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六经病聚类
太阳病:
身体机能处于收敛、凝闭状态。面部浮肿;黄肿发胖而身体困倦(黄肿—指面色黄暗而浮肿或有浮肿貌者,患者多见小便量少);黄褐斑;皮肤干燥粗糙作痒;平时不易出汗;经常腰痛腿痛;剧烈头痛;月经延后、量少或闭经;疲倦懒言而思睡(葛根汤);恶寒 无汗 身疼痛,这是一组症状的有机组合(这种恶寒,表现为虽不当风而感觉有寒冷感;无汗是皮肤干燥;身疼痛,是指全身性的疼痛感、困重感、拘急感。
由于恶寒与身痛均是患者的自觉症状,所以无汗一症的鉴别特别重要,患者多无汗或少汗,且平素不易出汗,故其皮肤多见干燥粗糙,或如粟粒,或如鱼鳞,其肤色多黄暗而缺乏光泽,张仲景在判定使用麻黄后的疗效时,常以患者服药后有无出汗作为标准);恶寒 体痛 气喘;有始虽恶寒,后必肌肤发热者;恶寒 面目黄肿 精神困顿(脉浮有力者,病在太阳伤寒,用麻黄汤;脉沉者,为太少两感,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体质充实、体型壮实,肌肉发达或较肥满,胖或浮肿,皮肤干燥、粗糙、无光泽、发暗,不易出汗,困倦,感觉和反应较迟钝,腹肌较有弹性,腹壁脂肪较厚,脉搏有力,心脏功能较好,无心脏病;腰部冷痛;四肢冷、痛,遇冷尤剧;头痛、身痛、腹痛、胸背痛、咽痛、齿痛、目痛等诸痛症;(备选方:麻黄汤葛根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当归四逆汤。葛根 川芎可以改善脑部供血)
少阳病:
是植物神经紊乱失调的状态;面色发黄或青黄;胸胁苦满;容易腹痛、便秘或腹泻,与情绪变化正相关;情绪波动大;上身不怕冷而四肢发冷;对温度变化敏感;容易肌肉痉挛;容易头痛;胸胁苦满、往来寒热 呕,或 四肢逆冷,或 默默不欲饮食;发冷发热持续较长的时间,即比较长时间的体温不正常,见于许多发热性疾病,尤其是不明原因的发热持续多日者;自觉一种寒-热交替感,即忽而恶风怕冷,肌肤粟起,又忽而身热而烦;心胸热而四肢寒。
上部热而下体寒;半身热而半身寒;对温度变化过于敏感,表现为特别畏风、怕吹空调;对湿度、气压、光照、气候、环境、音响、气味等过于敏感;心理的过敏;迁延性的疾病或慢性化的疾病,见于许多病毒感染性疾病、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女性月经病;有节律性发作特点的疾病,或日节律、或周节律、或月节律,【比如失眠,表现为日节律】【星期一综合征表现为周节律】【女性的经前期紧张综合征、乳腺小叶增生症表现为月节律】【支气管哮喘、花粉症、过敏性鼻炎表现为季节性,也是一种节律性】,这些都与少阳病的进退有时相关,都有用小柴胡汤的机会。
没有明显的节律,表现为时发时止而不可捉摸,比如癫痫及一些神经症、过敏性疾病等,日本报道用柴胡桂枝汤治疗癫痫,就是抓住“往来”和“休作有时”的少阳病特征为辨证和选方切入点的,所以,具有周期性发作或时发时止特征的疾病,皆归属于少阳病范畴;胸膈间气塞满闷感、胁肋下气胀填满感,“胸闷胸痛”、“无法呼吸”、“想要深呼吸”、“腹胀”、“心里不舒服” 上腹部不适感,腹胀、嗳气 医者沿患者的肋弓下端向胸腔内按压,会感觉有抵抗感,同时患者诉说有不适感;胸胁部的肿块,如乳房的胀痛与结块、分泌异常、腋下的肿块。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头、面、颈、肩及身体两侧部位的疼痛、肿块,如偏头痛、耳部疾患、颈肩部的酸痛、胸锁乳突肌的疼痛、甲状腺的肿胀、耳疾、腰胯部的疼痛、腹股沟的肿块、疼痛;胸胁部、身体的侧面、腹股沟的疾患;心理处于一种抑郁痛苦的状态,表现为情绪低落、神情漠然、咽喉异物感 口干 口苦,烦躁 恶心 食欲不振;疑病心理;小柴胡汤方后加减法包括“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或下重”,可以看出,少阳病的覆盖面极为广泛,所主治的不仅仅是一个或某几个症状,也不是一种疾病,而应该是一种体质状态,一种涉及免疫系统、肝胆淋巴系统、精神-神经系统的一种病理性体质状态;体型中等或偏瘦,营养状况良好,神情抑郁,主诉以自觉症状为多,自我评价差,对外界的适应性差;对气温、季节的变化反应很敏感。
