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混乱,是因为大脑没有结构

阅读引导:

  1. 请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下,预留30分钟不被打扰的时间,静心阅读本文。因为文章读起来并不轻松,读完后还需要完成课后作业。真正让自己成长或者致富的路,本来就不会轻松。
  2. 本文为专栏中的一节课,并不是分享。整个专栏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若你没有看过之前的几期文章,可以先关注专栏,建议从第一篇文章开始阅读
  3. 专栏文章,每月更新4篇。这个更新频率是想告诉你,看的多和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尝试深入思考和实地践行。

请你花10秒钟的时间,记住以下的20个数字:

好,我们再来试一组数字,还是花10秒钟来记住它:

其实这2组的20个数字是一样的,但是不是觉得第二组一下子就记住了?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第二组数据更符合我们大脑的使用习惯,数字与数字之间有清晰的逻辑和结构。

我们大脑处理信息有2个规律:

  1. 太多的信息记不住
  2. 喜欢有规律的信息

可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有人口若悬河的和你讲了半天,他说的每个字你都听得懂,然而组合在一起,你并不知道他想说什么,内容没有逻辑,语句没有重点,就像刚才那一串杂乱的数字...

听他说话时间一长,你甚至开始头疼,变得焦躁,心里骂到:“你TM到底想说什么...?”

你别觉得听着难受,讲的人,他自己也许更难受!

明明心里有很多想法,甚至做了上百页的PPT,但就是讲不清楚….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思维没有结构

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脑子里的想法会不断地涌现出来,看似有很多,却杂乱无章,就像是衣橱里的一堆没有整理的衣服,彼此缠绕,互相堆砌在一起。

当有人问你,你能说说你有哪些衣服吗?

  • “嗯....我有很多衣服(想法)...”
  • 能详细点说吗?
  • “我有一条蓝裤子,一条橘黄色裙子,一件白衬衫,还有件灰白条纹衬衫,一条牛仔裤,一条蓝色竖条纹的裤子,还有顶黑色的帽子,哦对了,还有一条蓝色裤子(这个刚才好像说过了)…”
  • ¥#%@#¥%@… 你到底有些啥?
  • “我刚才说的都是我有的啊…”

语言是思维的传声筒

如果你的思维没有经过整理,就会像这堆乱糟糟的衣服,你拥有他们,却无法理解他们!

自己看着难受,别人听着难懂!

那怎么办?如何让思维变得既全面又有序呢?

你需要结构化思维

所谓结构化思维,就像是把衣橱里的这些衣服,分门别类的整理好。

比如按季节分类,按穿着场合分类,按服装风格分类等等..

这时候,别人再问你:你有些什么衣服呢?

你回答:我一共有208件装备,分为:

  • 夏季、春秋季、冬季三大类;
  • 每个季节的衣服又分为工作装、休闲装、宴会装、运动装四大系列;
  • 其中,休闲装里有田园、淑女、简约三种风格;
  • 每种风格的衣服,拥有深色、浅色各3套搭配;
  • 另外配了4双运动鞋,5双皮鞋,6双休闲鞋,7个包包,8顶帽子来应对不同需要..

是不是听着清楚多了?

并且,当你需要使用这些整理好的衣服时,也会变得很方便。

比如,今天你想要和男朋友晚上去一个party,那么你不需要再从所有的衣服里翻来覆去的寻找,一件件试穿...

而是直接在已经分类好的衣橱中,找到宴会装区域,从里面拿起一套适合的即可。

把你的想法和思维内容,像整理衣服一样,分门别类的安放好,组成一个结构分明的整体,方便日后的理解、存储、使用。这个,就称之为「结构化思维」

学会结构化的思维,有什么好处?

如果你能够习惯用结构化的方式进行思考,你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都将获得大幅度的提升:

比如,公司的线下门店,生意突然下滑,怎么办?

如果你不会结构化思维,你可能会这样说...

