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彭静山眼针疗法大全 2024-07-31 10:05:54 彭静山简介:彭静山老先生学医于东北名医马二琴教授。着重钻研针灸学,首倡眼针疗法。著有《简易针灸疗法》、《针灸秘验》等。彭老15岁学医,22岁时开业行医,临证近70年,精通内、外、妇、儿、针灸,提倡针药并用,临床经验丰富。眼针疗法大全眼针疗法是1970年创始的一种微针疗法,如今与耳针、头枕针等都属于针灸疗法的创新,是新的微针疗法,是针灸学新的组成内容。现将眼针疗法的理论介绍如下。眼针疗法的理论眼针疗法源于古代五轮八廓学说,用后天八卦将眼睛分八区,内连五脏六腑,外查形色丝络,诊察病人的疾病和机体的情况。由观眼识病发展至眼针分区,其理论依据十分明确,有一套独立的理论依据和理论渊源。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组成,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路。在表而易见的为络脉,络脉包括十五络、孙络、浮络。认为,眼部的白睛上可隐约见纵横交错的络脉,正常人的络脉纤细而不明显,若生病以后,或由皮肤通过经络而内传到脏腑,或由脏腑外传到皮肤,不论某一经或几个经受病,都可以从眼白净上显露出来。经络是通到全身,十二经与眼睛均有联系。经络在周身替他不为肉眼所不能见得,但是白睛可见。白睛的丝络随着人体疾病的变化可出现不同的形态颜色变化,一经加深即容易看见,而且一经出现,不易消失,可留下永久痕迹。眼白睛的丝络我们可以认为属于浮络、孙络,为经络在体表之表现,故华佗曰“观眼可验内之何脏腑受病”。据明代杨继洲《针灸大成》“有病道运者,必先使气直到病所”,故白睛之丝络之变为脏腑之病所。眼与脏腑之间的通过十二经脉有机联系,除肺、脾、肾、心包经以外,其余八条经脉以眼作为集散之处,经络具有表里关系,故可以说十二经直接或间接与眼有联系。眼主要依靠经络为脏腑连接贯通,使眼不断得到经络输送的气、血、津液、精的濡养,才能维持正常的视觉功能。如《证治准绳》中“……外有二窍,以通其气,内有诸液出而为泪。有神膏、神水、神光、真气、真元、真精,此皆滋目之原液。”基于眼与脏腑的关系,根据八廓应八卦,把此作为眼针疗法理论的基本指导,将眼睛分为八个区,每区代表一个卦位,再配以脏腑,又根据各区内白睛上的脉络变化,通过临床大量的论证,以观眼识病,并进行眼针治疗各种疾病。认为眼针疗法的八区十三穴为经络的新的组成,针刺不同眼针区域,即是对眼针经络的针刺。由于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内外,贯穿上下,将人体有机联系为一整体,故眼针区域也有经络的作用。针刺治疗疾病理论为经络学说,其理论为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眼针疗法的理论也为根据白睛丝络变化,眼部脏腑分区,进行针刺,通过针刺不同区域,调整不同脏腑的阴阳,从而疏通经络。眼针疗法分为八区十三穴,故具备腧穴的特点,腧穴具备反应疾病的,接受刺激,达到治疗的目的,眼针十三穴也可以通过白睛之丝络变化,诊断疾病,针刺可以治疗疾病。