情绪波动大,其食欲和性欲易受情绪的影响,其情绪的起伏也比较大;胸胁部以及颈、肩部的症状较多见,或胸中闷痛,上腹部或两胁下按之有抵抗感或不适感,或压痛,或为反应性的肌紧张,或有乳房、甲状腺疾病、颈肩部疾病、肌肉痉挛;四肢多冷;月经周期不准,经前多见精神不稳定及乳房胀痛和结块等;情绪波动后易腹痛、腹泻;多为急性疾病的迁延期或一些慢性病,如肝胆疾病、结核病、循环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精神病、抑郁症,神经症,甲状腺疾病、乳房疾病、内分泌疾病,耳、鼻、眼的疾病;见于极度恐惧或长期的精神抑郁患者;(备用方:小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阳明病:
是机体处于亢进、高涨、张扬、兴奋的状态;是体内毒素不能排出导致功能障碍的状态;是实体中以积热和瘀血为特征的体质类型;体型壮实,腹部按之饱满;易患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
(1)里热---易头昏、头痛、烦躁易怒;烦热,是精神症状,还有谵语、烦躁、其人如狂、独语如见鬼状、目中不了了等;慢病可见头昏、头痛、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容易情绪失控以及思维减慢或错乱;口中干燥,舌质坚老,舌苔黄而干糙,或如干焦锅巴状(此即黄煌老师总结的大黄舌!与之相反的,对于见到舌面润滑、口不燥渴的,我们就要慎用寒凉攻下药了!所以仲景有“舌上苔滑者,不可攻也”的训诫)
(2)胃实---以气机阻滞为突出特征;腹部多充实,按压腹部时会有明显的抵抗感,容易出现腹痛、便秘、腹胀、嗳气、返流;女性容易患乳腺小叶增生;经常饭后腹胀、嗳气反流;自觉心下堵闷不适感,满为胀满;感到胸、腹部胀闷、疼痛、堵塞不通,用手按压,剑突以下可以明显感到腹壁肌肉坚硬而有抵抗感,患者诉说按压后上腹部有不适感或疼痛感,这就是张仲景描述的“心下坚”和“心下硬”,同时多见大便干燥难解,或者数日一行,亦即所谓:“腹大满不通”、“脾约”。
(3)肠实---易腹痛、便秘;大实痛,是指腹痛而大便不通,按之腹部有充实抵抗感,患者感到腹部有不适感、压痛感、胀痛感,甚至痛不可按。如大陷胸汤主治“心下痛,按之石硬者”、“不大便五六日,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这是典型的大黄证;脉滑实(“滑”指脉来流利、圆滑饱满;也指脉搏相对较快;“实”指脉搏按之有力,提示患者心功能较好,血压可能较高,体格比较壮实,此即所谓的“大黄脉”:脉实、脉滑,或沉实,或沉滑,或滑数);体格健壮或胖壮,肌肉丰满,面红有油光,口唇暗红,皮肤易生疮痘,腹部充实、饱满,腹壁脂肪厚,按之硬或胀痛,情绪容易失控,思维或慢或错乱等;食欲旺盛,食后容易出现腹部的胀痛、大便秘结,容易出血;自觉身体发热,容易感染,容易生痈疽疔疮,血压偏高或血脂偏高,或者血粘度偏高;女性易月经不调或闭经,或表现为月经不畅,漏下不止;多见于中、老年人。
石膏病---是阳明病中以热甚而致津液不足为特征的一种体质状态;身热、汗出、烦渴、脉滑大、浮大、宽大、洪大;高热或身体的自觉发热感,畏热喜冷、喜饮冰凉食物;汗出,一是量多,常常汗出湿衣,或者反复出汗;二是出汗的同时伴有身体的热感,患者不恶寒反恶热,伴烦躁不安以及强烈的渴感;舌上干燥,为舌头干燥缺乏津液,有的可表现为舌面干焦而如砂皮,是“渴”的客观指征;欲饮水数升,谓患者能够大量喝水,提示了其口渴感的强烈程度,与大渴相伴的,是大汗出及脉洪大;只有脉滑大、浮大、宽大、洪大的人,才可能会出现大渴、大汗出、烦躁不安、易于兴奋等症,如果其人脉象沉微,则必精神萎靡,畏寒无汗,则与石膏证恰恰相反而应该是少阴病附子证;面白而皮肤憔悴,虽然身热、汗出,却无健康时的红光而现憔悴之态,舌面干燥,舌苔较薄,脉形浮大或洪大或宽大。