思路清晰,考虑周全。

再比如,你们公司近期要举办一场大型的相亲活动,你是项目的负责人,目前正在召开项目工作会议,老板请你介绍一下本次活动目前的安排:

如果你不会结构化思维,你可能会这样表达...

是不是感觉整个表达逻辑非常的有序,层次分明?

除了表达和思考,结构化的能力还能帮助我们提高学习的效率,比如我问你:过去一年,你都学了些啥呢?

如果你不会结构化思维,你可能会这样回答...

怎么样?是不是感觉很不一样呢?

好,说了那么多结构化思维的好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才能拥有这种能力呢?

接下来,我就带你从最基本的地方开始说起,帮助你快速学会结构化思维。

快速学会结构化思维

有一天,你驾驶着自己的汽车,在路上游荡,汽车突然停下,发生哄哄的巨响,无法行驶,怎么办?

是哪里出了问题?轮胎?轴承?发动机?油箱?还是有只猫在车里作怪?

一辆汽车,拥有上万个零件,当你发现汽车的行驶功能出现故障时,如果你不是专业修汽车的,你根本不知道是哪个零件可能出了问题,你能想到的也是这上万零件里的一小部分...

那怎么办?

你一通乱试后,最终无果,只得叫来拖车,将汽车送入了修理厂...

师傅一看,说:小问题,你稍等片刻…

然后咔咔咔,不到一局王者荣耀的时间,就把车给修好了!

为什么能那么快?

不是有上万个零件吗?

如果逐个检查一遍,至少也需要一天的时间啊,这还不算更换和维修的时间!

师傅为什么能那么快?

因为:结构!

在维修师傅的眼中,汽车并不是由上万个零件拼接而成的,而是「结构化」的:

  • 有了结构,师傅就能由局部到整体,快速判断可能导致问题的所有区域。
  • 有了结构,师傅就能由混乱到有序,以模块为单位进行整块整组的排查。
  • 有了结构,师傅就能由复杂到简单,将大问题切成多个小问题逐个击破。

透过结构看世界,你就拥有了化繁为简的能力!

结构化思维,关键就在于「结构」二字,如果你能找到复杂问题背后的结构,就能像修车师傅那样,将问题化繁为简,变成若干个小问题,从而更快速的找到解决方案。

那么,我们该如何将一个问题结构化呢?

结构化思考的步骤

第一步:明确目的,找到分解角度

所谓的结构化,是不是就是把问题拆散、切碎,然后再分类汇总就行了?

比如刚才整理衣服的的例子、汽车零件的例子,就是把一个整体,拆分成一个个小零件,然后根据小零件的属性,进行了分类汇总。

真的是这样吗?

并没有那么简单...

将一个「整体」拆成一个个独立的「要素」,再将一个个「要素」组合成的结构,其实可以有很多种组合方式。

  • 比如刚才的汽车零件,你也可以把它们按材质分类,方便垃圾回收;
  • 或者按生产零件的厂家分类,方便返厂维修;
  • 或者按头部、身体、四肢的构造分类,就能组合成一个大黄蜂….

同样的要素,组合成不同的结构,就能实现不同的功能和目的。因此,结构化思维,并不是简单的做个分类汇总,而是分解后,以什么方式组合,要达成什么目的?

所以,我们得在问题分解之前,先弄清楚分解的目的是什么,然后根据目的进行拆解与结构化。比如说,对于一个项目:

  • 如果目标是分析进度:那就按时间进度,过程阶段来分解;
  • 如果目标是分析成本:那就按工作项来分解;
  • 如果目标是分析客户:那就按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收入等来分解。

第二步:按MECE原则,组成结构

确定了分解目的,然后我们就要开始搭建结构了,先说一种最基本的结构形态:金字塔结构。

什么是金字塔结构?