第2套眼针分区定穴方案基础上重新调整了原八区十三穴的相对位置,使调整后的八区实际位置与隶属的八卦位置完全一致,解决了临床实践中费解的问题,而且提高了观眼诊病的准确度,使眼针疗法的可操作性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这是两代人努力的结晶,为中华眼针发扬光大,走向世界起到开拓性的贡献。眼针疗法命名古代腧穴命名是有不同特点,多以取类比象命名腧穴。最早的记载见于《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气穴所发,各有处名。”孙思邈的《千金翼方》说:“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说明腧穴的命名是有一定意义的。眼针疗法八区十三穴命名属于脏腑命名法,八区即乾一肺大肠,坎二肾膀胱,艮三属上焦,震四肝胆藏,巽五中焦属,离六心小肠,坤七脾和胃,兑八下焦乡,此种命名方法对辨证治疗有及其重要的临床意义。眼针疗法取穴原则针灸学中配穴原则有表里取穴、随证取穴、脏腑辨证取穴等,将眼针疗法取穴分为三种,循经取穴、看眼取穴和病位取穴,不同于针灸学教科书中的取穴。循经取穴:即确诊疾病属于哪一经及取哪一经区穴位,或同时对症取几个经区。看眼取穴:根据观眼识病取穴,即哪个经区络脉的形状、颜色最明显即取哪一经穴区。病位取穴:按上、中、下三焦划分的界限,病位所属上、中、下哪个区即取对应眼针的穴区。、眼针疗法适应症与体针大致相同,目前临床适应病证20余种,其中优势病种包括脑血管病、消化系统疾病、各种疼痛、循环系统疾病、精神系统疾病等,是通过调整循环、生化、代谢等指标起作用。通过梳理中医历代各家相关理论的学术发展脉络,确立眼针疗法中医理论,使其更加符合中医理论的继承性、朴素性和科学性,眼针疗法开拓中医学科学发展观的新思路、新方法,加快眼针疗法诊治微观化的进程,具有承上启下的现实意义和启迪作用。眼针疗法 - 概述眼针疗法时指人的眼睛也不过几厘米,小小的眼白睛分成八区,容纳13个穴,各区的比例相等,但1、2、4、6、7五个区是肺、大肠、肾、膀胱、肝、胆、心、小肠,脾、胃各占二分之一,平分春色。3、5、8区是上焦、中焦、下焦,自占一个整区。眼针穴不另取穴名,属于某区即名某区名,如“上焦区”、“肝区”等,总名“眼针眶区十三穴”。穴的位置均距眼眶2毫米。整个经区也不过指头大小,与经穴和经外奇穴差不多,而一区两穴的就更小了。找穴时以瞳孔为中心,按钟表的比拟把各区分辨清楚,每个穴占据眶内眶外一定的范畴,找穴要准是首要条件。眼针疗法 - 眼图口诀口诀乾一肺大肠,坎二肾膀胱,艮三属上焦,震四肝胆藏,巽五中焦属,离六心小肠,坤七脾和胃,兑八下焦乡。眼针疗法 - 取穴原则取穴即所用的穴,又名配穴。一般针灸取穴比较复杂。眼针疗法取穴只有三种方法, (1)循经取穴眼针循经取穴,即确诊病属于哪一经即取哪一经区穴位,或同时对症取儿个经区。(2)看眼取穴据观眼识病哪个经区络脉的形状、颜色最明显即取哪一经区穴。(3)病位取穴按上、申、下三焦划分的界限,病在哪里即针所属上、申、下哪个区。例如头痛项强,不能举臂,胸痛等均针上焦区;胃痛,胀满,胁痛等针申焦区;脐水平以下,小腹,腰臀及下肢,生殖、泌尿系统疾病均针下焦区。眼针疗法 - 具备条件眶内眶外的刺法因为眼针疗法是前所未有,从临床探索而创造的,无参考材料,只靠实践。