黄连病---是阳明病中以实热及大脑皮层亢奋为特征的一种体质状态;面红油光;好动怕热;声音洪亮、中气十足;常生疮疖、脓包;经常咽喉红肿;经常鼻子出血;晨起有眼屎;汗多而皮肤油腻;烦躁易怒、焦虑不安;唇红、舌溃;口干、尿黄;血压高、脑溢血;脉数滑大;有精神症状:如烦躁不安、焦虑、紧张、强迫症状、注意力不能集中,头昏、头痛,甚至出现神志错乱或昏迷等;身体燥热感、胸中苦闷感、心脏悸动感,即所谓的烦热、烦闷、烦悸;入睡困难,或多梦易醒,或醒后不能很快再次入睡,或过早觉醒;“心中烦”是眼目;自觉上腹部不适感,似痛非痛,似胀非胀,医者按压其上腹部时,患者会感觉到有弥漫性的压痛,但却无肌紧张或肌卫现象,即所谓的“心下痞,按之濡”,常伴口苦、嗳气、恶心、呕吐,甚至吐血、便血等症;热性下利,或伴腹痛,或里急后重,或肛门灼热,大便粘腻臭秽,或大便中夹带粘液及血液;面部多油腻 烦热感明显,经常胸闷、心悸、心下痞、腹泻;舌质坚老,舌色红或暗红,舌苔黄厚腻,脉滑数或数促。
黄芩病---是阳明病中以出血倾向为特征的一种体质类型;胸闷不安、躁动、焦虑、睡眠障碍乃至精神障碍,同时又具有身体的热感,或汗出或心悸,或胸闷而有呼吸不畅感,或小便灼热感,或口干口苦,或舌红脉滑数;黄芩证的烦热是手足心的烦热,黄连证的烦热是胸中的闷热感,从热的范围来讲,黄芩之热所概较广,可以包括全身性的热感,黄连证的烦热较为局限,多见于心下或者胸中的热;黄芩是止血良药,张仲景常用黄芩、大黄、黄连治疗吐血、衄血,后世用单味黄芩治疗出血,黄芩所主的出血,有吐、衄、崩漏、便血等,适用面宽泛,血色多黯红,质粘稠或有血块;热利,伴身热、烦躁,或便下脓血,或腹痛如绞,或肛门如灼,舌红、唇红,脉象滑数;热痞(即心下痞闷伴烦热或出血,其人多唇舌红而口干腻,上消化道有炎症、溃疡,此时黄芩多与黄连伍用;热痹(指关节疼痛 四肢烦热,患者多表现为关节肿痛而入夜尤甚,并见晨僵、盗汗、小便黄短;肌肉坚紧,面红、唇深红,舌质坚老,脉象滑数,如为女性患者,则必见月经色暗红、粘稠,并有血块而经量偏多。
栀子病---是阳明病中以粘膜充血为特征的体质类型;心烦不安,卧起不宁,睡眠障碍;自觉胸部有重压感、窒塞感、呼吸不畅感、疼痛感;常见焦虑症、强迫症;黄疸、腹痛、咽喉疼痛、衄血、血淋、目赤;黄疸鲜明如橘子色;上腹部或剑突下疼痛,呈持续性胀痛或灼痛,多配伍黄连、连翘;咽喉疼痛,局部充血或肿大;栀子治疗鼻衄尤为擅长;尿血、血淋,栀子常配伍滑石、甘草、阿胶;结膜充血疼痛;舌红,舌苔粘腻而较厚。
太阴病:
多见于消化、呼吸系统疾患;必有水症,如痰涕清稀、舌苔水滑,精神状态相对较好;经常大便不成形;口不渴(这是太阴病一大特征!),唾液清稀、量多,自觉口内有冷气,唾液咽下也觉冰冷(从水饮到寒饮);畏寒不渴,精神不振,喜卧懒言,小便清长,脉或缓或迟,舌质淡红,舌苔白水滑,上罩一层稀滑粘液;口内唾液较多,或咳吐痰涎较多,清稀透明,或多泡沫,无口渴感,或虽渴而所饮不多(喜热饮、不多饮);舌苔白厚,或腻、或白滑,舌面若罩一层粘液;反复使用攻下药物史;进食生冷时容易导致发病;口内多稀涎,或吐清水,口不干渴,甚至腹中水声漉漉;胁下有水饮,腹中雷鸣;痰液清稀如水,或带泡沫;背部冷、四肢冷 咳吐水样痰涎;皮肤湿润、润泽,肤色黄白;肌肉松软,易于汗出;易发生湿疹而且流滋;口渴感明显而小便不多;经常有浮肿或有浮肿貌;经常腹泻;有高脂血症、脂肪肝和高尿酸血症痛风。(备用方: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小青龙汤。主打药:干姜茯苓)
白术病---易冒眩,四肢沉重疼痛,短气,多汗,心下满痛,小便不利,浮肿。所谓渴,是指患者自觉的口渴感,想饮水,想饮热水,但却喝不多,或仅漱口而已;常常觉得心下胃脘部痞满不适,饮水后更为难受,胃内觉胀而有水声,甚至吐水;或者多量或多次饮水以后,常常出现面部的浮肿。舌面并不像白虎加人参汤证那样的干燥无津、毛糙起裂,而是舌面常有薄白苔,舌质也不红,舌体较大而且胖,舌边常常会有齿痕。下利好腹泻,大便多呈水样,或大便溏薄而不成形,粪体松散而不粘臭,或先干后溏;口渴(喜热饮、不多饮) 下利是使用白术的必见证,如果患者表现为口大渴 大便干结如栗,则绝非白术主治而必当禁用白术;自觉头晕眼花,如坐舟车之中,可兼见呕吐清水;四肢沉重疼痛,身体困重,或腰腹沉重,或有关节疼痛,肌肉多松软,易于疲乏而懒于活动,稍动则气喘吁吁,而且动则易于出汗,汗出如水,或汗色发黄;上腹部发胀,尤其是在喝水以后,常可表现为食欲不振,甚至吐水或吐出清涎;小便量少且排出不畅;是一种以水湿内停为特征的体质类型,临床表现多见代谢、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的症状;其人不论体型胖瘦,多呈黄肿貌,肌肉松软,容易浮肿,特别是早晨尤为明显,如眼睑浮肿、口渴,喝水后上腹部易有振水音,进食后易于腹泻,特别是进食脂肪餐后更为明显;容易罹患脂肪肝等疾病;易于眩晕;舌体多胖大而有齿痕,舌色则多淡;