简单来说就是:先确认目标问题,再根据分解的目的,将问题分解成不同的类别,类别下再放入对应的不同要素,这样逐层分解,最终的形成类似于金字塔的形状结构。

并且,金字塔的每一层,都必须牢固,不能少一块砖,也不能多一块砖,不然整个结构就会垮塌,这个就称为MECE原则。

什么是MECE原则?

MECE是麦肯锡著名咨询师「巴巴拉·明托」在她的著作《金字塔原理》中提出的核心概念,意思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也就是金字塔的每一层,内容不能有重复的部分,也不能有遗漏的部分。

比如,你把衣服分类为:

  • 春秋季服饰
  • 职业套装

这个就有重叠的部分:有些衣服既是职业装,也是春秋季服饰;

也有遗漏的部分:夏天穿的休闲服应该归到哪一类?

那么,什么才是不重叠,不遗漏,符合MECE原则的呢?

你可以按季节分:春秋装,冬装,夏装。

除了这3类之外,没有其他季节了,这个就是「不遗漏」;春秋的衣服差不多,所以归为一类,夏天的衣服,春秋冬穿不了;冬天的衣服,也不能归类在春夏秋这三个季节里,因此「不重叠」,符合MECE原则。

是不是有点听晕了?

不着急,下面我用一个例子来说明:

问题:如何在未来三个月完成100万销售业绩?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构建金字塔结构:

方式 1:自上而下「使用演绎法」设计结构。

要完成100万的业绩,关键是客户,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客户的类别进行划分,对不同客户类别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来完成业绩。

根据MECE原则我们发现,客户无非来源于三类:

  1. 陌生的新客户;
  2. 正在跟进中的准客户;
  3. 已经购买过的老客户;

因此,我们可以在金字塔的第一层,划分为:新客户、跟进中的客户、老客户这三类。

这样一划分,大致的思路已经清楚了:

  1. 开拓更多获取新客户的渠道;
  2. 提高跟进中客户的付款转化率;
  3. 促进老客户的复购;

根据这个策略,我们再继续往每个子分类中添加要素,比如:

  1. 在新客户下,添加可拓展的新渠道列表;
  2. 在准客户下,添加促销方案;
  3. 在老客户下,添加老客户回访计划等等...

如此这般,一层层演化细分,最终形成一个金字塔结构。

其中,第一层的分类最重要,它决定了你整个结构的整体功能。

不过,这个分解方式没有标准答案,你在运用的过程中,得根据实际问题,找到对问题的解决最直接有效切分方式,比如:

  • 侧重于分而治之的,可以按空间维度进行分类:新客户、跟进中客户、老客户;或者业务A、业务B、业务C;
  • 侧重于进度把控的,可以按时间维度进行分类:第一个月、第二个月、第三个月;
  • 侧重于战略聚焦的,可以按重要程度进行分类:机构客户、普通客户;
  • 侧重于目标达成的,可以按演绎逻辑进行分类: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

方式 2:自下而上「使用归纳法」提炼结构。

自上而下演绎法的好处是效率高,可以很快速的就把问题结构化。

可是,这种方式有个前提,就是你得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有深刻的理解,能够快速找到恰当的分解角度,或者大脑中已经有了现成的结构可以直接使用,比如:销售额 = 流量 × 转化率 × 客单价。

如果没有现成的结构,或者找不到分解的角度怎么办?

你可以尝试使用「归纳法」自下而上的提炼结构。具体怎么做?

1. 针对问题目标,穷尽所有能想到的内容

我们还是回到前面的问题:

如何在未来三个月完成100万销售业绩?

然后你需要开始头脑风暴,把能想到的所有相关信息,不管是建议方法、关键人物、还是重要事项、截止时间等等...总之,只要和问题相关,有多少写多少,完全穷尽。

你也可以找来一些帮手,把大伙儿关在会议室里一起讨论,运用群体智慧,通过各种唇枪舌战,各种奇思妙想,将想法、建议、点子铺满整个白板...

头脑风暴结束,你发现真的是说什么的都有…

不过,这都什么跟什么啊,果然是人多智商低.....

