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负只是“前人惹祸,后人遭殃”?这个方面与每个人的利益都息息相关......
...
“承负”的核心内容是将天道、地道、人道置于“承者为前,负者为后”的循环逻辑发展之中,用天道、地道来论证人道。说明天灾之发、地祸之起的原因,在于违背自然之道的人道承负。社会动乱,王朝更迭,亦是人为所致。任何自然、社会现象都蕴涵在“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前人惹祸,后人遭殃”的承负结局中。
吉人纵然“积善人不知”,“广行阴骘,上格苍穹”,“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但凶人纵然“积善人知”,“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可以承负观之。
富贵之家,家道中落,三缺五弊,子孙不肖,富不过三代。穷苦之家,家道中兴,富贵荣华,媳贤子孝,亦可以承负观之。
太上曰:“上士闻道,勤而习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现今已闻道,习之,仍之、笑之,全在道中,道法自然。子孙后世不竭,家门万世荣耀,皆在承负,不修道当修德,积德行善起,自然泽被后世子孙。
因果承负,确是至理。凡物有起因,必有结果,毫无差错。在中华民族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中,许多行善积德改厄运得福报的实例很是耐人寻味。
《太上感应篇》记载:“济人之急,救人之危。”济助别人的急难,挽救他人的危困,这是非常大的功德,因果承负,真实不虚,积极去行善的人能为自身和亲朋好友带来非常大的福德。以下是历史上真实不虚的因果承负的灵验实例:
宋朝时,许叔微,曾经向上天祈祷,考取功名的事情。夜间,梦到神对他说:“你想要考取功名,就必须要有深厚的阴德。”许叔微一想自己家里穷,又没有能力,只有学习医术,还可以积些阴德。随后就专研医书,最后他十分精通医术。他认为人无高低贵贱之分,不论什么人生病,他都会尽力赶赴救治,所以他救活的人非常多。名声也越来越大,为善之心也就越来越真切。后来,他考取了功名。然而,救人疾病,固然是善因。但是,医术不精又如何救人呢?有志者,可以虔诚的去制作药丸、药散、药膏、药丹等,各种成药来布施救济,或者刊刻疗效好的药方,流传于世。这也是一个普济世人的方法。
宋朝时,有一位王曾,去京城考试,途中经过一个地方,听到有母女二人正在哭泣,哭声非常悲切。王曾就询问她们的邻居,邻居说:“因为,拖欠了官府的赋税,无法偿还,所以要卖女儿还债,因此哭泣不止。”王曾随后就到她家,问了一下情况,和邻居说的一样。就对她们母女说:“你把女儿卖给我,我当官以后,你们还可以互相往来,也可以经常见面。”然后,就把她们所欠税款的数目给了她们,约定三日后就来娶她女儿。结果三日后王曾没有来,她母亲就去王曾住的地方拜访王曾。王曾留了一封书信给她们,书信的内容是:让她另外选择好的人家嫁女,他已经离开了。后来,王曾三元及第,封沂国公。
明朝时,有一位解开先生,家里很富有。他的亲戚朋友,如果没有能力,办理丧葬、嫁娶的事宜,他都会帮助他们。有人告急,他都会赴汤蹈火前去救援。他曾经说过:“人谁不想多积累一些财富呢?然而,富有往往是子孙结怨结仇的根源。我知道积德行善,可以将福德留给子孙,而这些金银放在这里,不去帮助别人,这样放着又有什么意思呢?”他的儿子解纶,官至御史,二儿子解晋,官至大学士。
古代新建地区大荒,有一户人家非常贫穷,家中只剩下一升左右的米。他们就将毒药放在米中,食用以后夫妻二人也可以饱死。正在此时里长来索要人头税,看见他家在煮饭,就想要食用。这家主人连忙制止,说:“这饭不是给你吃的。”便哭泣着将事情说了一遍。里长也非常同情他们,就说:“你们何必如此呢?我家虽然也缺乏粮食,但是还有五斗粟米可以给你们,你随我去拿,这样你们又可以撑一段时间了。”于是,他就和里长去取米。取米回家后,他发现里面有五十两金,他想了一下说:“这一定是所收的税钱。”他就马上去还给里长。里长说;“这不是官钱,大概是上天所赐的吧?”于是,二人将钱平分了,后来两家都如释重负的过到了年底。
宋朝时,赵抃(赵阅道)在越州(浙江绍兴)做知府时,这一年吴越地区大旱。趁着百姓还没有出现饥荒时,就开始把调查的情况记录在簿册上。并询问所管辖的县,受灾的地方有几处,有多少人准备领取官府救济的米粮?水沟堤防有多少处需要修整,库钱还有多少,粮食可以发放多久,可以募捐到粮食的富人有几家。他将这些资料都一一记录在案。然后,又记录了孤、老、病不能够养活自己的人,一共二万一千九百多人。查看以往救灾的惯例,每年分给穷人的粮食,大概有三千石。赵抃查看富人所捐的粮食,以及其他盈余,一共有四万八千石左右的粮食作为库存,并统计救灾所需要的费用。陆续开展各项救灾工作。第二年春天,百姓又遭受到瘟疫的灾祸。赵抃就设立病坊,将无家可归的病人安置在病坊中。很多道长主动请缨,照顾这些病人的医药和饮食起居,使这些无家可归的病人有所依靠。凡是死者,都有地方埋葬。按照法律规定,遇到灾年,发放救济穷人的粮食,满三个月就要停止,而赵抃拖延到五个月才结束。凡是遇到事情正在申请办理的,他总是予以方便,随时解决。他经常一个人去处理事情,并不麻烦属下,早晚无不竭尽心力,无论大事小事,必定亲自处理。当时旱灾瘟疫,其他郡县都是死伤过半,惟有赵抃所管辖的地方,没有流离失所的情况。后来,赵抃担任宋神宗时的宰相,成为宋朝的名臣。
《太平经钞》记载:“因复过去,流其后世成承”,所以,除了个人、家庭层面的业力、福德的“承负”,道教的“承负”,还包括社会和众生的层面,“承”随方设教、济世度人之因,“负”齐同慈爱、欣乐太平之果。道教历来有解危救难、济世度人的宗旨,道长们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去践行“济人之急,救人之危”“度人度己”的普度精神,在历史长河里去实现《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里:“齐同慈爱,异骨成亲,国安民丰,欣乐太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