半夏病---易于出现感觉异常;易有咽喉部的不适感,见恶心呕吐、咽痛、失音以及咽中如有炙脔,每在精神紧张、抑郁、焦虑、恐惧时易于发作和出现;体形肥胖;皮肤滋润或油腻;主诉较多而且怪异;易于精神紧张;眼神飘忽不定;情感丰富且变化起伏大;易于惊恐或易于出现恐惧感;易出现白大衣高血压;易恐高、晕车;易恶心呕吐;常常觉得咽喉有粘痰感、异物感;易于头晕、头痛;易于失眠多梦;易心悸;常出现肢体麻木、疼痛;舌苔偏厚,或干腻、或舌苔滑而粘腻、或有齿痕舌;易恶心、干呕、喜呕、胃反;大多口不渴,即口腔无明显的干燥感,更没有明显的口渴感,甚至经常会泛吐清稀的唾液或胃内水液,舌面湿润、舌苔粘腻(如果与此相反,患者有较为严重的口渴感,或者舌面干燥无津,此时虽然有呕吐出现,也不能使用半夏)
营养状况比较好,眼睛大而明亮且有光彩;肤色滋润,或油腻、或黄暗、或有浮肿貌,缺乏正常的光泽;形体中等但肥胖者居多----所谓的肥人多指此而言;主诉多而怪异,比如空间感的缺失,眼前常会出现恐怖的场面以及患者会觉得身体中藏有怪物、咽喉中有肉、胃中有米粒等等;情绪化倾向较为显著;表情极为丰富,多疑多虑,经常对医生反复询问;易于精神紧张;易有白大衣高血压;眼神飘忽不定;情感丰富而变化起伏大,容易大惊小怪、容易出现莫明其妙的恐惧感以及恐高和晕车等;易出现咽异感、咽中的粘痰感,在刷牙时或看到秽物时或精神压抑时易出现恶心感;易头痛、头晕、失眠、多梦,尤其是多有恶梦;容易出现心悸或肢体的麻木疼痛;脉象大多正常或滑利,舌象多数正常,或舌苔偏厚,或干腻,或舌苔滑而粘腻,典型的舌象表现为舌的两边有两条由细小唾液泡沫堆积而成的白线,或有齿痕舌(半夏舌);半夏是治呕圣药,张仲景治疗呕吐必用半夏,而恶心和呕吐本身就是一种异常的主观感觉和异常反射,半夏厚朴汤主治咽中如有炙脔,如有如有,好像是有,其实没有什么炙脔的存在而纯粹是患者的一种感觉异常,我们引申开来,将麻木感、冷感、热感、堵塞感、重压感、痛感、痒感、悸动感、失去平衡感、恐怖感、音响感等等都可以看作是一种半夏病;此外,由感觉异常所导致的异常的反射和行为,如恶心呕吐、食欲异常、性欲异常、语言异常、睡眠异常、情感异常等,都可以看作是半夏病;(备用方:小半夏汤、半夏厚朴汤、温胆汤)
少阴病:
身体机能处于低下、阴冷、减退、沉迷状态。多见于心血管、循环系统疾患;必有寒冷症状,精神状态萎靡不振;口不干渴、小便清长;月经延后、量少或闭经;疲倦懒言而思睡(麻黄附子细辛汤四逆汤);脉沉细微弱 迟缓;恶寒 体倦 息微 脉沉迟无力(太少两感,麻黄附子细辛汤证);脉微、肢冷;脉沉微(即脉象极细、极微,按之如游丝,似有若无,或脉沉伏不出,重按至骨方得,或脉象突然变得空大软无力,多见于大汗、大吐、大出血或者极度疲劳、寒泠刺激之后而导致体质情况相当虚弱的患者,也见于长期疾病的折磨或者年高体弱的患者。我们不能把“脉微细”仅仅理解为一种复合的脉象,而应该将之理解为一种体质状态,即所谓的“少阴人”);精神萎靡、极度疲劳感、声音低微;畏寒,四肢冰冷而过肘、膝;大便溏薄或腹泻,泻下多为不消化物(完谷不化),伴腹满、腹痛(太阴水饮 少阴)
浮肿,尤其是下肢的凹陷性水肿,有时也可出现腹水;血压偏低,心、肾功能低下;全身疼痛而痛无定处,如一些肿瘤引起的疼痛或中枢性疼痛 苍白虚弱,且烦躁不安;关节疼痛、拘急 冷汗、虚汗直冒,如某些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痛风;胁腹大痛 局部按之无硬满、拒按、抵抗,舌不红,舌苔不黄腻;胸痛彻背 四肢冰冷过肘及膝,如心绞痛;无口大渴、恶热诸症;面色晦暗,轻度浮肿,目睛无神,言语无力,自觉身体困重而嗜卧思睡;精神萎靡,声低息微,少气懒言,身重畏寒,脉沉、无力、微、弱,患者多有重大疾病,多脏器功能低下;畏寒喜暖,四肢厥冷,往往虽夏日而厚衣,或稍受风寒则冷气入骨(入了少阴!),全身拘急不适(太少两感证)