是不是看着很头大?

还是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别急,我们接着进行下一步...

2. 用归纳法中的「求同、求异、剩余法」对内容进行分组

注:关于归纳法这几个方法可以回看上节课的内容。

在分组过程中,你需要对内容进行一些增减修补,比如:

  • 把一些有明显上下层次关系的先连接起来,看起来比较方便;
  • 把同一分组中明显缺少的项目补上,比如客户分类中缺少「老客户」这一类;
  • 再把一些重复的内容删除,不恰当的内容进行修正;

经过一番调整,凌乱的内容很快被分成了5个大组:渠道、获客方法、产品活动、客户分类、沟通方式,这里的分组名称不要求太精确,因为后期可能还需要调整。

是不是感觉整体结构清晰很多了?

不过,这5类之间的逻辑,看上去还是比较混乱,内容之间也不MECE,而且也不是金字塔结构…

怎么办?

我们接着进行下一步…

3. 梳理逻辑层次,构建金字塔结构

接着,你需要开始梳理这5组的逻辑关系。我们发现,「客户分类」这个组和其他几组明显不同,渠道、获客方式、沟通方式应该是根据不同的客户采取的不同的拉新、促销的手段。

因此,我们把客户分类这组拎出来,作为金字塔的上一层,把渠道、获客方法、沟通方式,根据客户的类别不同,重新组合,放在金字塔的下层。

在调整的过程中,继续修改归类错误,结构不MECE的部分,比如:

  • 「客户分类」中目前的内容是:新客户,准客户,老客户,机构客户。
  • 而机构客户和其他三类有重叠部分,不符合MECE原则,应剔除;
  • 之前的类别命名不精确,其实应该分为「渠道、营销」这2部分,不同的用户对应不同的渠道,不同的渠道对应不同的营销方式;
  • 头脑风暴时只考虑了新客户的渠道,没有考虑准客户和老客户的渠道,要补上...

这样看上去是不是又清晰很多了?

咦?「产品活动」去哪了?

不管是新客户、准客户还是老客户,我们采取的产品活动都是同一个,因此可以把产品活动放在他们的上方,作为金字塔的顶端,这也因此成为了本次3个月业绩冲刺的核心活动。

现在是不是看到金字塔结构了?

第三步:调整结构,给出方案

目前这个方案看上去还不太完善,因为内容基本都是通过头脑风暴得来的,比较零碎,但是结构已经出来了。接下来,我们需要先检查整个结构是否MECE,逻辑层次是否有混淆的部分,调整一下。然后,根据这个结构,再往里面继续增减要素,不断完善整个方案。

注:篇幅原因,就不再继续做深一步的完善工作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尝试。

最后,你就可以根据这个金字塔结构,给出未来3个月业绩冲刺的完整方案了:

你看,这样一步步梳理,我们就从一堆凌乱、没有规则的想法中,提炼出了一套有结构,有逻辑,可执行的行动方案。

这,就是结构化思维的力量!

不过,结构化思维的过程,就是将问题分解成一个金字塔结构吗?

当然不是。

金字塔结构只是结构化思维中最基本的一种形态,是结构化思维的基础。

接下来,我将带你进入结构化思维的进阶技巧...

结构化思维的进阶技巧

通过刚才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结构化思维,可以将一个复杂的整体,分解成多个小部分来逐个分析,让思维可以细致又不失整体;也可以将零碎的信息分类归档,组合成一个金字塔结构,让思考可以发散又井然有序。

但是,整个过程既要头脑风暴穷尽想法,又得不断调整逻辑找出恰当的结构,还需要每一层都符合MECE原则...

这样下来,耗时就会比较长。而且,万一有些该考虑的部分,因为在头脑风暴的时候没有出现,后来也没想到,导致缺少一整个思考维度,怎么办?

有没有更高效的方法,可以让你把问题快速结构化,又保证每一步都符合MECE原则呢?