最初是针眶内,虽然有效但往往引起针后出血。体针出血是常有的事情,用棉球一擦就可以解决。但眼睛不同其他部位,血末流出而淤积在球结膜下这就会引起眼珠赤红或肿胀,数日乃至十余日才能恢复。以后想出一个方法,针刺之前,先用纱布冷敷使眼球的血管收缩然后针刺,这样行针,出血的事故减少了,但不能完全没有。以后把穴位移到眶外,出血的事故大大减少,但眶下四穴,如果刺着眼险皮下的血管往往引起眼皮乌青,让患者不满,我也感到惭愧。经过研究发现用针不合适是造成出血的主要原因。选针在眼睛上扎针,非同小可,用针要选什么样的针呢,当然要细要短。经过实验多种针最后比较,以29号直径0·34毫米、长15毫米即0·5寸的不锈钢针最为合适。从此就用这种针作为标准的眼针针具。练针针刺眼睛,唯一条件就是要便病人的眼睛不受损伤,这必须有一套新的练针方法。一般针灸医生起码要两个条件,第一眼不花,第二手不颤,使用眼针更要具备这两个基本条件。练针方法:用空的圆形或四方形盒子,不要盒盖,糊上一层国产的厚点的白纸(太光滑的不适用),纸上画好眼图,和人的眼睛大小相仿,线条清晰,一个象人睁着眼睛一样,一个闭着眼睛,前者练眶外进针,后者练眶内进针。把练针盒放在与人的眼睛同高的地方,要稳定不动摇。在眼图上点上小米粒大的13个眼穴点。另外,再在眼图外四周距离远点随便点上许多黑点也象小米粒大,星罗棋布。眼针的持针方法只用拇食两个指头捏住针柄,使针尖向前和手指同一方向。然后一手按住练针盒,一手针刺黑点,每天刺1000下,练到如矢中的针刺黑点丝毫不差的程度,然后再刺眼图上的眼穴,直刺、斜刺、沿皮横刺,轻刺到针尖刺到纸上而纸不破损,重刺则应针而入敏捷迅速。先练右手,后练左手,眼针要一针一针的,不能两眼齐刺,但要求左右两手都能熟练而准确的扎针。两只手需要两个月的时间,右手练20天,左手要练40天,达到左右开弓,得心应手的程度。盒上的白纸要每天一换。眼针疗法 - 各种刺法1、点刺法 在选好的穴位上,一手按住眼睑,病人自然闭眼,在穴区轻轻点刺五次到七次,以不出血为度。2、眶内刺法 在眶内紧靠眼眶眼区中心刺入,眶内针刺是无痛的,但要手法熟练,刺入准确。眶内都用直刺,针尖向眼眶方面刺入。进针0.5寸。手法不熟时,切勿轻试。3、沿皮横刺法 应用在眶外,在选好的经区,找准经区界限,向应刺的方向沿皮刺入,可刺入真皮达到皮下组织中,不可再深。眶外穴距眼眶边缘2毫米。每区两穴的不可超越界限。4、双刺法 不论直刺、横刺、刺入一针之后可在针旁用同一方向再刺入一针,能够加强疗效。5、表里配合刺法 也叫内外配合刺法,即在选好的眼穴上,眶内、眶外各刺一针,效果更好。6、压穴法 在选好的区穴,用手指压迫,病人感到酸麻为度。有的医生用火柴棒、点眼棒、三棱针柄代用针刺,而效果相同。针刺的效果是有时间性的,病人如患疼痛症,在医院针刺已止痛,夜间在家又发生疼痛,怎么办:有些病人提出这个问题,可嘱其于疼痛发作时,手压医生针过的地方,效果亦佳。儿童,畏针的病人,路远不能常来的病人都可以使用压穴法。7、眼区埋针法 对疗效不巩固的病人,在眼区穴埋王不留、皮内针均可。8、电针法 不得气的,经用眼针后5分钟还不生效的病人,可在针柄上通电流以加强刺激,方法和一般电针一样。9、缪刺法 一侧有病,针患侧无效时,可在对侧眼区同名穴针刺之。10、配合其他疗法 眼针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配合其他疗法使用。