(备用方:四逆汤。主打药:附片。附子证多见于心血管、循环系统疾患,如脉象沉微;干姜证则多见于消化、呼吸系统疾患,如呕吐、腹泻,舌苔白腻,咳吐清稀痰涎)
人参病---一种气(功能) 体(物质)两虚的体质状态;极度消瘦;经常心慌气短;平时多汗或经过反复发汗;腹肌萎缩而脂肪堆积;血压低而脉弱;心肺功能不全;动则心慌;高龄老人;久病不起的人;经过放疗、化疗后的人;动过重大手术后的人;食欲不振,脉微、沉、细;以气、液不足为特征;消瘦或枯瘦,肌肉萎缩,肤色干枯缺乏弹性,没有健康人应有的红光,有皱纹;语声低微;腹部扁平而硬,兼心下不适;食欲不振;口干、舌面干,舌质嫩红而不坚老,舌色不绛,脉多沉、伏、微、弱;小腿较细而腓肠肌不够发达或萎缩,肌肉松软;容易出现头昏眼花、气少或疲乏无力;大多患有重大疾病,如肿瘤、贫血等,或者重要脏器有损害,或手术、过劳后,大量出汗,反复呕吐、腹泻导致营养不良状态。(备用方:独参汤、麦门冬汤、生脉散、桂枝加人参汤、四逆加人参汤、薯蓣丸)
黄芪病---易汗出,程度一般比较严重,常常是衣被尽湿,有的可以见到汗渍发黄,有的患者在进餐时出汗量多,以上半身为显著;有的患者除了白天自汗以外,入夜仍然汗出,其表现为一觉醒来,其周身如浸在水中一样。有些患者来诊时并不以汗出为主诉,但通过问诊可以了解到患者平时汗出得比较多,稍有体力活动就容易出汗。全身性的浮肿,以下肢比较明显,由于体位的变化,早晨面部有浮肿,而到下午时则下肢浮肿明显;有些人虽无明显的浮肿,但其肌肉松软,犹如浮肿貌。患者常常自觉身体沉重,活动不灵活而关节重着、疼痛。食欲较好,虽然进食量很大,但依然疲乏无力,所谓的能食而无力,此种情况既是一种症状,又是一种体质状态。其人的心血管功能以及肾功能较为低下,代谢系统也往往处于紊乱状态。其体型多偏胖,但肌肉多松弛,皮肤多缺乏弹性,但却比较湿润。
其面色多表现为黄暗,也有表现为暗红者;其腹部的肌肉多为松软,呈现腹部的肌肉萎缩而脂肪堆积,故其腹部的赘肉较多,而导致其肚脐深陷,按之无抵抗感及胀痛感;患者食欲较好,能够大量进食,而且不胀不痛,而有的患者也会诉说进食后会有一种腹满感,但这是一种松坠的感觉,与枳实、大黄证的实满是有明显的不同和区别的;黄芪病的患者平时不喜运动或很少运动,食欲虽好,但却容易疲乏、汗多、头晕而且气短,尤其是在运动时,多表现为力不从心;舌淡胖或淡红,或紫暗;以中、老年人群较为多见,平时易于出汗、畏风,遇风冷时又易于过敏或感冒、伤风;或鼻塞,或咳喘,或大便稀溏、不成形,或表现为先干后溏;易于浮肿,特别是足肿;手足易于麻木,易于感染或溃疡;易患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腰突症、颈椎病、骨质增生症、肩周炎、中风后遗症,糖尿病伤口不易愈合;自汗、盗汗、肥胖症以及慢性鼻炎、感冒等;年老、久病、疲劳、运动缺乏,营养不良、滥用药物的患者多见。
桂枝病---是虚体中一种以循环系统疾病为常见表现的体质类型;胸腹部上冲感和搏动感;自觉心中悸动,按压后舒适;病人全身出现搏动感;脐腹部有跳动感,甚至可以导致晕厥;颈动脉的搏动感;许多循环系统疾病如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低血压、心力衰竭以及一些消化系统疾病等,均可出现动悸的症候群;自汗,汗后易出现心悸、乏力、畏风畏寒,同时皮肤湿冷或者四肢冷(动悸、自汗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症状,而应该将之看作是一种疾病或者一类疾病,也可以将之看作是一种体质状态);体型多偏瘦,肌肉不发达,皮肤湿润(手心潮湿)、细腻而缺少光泽,腹壁薄而无力,但按之表皮较硬,腹直肌多紧张,舌质淡红或暗淡,舌体柔软,舌面湿润,舌苔薄白;脉虚缓(虚,指无力;缓,指脉率较慢);易出冷汗,汗后又觉不舒服;易出现动悸感;易头昏、晕厥;体力低下,容易疲劳,持久力差;容易腹痛(痉挛);易失眠多梦;对于寒冷和疼痛较为敏感;易患心功能不全、低血压、血管病、消化系统疾病和营养不良性疾病等。(备用方:桂枝甘草汤、桂枝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大黄汤、小建中汤)