下面,我就给你说一下结构化思维中的进阶技巧:平面切割法

什么是平面切割法?

你拿出一张白纸放在面前,想象在白纸上即将填满的内容,将构成一个完整的方案。

然后怎么办?

念个咒语,答案就会自动出现?

当然不是。

你需要拿起一支笔,开始对这个完整的方案,用横、竖线进行切割。只要你画的线是贯穿、封闭的,那么切出来的结构一定是MECE的。

这个很好理解,因为本来就是一个整体,肯定是无遗漏的;用线条把彼此分开,一定是相互独立不重叠的。

现在的关键问题是,这个线怎么画?

当然不能随便画,就像我们中国的汉字,一共有10万个左右,每个字都不一样,但所有的汉字,都是通过「点、横、竖、撇、捺、折、弯、钩」这八个基本的笔画组合而成的。

切割平面的线也一样,也有两个基本手法,所有的结构都来源于这两个手法的单独或组合使用:

平面切割的基本手法

第一个画线手法:两分法

两分法是指:任何事物都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彼此对立,加在一起又是一个整体。比如:有无、是非、黑白、阴阳、虚实、因果….

因此,如果我们能找到一件事情中,既对立、又统一的两面,我们就能用一条线,将他们彼此分开,组合成一个对立统一体,而他们两者也一定是MECE的。

比如,你们公司最近想招募新员工,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招聘策略?

然后我们就开始思考,这张白纸上就是你所要面对的所有招募对象,是否可以用两分法,将他们分成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呢?

我们想到了一个要素:能力。

我们可以把他们先分成:能力强、能力弱的两类,彼此对立,结合在一起又是统一的整体,符合MECE。

不过这个分类还是太宽泛,还有没有能组成对立统一体的其他要素?

我们又想到了第二个要素:态度。

我们可以把他们分成态度好、态度差这两类,彼此对立,又能融合统一。

可是,纸上已经被切割成能力强弱的两部分了,怎么办?

我们可以横向再画一条线,把纸切成上下两部分,上面的代表态度好,下面的代表态度差。

这样,纸张就被我们切成了一个二维四象限,4个部分彼此MECE,面试者也因此被我们分成了四类,他们分别是:

  1. 能力强/态度好
  2. 能力强/态度差
  3. 能力弱/态度差
  4. 能力弱/态度好

有了这个结构,我们就能很方便的制定出对应的招聘策略了:

注:结构化思考是帮助我们分析问题的,至于分析完之后又应该如何给出更有效的解决方案,还得看你的背景知识量,上面这个案例省略了具体策略的制定过程,有心的同学可以自行思考一下原因。

当然,遇到问题,你不用每次都自己切割

有一些已经成熟的模型,也都是建立在这个切分方法之上的,你可以根据问题,直接拿现成的结构模型使用,不要自己重新发明轮子。

比如,基于两分法的管理理论:

比如,将两次两分法,组合成一个二维四象限的各种管理理论:

当然,还可以找到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他们都是基于MECE原则,使用了两分法切割出来的结构模型,非常好用。学会了这个切割方法后,你自己也能原创出一些有价值的分析结构,说不定还能出本书啥的。

第二个画线手法:三分法

三分法,就是在二分法的中间添加一个「过渡」的状态,让分类变的更加的细致,也避免非此即彼的绝对论断。比如:

  • 黑、灰、白;
  • 好、一般、差;
  • 事前、事中、事后;
  • 陌生客户、准客户、老客户;

你也能将两个三分法,组合成一个九宫格,比如:

通用电气矩阵,就是把波士顿矩阵的二分法改成了三分法的变形,分析结构变得更加的细致,战略选择也更加的精准。

不过,三分法带来结构更细致的同时,也带来了结构的更加复杂,很多人看到这个九宫格就已经蒙圈了。因此,当你还没有熟练掌握结构化思维的前提下,如无必要,尽量避免过多的使用三分法。

结合这两种画线技巧,你可以设计出更复杂的结构模型

比如,让你思维更缜密的「5W2H结构」

比如,让你快速理清商业模式的「商业模式画布」

比如,让你能全面分析企业发展问题的「麦肯锡7S」

也许,你曾经看到过这些结构模型,也学习过他们的含义,以及使用方法。而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是否能看到他们是如何被一步步切割出来的呢?