如体针,头针,梅花针,耳针,皮内针,按摩,气功,药物,水疗,蜡疗及各种体疗。眼针疗法 - 操作手法进针法眼针进针要稳、准、快。一手持针,另一手按住眼睑,把眼睑紧压在手指下面,右手拇食二指持针迅速准确刺入。在眶外的穴位均距离眼眶2毫米,眶上四穴在眉毛下际,眶下四穴与眼睑相接,如不把眼睑按在手指下边而且按紧就有皮下出血的可能。手法问题针灸手法据不完全统计有100多种。眼针的手法不同,快速刺入以后,不用提插、捻转、开合任何手法。刺入以后病人感觉有麻酸胀痛或温热、清凉等感觉直达病所,是得气得现象。如未得气,可以把针提出1/3改换一个方向再刺入。或用手刮针柄,或用双刺法。有的人怎么也不得气,或因经络麻痹,或因病程较久,病势较重,多针几次,亦可生效。起针问题学习眼针应先学起针,后学扎针。起针时用右手二指捏住针柄活动几下,缓缓拔出1/2,少停几秒钟再慢慢提出,急用干棉球压迫针孔片时,或交给病人自己按压一会儿。眼针疗法 - 眼球定位眼球经区定位两眼向前平视,经瞳孔中作一水平线并延伸过内外眦,再经瞳孔中心作一垂直线并延长过上下眼眶。于是就把眼分为四个象限,再把每个象限划分为2个相等区,即成为4个象区、8个等区。此8个相等区就是8个经区。左眼属阳,阳生于阴,8区排列顺序是顺时针方向;右眼属阴,阴生于阳,8区排列顺序是逆时针方向。但各区代表的脏腑则左右相同。1区为肺、大肠;2区为肾、膀胱;3区为上焦;4区为肝、胆;5区为中焦;6区为心、小肠;7区为脾、胃;8区为下焦。每区所占的范围,用时钟计算为90分钟。如左眼1区10时30分至12时;右眼逆行,右1区为7时30分至6时,余次类推。其穴位则1、2、4、6、7区,每区各2个;3、5、8区,每区各1个,统称8区13穴。眼诊三焦区和眼针三焦穴的含义不拘于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肾膀胱的说法,而是根据《灵枢·营卫生会》、《难经·三十一难》、《医经精义脏腑所属》中有关三焦的论述,把三焦的分布扩大到整个人体的内外。上焦是指膈肌以上,包括头面、五官、上肢、胸背及心脏、肺脏、食管、气管等;中焦是指膈肌以下,脐水平以上,包括腰背部和上腹部及所属区的内脏等;下焦是指脐水平以下,包括腰骶部、盆腔、臀部、泌尿生殖系统及下肢等。眼针穴位把全身的361个经穴的作用,归纳为13个穴,其穴位分布皆在眼眶边缘2分许。这些穴位是古今针灸书上没有的,故总称为“眼周眶区穴”。眼针疗法 - 主治病症一、偏瘫用眼针经区法。取患侧上焦、下焦。合并高血压者配肝区,伴有失语者配心区,伴有二便失禁者配肾区。除上述病症外,还可治牙痛、神经性头痛、肋间神经痛、肩关节周围炎、坐骨神经痛、痛经等病症。二、胃神经官能症、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胆囊炎、胆道蛔虫症用眼针经区法。取患者中焦。除上述病症外,还可治急性腰扭伤等病症。三、白内障、视神经炎、电光性眼炎、近视、斜视用眼针穴位法。可选取睛明、承泣、四白、球后、鱼腰、攒竹、瞳子鼹等穴。眼针疗法 - 适应范围眼针适应症及配穴治疗眼针的功能:止痛消肿,安神定志,理气和血,通经活络。1、中风偏瘫:针上焦区。2、急性扭伤:针下焦区。3、落枕:针双上焦区。4、降血压:针双肝区。5、痛经:针双下焦区。