当归病---是虚体中以女性的月经不调为特征的一种体质类型;多见妇人腹痛,部位多在少腹,表现为刺痛、绞痛、急痛,且疼痛的程度较重,前人常用“刺痛不止”、“痛不可忍”等词语来表述,这种腹痛可以牵引到腰背,且多与妇人的月经、胎产有关,即月经期、围产期、产后的少腹痛,大多属于当归证范畴;《本经》说当归主“绝子”,后世又视当归为补血药,故月经过少以及闭经不孕等,也属于当归病;体型羸瘦,皮肤枯黄干燥甚至有脱屑;头发枯黄易脱;易出现腹痛;月经量少或闭经,脉细。
厥阴病:
血液循环不良的状态;面色暗红或潮红;面部皮肤粗糙或鼻翼毛细血管扩张;眼圈发黑、唇色暗红;舌质紫暗;皮肤干燥而起鳞屑;容易头昏、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容易头痛、失眠、烦躁;少腹部有压痛;容易有腰痛、腿痛;阑尾炎、盆腔炎、前列腺肥大;腹中急痛,是指腹中疼痛呈痉挛性,有紧缩感并有阵发性的特点,亦即是张仲景所谓的“时痛”,胃痉挛、肠痉挛、腓肠肌痉挛及脏器平滑肌痉挛或躯干骨骼肌等痉挛所导致的疼痛,我们均可以将之视为芍药的主治证和适应证而运用芍药予以治疗。
腹痛呈痉挛性和阵发性,部位有在上腹部者,也有在脐周者,亦有下腹部者,或者腹痛而连及腰背者,腹痛连及阴部者,另外,膈肌痉挛、尿道括约肌痉挛、阴道痉挛、面肌痉挛、支气管痉挛等虽然没有明显的疼痛表现,也可以考虑使用芍药,其机理是利用芍药“解痉缓急”的功效;痉挛性体质状态,易于便秘,易于腹痛,易于肌肉痉挛,肌肉较为坚紧,尤其是腹壁的肌肉比较紧张;肌肤甲错,即皮肤干燥、粗糙、脱屑有如鳞甲,或者增厚、色素沉着,形体羸瘦,面色暗黑,尤其是两目眶发黑发青,鼻翼部的血管扩张,口唇多黯紫,舌质多坚老而且暗红,多伴情绪不稳定或者狂乱以及小腹部的疼痛、大便干燥等;(备用方:血府逐瘀汤四逆散芍药甘草汤)。
保肝降脂的五苓散
X先生,刚过而立之年,但已腹部微凸。他今年5月31日来诊,主诉去年六月至今,两度出现肝功能损害。谷丙转氨酶达777.00,谷草转氨酶226,谷氨酰转肽酶171.00,总蛋白83.3(5月23日化验结果)。我用经方五苓散:白术100克、茯苓100克、猪苓100克、泽泻100克、肉桂50克,研为细末,嘱每日口服5-10克。7月5日复诊,喜告昨天化验肝功能,除总蛋白稍高以外,其余指标均恢复正常。
患者何以导致肝损害?患者否认肝炎病史,但以前有脂肪肝,而且,在出现肝功能异常前曾经服用过较长时间的深海鱼油胶囊。这不能排除脂肪肝加上深海鱼油为肝损因素。而此案又一次提示五苓散对脂肪肝及其肝损害有治疗作用。
五苓散是古代治疗水逆病的专方。所谓水逆病,是一种以口渴而不能多饮水,进水即吐,并伴有浮肿、小便不利、水泻、多汗等的病症。后世,五苓散被用于治疗各种水液潴留体内的疾病,比如肝硬化腹水、特发性水肿、美尼尔氏综合症、夏秋季腹泻、抗生素腹泻等,此外,痛风、脂肪肝、单纯性肥胖、脑垂体瘤、尿崩症等内分泌疾病也有使用本方的机会。本案之所以用五苓散,就是以脂肪肝、肥胖为依据的。
X先生在叙述服药后的反应时,提到每日腹泻,并有鲜血,原本静止的中耳炎也复发,出现耳内流水。五苓散导致腹泻,这不是第一例。本来治疗腹泻的五苓散,为何导致腹泻?这可能与本方调动了机体的自身排毒祛湿能力有关。按传统的认识,本方能通阳利湿。耳内流水,也可以用这种理论来解释。
服用五苓散后,按照张仲景的说法,要喝热开水,让周身微微汗出,这样效果才能充分发挥,同时,饮食要清淡,少喝浓汤油腻。另外,我特别嘱咐患者,要戒酒或少饮酒,如果在无法避免的应酬以后,要马上服用一些五苓散粉剂,这有利于解酒毒保肝。
当今的中国,脂肪肝以及高脂血症的患者比比皆是,一些西药降脂药不仅价格昂贵而且极易导致肝功能损害,而我国传统的配方五苓散,不仅安全有效,而且价格低廉,是我国广大老百姓吃得起用得上的保肝良方。遗憾的是,五苓散没有市售成药,只能让药店代为加工。但这也好,有的时候,根据患者体质,适当调整用量或加味,效果似乎更好些。
五苓散,真灵!