如果你能看到这些结构的演化过程,你是否对他们的理解和使用又更深了一个层次?

作为思考题,课后你可以自己试着拿张纸推演一遍

回到前面头脑风暴的案例

我们试着用平面切割法,看看可以把刚才这个问题切成什么样的结构:

问题:如何在未来三个月完成100万销售业绩?

1.用两分法,找到第一条切割线

客户?产品?活动方案?营销?渠道?

好像这些都不太适合,要么范围太小,无法包含所有相关的信息;要么无法切分成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那应该怎么切?

通过思考后发现,要完成100万销售业绩,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思考,无非就分为公司的外部因素和公司的内部因素,这既包含了所有的相关要素,又对立统一。

因此,我们第一条线可以先把结构分为「内部因素、外部因素」这两部分。

继续用两分法、三分法切割结构。

2.第二条线怎么画?

要完成100万销售,无非就2个环节:

  1. 把产品生产出来;
  2. 把产品卖掉;

因此,第二条线可以是「生产与销售」这对对立统一体。

切割后,出现了一个二维四象限,彼此符合MECE原则。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对这4部分进行重新命名:

  • 外部销售问题:那就是「营销渠道」的问题
  • 外部生产问题:那就是「市场需求」的问题
  • 内部销售问题:那就是「销售团队」的问题
  • 内部生产问题:那就是「产品设计与供应链」的问题

3.然后,再看一下每个部分是否还可以继续切割:

比如,在「营销渠道」这个分类中,不同的用户类别适用于不同的渠道和营销方式,因此,可以用三分法,切成:新客户、准客户、老客户三类;再横向切成营销和渠道两部分;

比如,在「销售团队」这个分类中,使用X-Y结构,设置业绩目标,施加外部压力;设置业务奖励,提供内在激励;

比如,在「市场需求」这个分类中,用两分法,切分为用户需求和市场热点,用于搜集信息,协助设计部门做出更受欢迎的产品或者活动;

比如,在「产品设计/供应」这个分类中,用两分法,切分为产品设计和供应链管理,针对用户的需求和未来这3个月可能出现的销售高峰,调整产品设计,对供应链进行优化等…

如果说,前面金字塔结构是一名业务主管的视角,那么当你通过平面切割,你便拥有了CEO的全局视野。

除了看到前面金字塔结构中的所有和营销相关的内容,你还能看到之前未考虑到的公司内部视角和产品生产视角:

  • 有了这个结构,你就可以从用户需求、市场热点的部分开始,收集相关信息并加以分析;
  • 然后,用这些信息指导你的产品设计,活动设置,优化产品供应链;
  • 接着,设定销售团队的业绩目标,制定团队的激励方案;
  • 最后,针对不同用户的不同销售渠道,采取不同的营销方式。

通过平面切割来进行结构化思维,你的整个解决方案,将变得更加的完整和系统!

还没结束...

当方案开始执行,根据实际的销售情况,市场反馈,视图中右下角的「市场需求」部分的信息就会被更新;

这将进一步帮助你优化产品设计,提供更受市场欢迎的产品,优化供应链的管理,以满足市场的增长;

紧接着,调整团队业绩目标,优化激励方案;

然后,继续改善渠道的营销方式…

随后,又进入下一波优化循环,如此往复...

你有没有发现,整个方案动起来了!

它不再是固定的方案,在纸上一成不变,而是会随着时间推移,不断调整、自我演化的!这种加入了时间轴的动态思考,将我们的思维从三维上升到了四维,进化到了另一种方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