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老婆又吵架了:自虐式母爱,永远是孩子成长中的羁绊
清晨醒来,请读“胡说”
胡子宏生命日记(1720)
我跟老婆又吵架了:自虐式母爱,永远是孩子成长中的羁绊
(一)
我跟老婆又吵架了,这是我们家的寻常风景。尤其是小儿子回到家里,我们两口子就开始意见不同了。
昨天下午,老婆两次在微信上联系我,让我给她发100元的红包。老婆非常有礼貌,她会温柔细语地说,有钱呗?我先借你200元红包。
我则说,哎呀,都是一家人,我的钱就是你的钱。通常,她买东西如果我同意,我就大大方方打钱。如果不同意,我就不给她钱。她工资不低,就在存折上取款。
昨晚回到家,只见老婆跟孩子正凑到一起,坐在沙发上,貌似小儿子在对妈妈着急。母子中间,放着打包整齐的一捆书,至少有30本。我明白了,我发给老婆的红包,被她用来买了书。
扫了一眼书的封面,我就着急了——孩子都要上高中了 ,你给他买《哈利波特》干什么?老婆反驳我,不是《哈利波特》,是《查理九世》。
我怒怼老婆,哎呀,这种书不是高中生读的,是小学四五年级读的,你怎么买这种书呢?真是不懂装懂,爱子心切到失去理智和判断力。30本,孩子看得完吗?
老婆说,我看着非常适合孩子读,再说了,看书总比玩手机要强啊。反正我买了,不就是120元吗?我叹口气,怼她,你看懂的书,你觉得有意思的书,都不是适合儿子读的书。
我问小儿子,妈妈买的书你喜欢吗?儿子非常干脆地说,不喜欢,不想读。我给妻子的建议是,带着孩子,去书店换换去,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喜欢的书。
(二)
我们家住宿条件还可以,五楼六楼,各93平米,都是三室一厅。五楼是生活区,六楼是学习区。我得病住在六楼,隔壁是书房,是小儿子日常学习的空间。
孩子放了暑假,白天去上辅导班,晚上就在书房里学习。睡觉的时候,就要下楼,跟妈妈或者姨妈睡一个房间。我很生气,六楼本来有一个空房间,让孩子自己睡呗。或者,在书房里放一张床也行,孩子必须有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空间。
小姨子竟然说,孩子自己住一个屋,开着空调,浪费电。我一直在告诉老婆,让孩子自己住,孩子马上是高中生了,儿大要避母。甚至,我在微信上给老婆说了一段不宜公开的话,大家都懂的。
终于,儿子有了自己的房间,我们父子俩住在六楼。可是,小子上辅导班,小姨子亲自骑着电动车送。在她们眼里,儿子依然是孩子。可是,小子已经成了我们家最高的人。
有一种母爱,就是心怀着对孩子的爱,奉献出全部的精力,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似乎这样,才能体现出自己的舐犊情深。这样的母亲,只会牺牲自己,不懂得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孩子在衡水读了三年初中,算起来,接孩子应该有50次以上。每次接孩子,老婆都要亲自去。她怕孩子拎不动箱子,怕孩子路途遥远,舟车劳顿。总之,她必须亲自接孩子。
我理解老婆对孩子的爱。我们拌嘴时,老婆情深意长地说,哪怕是我活到90岁,我陪伴孩子的时间也只有四五十年,孩子是我的感情支柱。
可是,作为一个父亲,我深知,孩子的自立能力就是在经受磨练中逐渐培养的。我经常痛斥老婆,你帮着孩子干这个,干那个,等孩子大了,你就会发现孩子这也不会干,那也不会干。
每次孩子去学校,老婆都是亲自动手,给孩子收拾物品。在出发前的最后几分钟,她还在忙碌着。实际上,学习用品由孩子自己装箱,生活用品妈妈装箱,用不着给孩子包办一切。
不过,非常难得的是,我们夫妻对禁止孩子玩手机保持高度一致的意见。我们家孩子不许玩手机,小儿子很少接触到手机。我们夫妻也不玩手机游戏,也许是我俩都比较笨的缘故。
(三)
生活中,很多妈妈因为疼爱孩子,无形中助长了孩子的娇气、任性和蛮横无理。在衡水系某中学,校长曾经说,孩子们对成绩不攀比,竟然对运动鞋产生了攀比心。
孩子一撒娇,或者一使性子,妈妈就会给孩子买昂贵的名牌运动鞋。上学放学,孩子们要骑着高级的电动车或者赛车。甚至,孩子们在日常,还会互相攀比,看看谁的手机最高档。