6、遗尿或尿频:下焦区,肝区,肾区。7、心律不齐:双心区。8、膈肌痉挛:中焦区。9、胃痉挛:中焦区。10、头痛:上焦区,偏头痛配胆区,后头痛配膀胱区。其他适应症1、目赤痛:肝区。2、近视:肝区配内睛明。3、眼睑下垂:脾区,上焦区。4、针眼:脾区。5、电光性眼炎:上焦区,肝区。6、鼻炎:上焦区,肺区。7、音哑:肺区,上焦区。8、喉痛:肺区,上焦区。9、舌痛:心区。10、牙痛:上焦区,患侧翳风(龋齿不效)。11、耳聋、耳鸣:肝区,上焦区。12、三叉神经痛:上焦区。第一支痛配瞳子髎;第二支痛配四白;第三支痛配颊车。13、面肌痉挛:上焦区,脾区。14、面瘫:双上焦区。15、项强:双上焦区,膀胱区。16、五十肩:双上焦区,大肠区。17、上肢不能举:上焦区。18、老年慢性气管炎:肺区,咳喘穴(大椎两旁5分,向大椎斜刺5分深,不留针)。19、胸痛:上焦区,心区。20、背痛:上焦区,膀胱区。21、腰痛:下焦区,肾区。22、尿路结石腰痛:下焦区,肾区。23、腰胁痛:中焦区,肝区。24、坐骨神经痛:下焦区,患侧胆区。25、胃痛:中焦区,胃区。26、胆囊炎:胆区。27、胆道蛔虫:肝区,胆区。28、胰腺炎:中焦区,脾区。29、呕吐:中焦区,胃区。30、拒食症:胃区配四缝。31、便溏:大肠区。32、痢疾:下焦区,大肠区。33、便秘:大肠区,左腹结皮内针。34、膝关节痛:下焦区,膝眼。35、下肢痿软:下焦区,肾区。36、足跟痛:下焦区,胆区。37、神经衰弱:上焦区,肾区,心区。38、月经不调:下焦区,肝区,肾区。39、阳痿:下焦区,大赫。眼针疗法 - 看眼病方法人的眼球血管最多。华佗所说的“内有大络六……中络八……外有旁支细络,莫知其数”颇符合解剖实际。看眼察病只看球结膜上的血管。正常人球结膜上的血管细而不明显,发生疾病以后,血管的形状、颜色均有变化,临床上可根据这些变化诊察疾病。1.血管形状的变化(1)血管根部变得粗大,多发生在瞳仁水平线以上。若根部在上,多属血流瘀滞。(2)血管曲张,甚至怒张,多属血瘀症。(3)血管变长并从某一经区延到邻近经区,是病发于一经传到另一经的现象。(4)血管像树枝似的分出几个权,多发生在瞳仁水平以下。若下部血管的根部在下,向上分流使附近的血管膨胀而分出权,多属血流瘀滞,左眼心区往往有此现象。(5)血管在球结膜上似乎隆起一条,常常发生于六腑病变时。如左眼大肠区血管隆起,多属痔瘘或肛门病;右眼小肠区血管隆起,多属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瘀血凝集成片状,肝、胆、下焦区皆易出现,多属郁症。(7)形如垂露,延长的血管末端像悬垂的露水珠,多见于虫积或瘀血患者。2.血管颜色的变化(1)色紫红:多属热盛。热壅血脉,血流不畅故呈紫红色。(2)颜色浅淡:多属虚证或寒证。虚证气血不足,寒证气血受阻,故血管颜色浅淡。(3)颜色红中带黑:为新病转热。若热炽血滞,则由紫转为黑色。(4)鲜红色:多属新得的实热证。因血脉郁热新成,故颜色鲜红。(5)暗灰色:为陈旧性病灶。球结膜上的血管一旦发生变化则永留残痕(颇似肺结核愈后的钙化点永远存在),若病情隐而未见,无症状,则颜色暗灰。(6)深红色:为病势加重。若病邪由表入里,则颜色转为深红;五脏热证多呈现此种颜色。球结膜上的血管有深浅两层,脏病多在深层,好像隔着一层玻璃。(7)淡黄色:为疾病将愈。若血管色红,示尚有余热未清。