上个星期Z老先生打电话我,说他头晕多天,住院检查排除脑血管问题,最后以内耳结石可能的诊断出院调养,但头部重压感、晃动感依然。他希望中药治疗。
Z老七十多岁,平时体质很好,不胖不瘦,这次发病以后,腹胀,不能多吃,而且伴有腹泻。我先给他开了藿香正气汤三剂。三天后告诉我腹胀虽有减轻,但还是不舒服。特别是大便一天三次以上,为水样,吃点鱼肉和蛋羹,就肠鸣腹泻。我再次去看他。
Z老精神还好,上午还参加会议。但他说感动头晕,烦躁,坐卧不安,两下肢发凉发酸,十分难受;自觉胃内有很多水,发胀,有水声,还是水泻。我开五苓散原方:桂枝10克、肉桂5克、茯苓30克、猪苓30克、泽泻40克、白术30克。五剂煎服。第二天,Z老就告诉我胃里没有有水的感觉了,下肢的酸冷感明显减轻,头晕、坐卧不安的情况基本消失。
过两天,Z老来信说:早晨起来还是腹泻3-4次,但精神好,食欲也好,不知何故?我让他要多喝热开水。大约是我的提醒,他告诉我:这几个月来半夜里口干,需喝水。他说要注意,不喝冷开水了。果然,今天上午Z老来信说,大便成形了。
五苓散治疗夏秋季的呕吐水泻很灵验。患者大多伴有口渴、腹胀,胃内停水,或头晕头痛,或心悸、烦躁,或多汗。形成这种疾病的诱因,大多为大汗出后恣饮冷水,或酷热之下骤然空调低开,或体质寒湿重而又过用抗生素或过度输液,导致水停胃内,或从上逆出,或往下洞泻。服用五苓散后,随着小便通利,周身微微汗出,诸症顿消。五苓散还没有成药,可以改作汤剂煎服,也可以加工为粉剂,用开水冲服。汤剂每天分3次口服,粉剂每次服用5克,每天服用2-3次。
五苓散与藿香正气散主治很相似,都用于夏天的感冒、腹泻、呕吐等。但藿香正气散善于理气,其证多有恶心呕吐,腹胀不欲食;五苓散善于利水,其证多有吐水口渴,头晕心悸,烦躁而多汗。虽也有腹胀,但少嗳气,而有胃内振水声。Z老就是这样情况,我开始没有注意鉴别。方证识别不易啊。
另外,服用五苓散后,必须多饮热开水。这是张仲景的经验,《伤寒论》有“多饮暖水,汗出愈”的记载。当然,服五苓散后,也不能吃西瓜、冰茶,就是那些诱人的哈根达斯冰淇淋、爽口的红豆冰沙 ,也都要挡住诱惑哟!
五苓散与复视突眼
w女 ,48岁,身高160cm,体重65kg。2012月11月19日初诊:主诉复视4个月。4个月前因孩子生病着急后出现复视,伴突眼,头晕,发作时站立不稳,脑中常感觉一片混沌,双眼畏光,眼周肌肉跳动。平素易疲乏,汗出多,怕冷,月经量减少,自述以前检查甲状腺有一结节,但检查排除甲亢和甲减。面色暗黄浮肿,有黄褐斑。舌体胖,舌淡暗。下肢浮肿。先后用荆防柴归汤、真武汤加桂枝等方,除疲劳感、头晕有所减轻外,让她苦恼的复视和突眼仍不见好转。
2013年2月25日四诊调整治疗方案,改为五苓散与当归芍药散合方:桂枝25g、茯苓20g、猪苓20g、泽泻30g、白术30g、当归10g、川芎15g、白芍30g,15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分3次服用。服上方15剂后,视野正面及右面重影已缓解,头晕、凸眼减轻,下肢浮肿消退。坚持服药至9月9日复诊:云复视、头晕已完全好转,下肢不肿,体重下降,凸眼也明显减轻。
本案例治疗过程中出现转机,是使用五苓散之后。为何用五苓散?是因为五苓散能治疗“眩”。眩,不仅仅是头晕如坐舟中,还包括视物发花,畏光、复视等在内。后者是眼病的常见症状。用五苓散治疗眼病成功的案例,本案不是首例。
那么,为何开始没有想到用五苓散而用柴归汤?这是一种思维定势,经验束缚。通常,我对于中年女性出现怕冷、月经量少、面黄色斑,特别是桥本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用小柴胡加当归芍药散(简称柴归汤)比较有效,而且患者突眼,让我怀疑她患有甲状腺机能亢进。但服用两月后症状依然如故,这就需要改方了。患者不仅有明显的眩晕复视,还有浮肿,这种情况显然不很适合小柴胡汤。小柴胡汤方中的人参甘草是不能用于浮肿和肥胖者的。
其间,我还用过近一个月的真武汤加桂枝,效果也不明显。其原因,可能是患者不是甲减的浮肿,也不是锥体外系病变的头晕颤抖;也可能突眼复视者不是附子的适应症。前二者,真武汤有成功的案例,而后者,则还需要继续临床观察。
加味五苓散治疗葡萄膜炎