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成为很多母爱的通病。很多妈妈像我老婆一样,只要孩子在物质上提出要求,即便是收入并不高,也会慷慨地满足孩子的欲望。似乎,满足了孩子,才体现出对孩子的真爱。
最可怕的是,那些无条件满足孩子物欲的妈妈,往往出自平民阶层。自己家庭并不富裕,也舍得花钱给孩子买东西。有些妈妈的理由是,我穷了半辈子,不能让孩子再受委屈。
岂不知,母爱不是万能的,你满足了眼下孩子的需求,但也助长了孩子的欲望。等孩子的物欲越来越强时,家庭无法满足时,孩子就会啃老,就会暴躁,就会对父母出言不逊。
除了物质上的满足外,对孩子不良习气的助长,也是母爱至深的畸形表现。一些妈妈就是板不起面孔,舍不得对孩子发怒,导致孩子玩手机上瘾。信不信,这个暑假,很多孩子在上辅导班,很多孩子又离不开手机。
惯子如杀子,慈母多败儿。这种现象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可是,现实中,很多妈妈把“爱孩子”当成了对孩子娇惯的理由。有些妈妈把自己的艰辛付出的“自虐”,当做了对孩子的无私关爱。结果,两败俱伤。
我家大儿子非常有自主能力,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主见和规划。实际上,从初中起,我就对他的生活细节不管不问,只对孩子提要求。小儿子目前在我们家个头最高,但自我规划和独立行动能力,与同时期的哥哥有明显差距。
(四)
在孩子的成长中,如果妈妈习惯于包办一切,关怀到无微不至,那就只能磨蚀掉孩子的自立能力。我对老婆讲过很多次类似的道理,但是,老婆就是不以为然。她不给孩子做些什么,就觉得体现不出对孩子的爱。她的精神世界里,孩子就是中心。
这样的妈妈还有很多。我一个亲戚,20年前,她对自己的儿子说,孩子,你放心,只要有妈妈有吃的,就饿不着你。20年过去了,她成了耄耋老人,孩子没有工作,替别人守摊位。
亲戚没有了收入,孩子挣钱能力也不足。亲戚得了病,儿子连买药的钱都掏不起。亲戚的孙子总算终于结了婚,全家人又开始还房贷。儿子连照料母亲的能力都没有。瞧,妈妈没有饭了,儿子缺乏生活的技能,母子俩一起在贫困中煎熬。
我家大儿子住在北京,即将踏上工作岗位。如今,我就是要断绝对他的全部给养——如果你没钱了,那就给我写稿子,我给稿费。伸手向我要钱,我坚决拒绝。我谋生不易,你必须忍受困窘,不可以无条件地成为啃老族。
昨天,老婆给孩子买了一大捆不适合孩子读的书,其实就是母爱的盲目发泄。她觉得这些书挺好,不给孩子买,就无法释放自己的母爱。就她的认知层次,她不知道即将读高中的孩子,应该读什么书。
很多母亲都是这样,不给孩子做些什么,就觉得母爱无处安放——我做了,哪怕是无用功,我也会因为给孩子做了些什么,而感到欣慰。慈母多败儿,就是输在了“慈”上,只考虑给孩子做什么,却不考虑孩子是不是需要。
妻子反驳我时,理由是“总比玩手机强”啊。这种理由很牵强。我的回击是,你让孩子看电视呗,也比玩手机强啊。实际上,我老婆就是寂寞无聊了,觉得不给孩子买些什么,就觉得母爱无处释放。
每一个妈妈,请检查一下自己,是不是自己对孩子有一种自虐式母爱,是不是觉得不给孩子做些什么,自己的母爱就无法体现?
真正的母爱,是指导孩子的成长,是给孩子做出优质成长的表率,是给孩子定规矩提要求,是鼓励孩子有自己的智慧,能够自理、自立,自我解决成长中的难题。
如果一味地减轻孩子的负担,提高孩子生活的舒适度,甚至,把自己的苦累当做母爱的体现,去包办孩子的一切。貌似是母爱的慈祥,实际上是母爱对孩子成长的伤害。
自虐式母爱,是孩子成长中的羁绊。喂养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情。识大体,看长远,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和成长智慧,才是母爱的最高境界。
—End—
文乃心声,喜欢则赏
点击“在看”,给我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