因淡黄色表示胃气之转机,故知病之将愈。(8)红中带黄:为病势减轻。黄色属脾胃之气,胃为后天之本“有胃气则生”,胃气盛则病势好转。眼针疗法 - 注意事项1、留针问题眼针不宜留针过久,至少5分钟,最长不可超过15分钟。2、禁忌症除病势垂危,抢救期间,精神错乱,气血虚脱已见绝脉者皆可用之。对震颤不止,躁动不安,眼睑肥厚(俗名肉眼胞)可以不用。3.针刺切忌碰伤眼睑,针左8、右4区时,不宜过深,以防误伤内眦动脉。4.眼睑肥厚或眼睑上青色静脉很明显者,均不宜施行眼针。如需要时宜特别慎重轻刺、浅。 赞 (0) 相关推荐 #上焦,中焦,下焦对应脏腑#健康养生 #上焦,中焦,下焦对应脏腑#健康养生 眼针疗法的取穴及注意事项 眼针疗法是在华佗 "看眼察病"的基础上形成的针刺眼球周围.眼眶边缘的穴位以治疗全身疾病的方法.其独特之处在于选穴时须察看球结膜上血管形色的微妙变化,然后辨证选穴施治.本法操作简便, ... 彭静山眼针疗法 眼针疗法大全 眼针疗法是1970年创始的一种微针疗法,如今与耳针.头枕针等都属于针灸疗法的创新,是新的微针疗法,是针灸学新的组成内容.现将眼针疗法的理论介绍如下. 眼针疗法的理论 眼针疗法源于古代五轮 ... 彭静山眼针疗法案例四则 彭氏以"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注于目而为精"的理论为基础,参考王肯堂在<证治准绳>卷七中,按八卦划分眼区与观眼识病的记载,结合临证实 ... 彭静山眼针十三穴疗法 眼针疗法是1970年创始的一种微针疗法,如今与耳针.头枕针等都属于针灸疗法的创新,是新的微针疗法,是针灸学新的组成内容.现将眼针疗法的理论介绍如下. 眼针疗法的理论 眼针疗法源于古代五轮八廓学说,用后 ... 针灸大家彭静山先生针... 针灸大家彭静山先生针灸秘传十八绝招(无价之宝)(上) 彭静山(1909-2003),著名针灸临床家.15岁学医,师承出身,22岁时开业行医,临证近70年,精通内.外.妇.儿.针灸,提倡针药并用,临床经 ... 彭静山《眼针疗法》 一.眼针的穴位:总名"眼针眶区十三穴".穴的位置均距眼眶2毫米.找穴时以瞳孔为中心,按钟表的比拟把各分区辨清楚,每个穴占据眶内眶外一定的范畴,找穴要准是首要条件. 二.选穴原则: ... (5)彭静山教授眼针疗法 彭静山教授眼针疗法 已故著名针灸学家彭静山教授开创了眼针疗法这一新型的微针系统诊疗法.眼针疗法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对许多顽疾有其独特疗效.现根据中华医学音像出版社出版的"眼针疗法" ... 彭静山:眼针疗法及病案选 导读彭老于1970年自创眼针疗法,而此文是其1977年发表在<辽宁中医>上的一篇介绍眼针疗法的好文,非常详细.作者从眼针疗法的定义.理论依据到实际操作,包括取穴.找穴.针法.手法.留针和注 ... 彭静山《眼针疗法》及眼针图 彭静山<眼针疗法>及眼针图 彭静山:眼诊与眼针 眼诊 此法为后汉华佗首创,<证治准绳>也有记载.主要通过观察球结膜(白睛)上的血管变化,推测病情.将球结膜分为相等的8个经区进行观察,每个经区所代表的脏腑如下:1区为肺和大肠,2区为肾和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