9月3日,那位高大肥胖的Z姓东北女子出现在门诊。她欣喜的告诉我,共服用105剂,视力恢复了, 左眼1.0,右眼0.8。而且体重下降10公斤!她今年47岁,双眼视力下降已经一年半以上,无明显诱因,眼红疼痛,曾诊断为“视神经炎”,后确诊为“葡萄膜炎”,并长期予以激素治疗,后来因害怕副作用而要求中医治疗。4月16日来门诊。当天眼科检查报告:视力左0.5,右0.5,眼压:左12.5,右13.0;右眼球结膜混合性充血 ,左眼混合性充血 ,双眼角膜透明,未见KP,房水Tyn±,瞳孔不圆,右眼虹膜大部分后粘连,左眼虹膜部分后粘连,晶体混。眼底:视盘充血水肿,边界不清,后极部网膜混浊,黄斑中心光反射﹙-﹚。B超:双眼玻璃体混浊,网膜水肿。符合双眼葡萄膜炎的诊断。
我不是专科,如何治这个眼病?还是老办法,看人。其人身高167cm,体重100kg。两腿浮肿,舌胖大有齿痕。肥人真是多水湿啊!这种体质,五苓散、防己黄芪汤、越婢汤均有可能。问其何所苦?得知有视力下降,畏光,头痛、耳鸣,项背部拘急不适,小便少等证,我认定是五苓散证。其依据有二:第一,五苓散能治畏光。畏光,就是古人所说的“眩”,许多眼病患者大多表现为畏光、头晕、步履不稳等。而《伤寒论》五苓散的经典方证就有“眩”,本人也有用五苓散治疗青光眼的经验;第二,五苓散能治头痛,特别是伴有浮肿的头痛。而防己黄芪汤与越婢汤均不能治疗头痛与畏光。考虑到项背拘急,故加葛根;肥胖而下肢浮肿,加故怀牛膝;并嘱其平日用车前子一把泡水代茶,取其利水明目的功效。处方:桂枝20克、肉桂10克、白术30克、茯苓30克、猪苓30克、泽泻40克、葛根60克、怀牛膝60克,水煎,日分三次服用。叮嘱服药后忌冷物。从目前状况看,这张五苓散加味方治疗这位葡萄膜炎患者的近期疗效是满意的。
五苓散是否可以作为葡萄膜炎的专方?目前不能下结论。千人千面,千人千方,同样的疾病在具体的个体身上往往表现不一,葡萄膜炎也是一样,我曾经用甘草泻心汤治疗过,还有用小柴胡汤也治疗过。但是,至少可以将此病的常用经方谱建立起来,这样,在遇到这种疾病的时候,脑海里可以浮现这些方证,以供鉴别。
防己黄芪汤五苓散与“渴肿膝痛综合征”
今天,M女士来转方。她告诉我,原来非常严重的口干口渴明显减轻,膝盖不再疼痛,下肢的浮肿也没有了。而且,体重一个月中减了2公斤。她是个知识型的退休干部,年过七旬,体态丰腴,肤色黄白,腹松软而大。今年夏天以来,她经常口渴,有时口舌粘在一起,眼睛也干涩,需要点人工眼泪。而且,腰膝疼痛,走路也困难。9月8日她来索方时,面部浮肿貌,有较大的眼袋。问她出汗否?她说,汗特别多。我的处方:生黄芪60克、粉防己30克、白术30克、生甘草5克、桂枝20克、茯苓20克、泽泻20克、猪苓20克。每天一剂。等症状缓解后可以每两天一剂。此方真灵,她说这方吃得非常舒服。
我开的方是防己黄芪汤与五苓散的合方。防己黄芪汤是古代治疗风湿病、风水病、水气病的专方,《金匮要略》的表述是“脉浮,身重,汗出恶风”,《外台秘要》的表述是“病者但下重,从腰以上为和,腰以下当肿及阴,难以屈伸”。其方证特征是身体困重,浮肿,以下肢为甚;多汗,恶风;关节痛,特别是膝关节肿痛。五苓散是古代治疗水逆病的专方。所谓水逆,就是口渴,入水即吐。此外,水逆病还往往伴有腹泻、头晕、心悸等症状。本案患者的口渴、浮肿、多汗、腰膝痛等,正好是两方证的结合体。方证相应,所以,症状很快缓解。
临床上,象M女士这种体质的中老年女性很多。皮肤白白的,人胖胖的,特别是下半身特别松大,经常浮肿、容易出汗,容易疲劳,经常口干渴、容易腰膝关节疼痛,走路常常受限。体检多有血脂偏高、骨质增生等。用防己黄芪汤合五苓散有效。要问这算什么病?我说:这叫“渴肿膝痛综合征”。不过是我说的,教科书没有收载。在我看来,该病的病因比较复杂,大致与遗传因素、饮食因素、加龄、滥用药物等有关。先天肥胖者、后天饮食过于肥甘鲜美者、或进入老年者多见。其病理基础是水代谢以及脂类代谢障碍。按传统的说法,此人体内有“水毒”。防己黄芪汤与五苓散是治疗本病的基本方。其临床效果有利尿、减肥、止汗、解困、止渴等。通常服用半月,症状减轻后可以隔日服用一两个月。平时要注意饮食营养的均衡,不要滥用抗生素,适度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