龙”,为教师创造交流心得、互相学习、共同探讨的机会。全校共分五个小组进行活动,活动的时间相同,内容是:教师自身教学反思的交流;本周教研(听课)后的议、评;有目的、目标的专项学习。各“教改沙龙”既要独立完成研究任务又要形成组与组之间的合力,对于教学中具有共性的问题协作攻关,同时对其它组的成果负责宣传,找到与本学科的切入点,达到资源共享。

四、活动即载体

面对课改的道路,我们相信只有扎扎实实地工作,才能走向成功的彼岸。“以活动促发展,以活动提质量”在活动中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

1、“走近(进)新课程”教师协作活动

实施课改以来,学校开展了“走近(进)新课程”教师协作活动。把具有较强接受能力的青年教师与有着丰富经验的骨干教师结合起来,以此项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推进我校的教改工作。活动中由学校的市、区骨干教师做师傅,青年教师做徒弟,举行了拜师会。拜师会后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活动既有师傅的引路教学观摩课,也有徒弟的“希望杯”大赛;既有市级骨干教师上课,又有区级骨干教师评课。这些活动对于促进青年教师尽快适应课改需要、合格履行教师职责、夯实本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发挥了重要作用,骨干教师也在此项活动中更加成熟。

2.“走近(进)新课程”教师系列论坛活动

我校成功地举行了十一场教师论坛。我们边实践边推出我们的课改经验,使我们的工作在不断总结的过程中登上一个又一个的新台阶。各场论坛的主题鲜明,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例如四学年的“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场论坛,教师们用自己在实践中积累的大量案例总结出了适合学生的提出问题的各种方法,可谓准确、全面、实用、高效。其它学年的班主任教师分别以“快乐识字”“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的发展拓展创造的空间”“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研讨。教师的研讨与论坛得到了区教研员的大力支持,与会的领导也对我们的活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3.“走进(近)新课程”特色班级创设活动

学校要求每一位班主任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特点,创设班级特色。班主任们大胆实践,查阅了大量资料,上网浏览,制定出了符合班级实际的详实的实施规划,使学校渐渐形成班班有特色、师师有特长、堂堂有特点的新局面。学期末还以学年为单位,进行了汇报交流。一批敢于探索,大胆实践的教师脱颖而出。如李凡老师在“自由作文”实验活动中及时总结经验,把本班的教学特色定为“在作文评改中发展学生能力”,设计了一套记录学生作文成长过程的记录表,让每位学生看到自己点滴进步,经过一学期实验,班级学生学会了欣赏、品位,掌握了评改作文的方法,效果显著;陈严老师的《争当故事大王》这一特色符合了低年级的学生特点,体现了层次性、系列性和可发展性;张妍老师的《建立生活数学习题集》的特色活动,更是让学生由不喜欢到喜欢上了数学,甚至爱上了数学。

五、成长即成果。

科研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促进教师的成长。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只要对教育决策产生影响的行为就是教育科研;只要对教育实践产生影响的行为就是教育科研。”教育变革的宝藏隐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通过对教学经验、新问题的分析与研究,从而发现新理念、新见解,可以促进教师对实践的反思和智慧的提升。教师专业化引发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即研究者”、“反思的实践者”、教师这个长期以来消极被动的“教书匠”彻底被改变。教师的科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化的重要途径,因为教师校本科研不但可以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由于在科研中教师是主体,以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学校的发展为根本目的,因此,它能更好地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更能发挥教师的主人翁精神,更能使教师正视学校的问题,关注学校的问题,解决学校的问题,从而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动力最终使教师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成就了教师,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在拥有实践智慧的教师看来,教学是一项“双赢”活动,教师不仅关注学生,而且十分注意自身的发展,且对自我完善的追求是永无止境、不知满足的。教师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实践中他们会以平常人的心态,热情地投入,冷静地思考,不断地向人生的更高境界攀登。

(0)

相关推荐

  • 校本教研制度

    梁山经济开发区初级中学 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为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促进我校教师专业成长.保证校本教研有效地进行,保障新课程的顺利实施,特制定校本教研制度如下: 一.指导原则 校本教研应体现"基 ...

  • 【通州特校】青春须早为 未来定可期——南通市特殊教育青年教师优课展示暨专业成长经验交流活动在我校举行...

    暖阳春柳,荣茂春华,正是一年好时节:青春面庞,神采飞扬,青年教师喜绽放.为切实激励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推进特殊教育教学改革,提高特校课堂教学质量,南通市特殊教育青年教师优课展示暨专业成长经验交流活动随春 ...

  • 教师的尊严来自于专业成长

    尊严是对人的身份.地位.学识等的认同,是人人共有的平等的权利.教师的尊严是过有品质的教育生活,是熟岗精业,成全自己的专业成长.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师道尊严"犹如唇齿相依的关系.那么, ...

  • 《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心得

    <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心得 泰来县江桥镇中心小学   敖秀红 寒假培训中,我有幸拜读了肖川教授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感觉这里有很多意蕴深长的人生哲理,使我受益匪 ...

  • 审思教师实践智慧的误解

    作者简介 董从勋/淮南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 朱晓宏/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师实践智慧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热点话题.教育实践具有日常性和重复性特征,如何自如地应对教育实践中的烦琐事宜 ...

  • 教师如何在暑期实现专业成长“大跨步”?这门课程带给你答案

    对于一位教师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 教师是一门专业,是一份职业,也是一场事业,而这三者皆离不开一个关键词:专业发展. 专业发展是每一位教师的必经之路,它直接反映了一位教师如何从新任教师逐步成长为骨干教 ...

  • 王坚:写故事是提高幼师实践智慧的有效途径

    王坚: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上海托幼>杂志主编 在幼儿园我们常会遇见教师们互相交流班上孩子发生的趣事,讲到动情时甚至辅以动作,可见幼儿园教师一般都比较会讲故事,然而从讲故事到写故事却又是很多教 ...

  • 教育智慧与教师专业成长

    教育智慧是教师的一种教育境界,即求真.至善.达美三者合一的教育境界,是教师对教育世界和教师人生的真理性的认识,是教师追求美好教育生活的生存方式,是教师个人的价值体现和专业发展中最高的目标追求.教师专业 ...

  • 教师专业成长重在实践

    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专业.因为教师实施着学科教学,是"成才"教育的专家,同时教师也在实施着品性教育,又是"成人"教育的专家.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这是 ...

  • 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关键词:读书、观课、实践

    林汇波 新课程实施中遭遇的问题,主要就是教师素质的问题.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作为职业人员,教师已经过专业学习,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但理论上又存在不足,课程认识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