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女子狂欢、偷菜 ”——古代元宵节还能这样干

情人节 女子狂欢 偷菜

古代元宵节还能这样干

《乾隆帝元宵行乐图》轴局部 清  郎世宁

绢本 设色 纵302厘米 横204.3厘米

元宵节是中国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元宵节那天人们会吃汤圆、游灯会、猜灯谜、赏圆月。但你可能想不到,元宵节还有别的含义,比如情人节、女子狂欢。

情人节 女子狂欢

《缂丝七夕乞巧图轴》 清

纵47厘米 横32厘米

讲到情人节,大家脑海第一时间想到的应该是2月14日圣瓦伦丁节或者是七夕,但元宵节在古代也充当着情人节的作用,同时也是古代女子最开心的时候,可以尽情的狂欢。

《汉宫春晓图》局部 仇英 明代

绢本 纵30.6厘米,横574.1厘米

在古代社会,长期受到封建礼法约束的年轻女孩是没有太多的出门机会的,只有在过元宵节这种时候才有机会和闺蜜一起出门玩耍。

白玉镂雕荷包式香囊

清 高8.9厘米  宽7.3厘米 厚2.4厘米

情窦初开的少女会在元宵那天为自己物色如意郎君,也有不少情投意合的男女在月下互诉衷肠、互赠信物,例如香囊。

梅花玉版笺 清 长50厘米 宽49.5厘米

印有“梅花玉版笺”长方印记

在明朝阮大铖创作的《春灯谜》剧本中,主人公字文彦和影娘就是在元宵节猜灯谜时认识,然后互生情愫,二人诗歌酬唱,并题诗在笺上互赠对方。

偷菜

 《辛夷墨菜图》卷 明 沈周绘

当然在古代除了谈情说爱,元宵节那天人们也会顺便释放一下内心的“压力”,因为刚好撞上“放偷”,所以那天可以偷个菜之类的,有没有想起曾经的QQ农场?那时候为了偷好友的菜和不让好友偷自己的菜真是操碎了心,古人也不遑多让。

“虏中每至正月十六日夜,谓之放偷。俗以为常,官亦不能禁。”——《虏廷事实》

《花果蔬菜图》 恽寿平 清

绢画 纵20厘米 横58.8厘米

因为古代是小农经济,一般自家都会种点蔬菜,而大部分蔬菜都是绿色的,所以又有一个雅称叫“偷青”。把菜偷完了还不能马上走,要用菜拍打肩背,叫“拍油虫”,油虫就是小麦蚜虫,是害虫,寓意今年无病无害是个丰年。也有人比较厚黑,成群结队、明目张胆的出动,就像蝗虫过境一样,直接把人家的菜园子偷空的。

“或私摘人家菜叶,以拍肩背,曰拍油虫。”——《沙川抚民厅志》

《缂丝东方朔偷桃图》 元

纵58.5厘米 宽33.5厘米

除了偷菜,还会偷别的,像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在元宵那天就会“相偷”,互相偷窃。但是只有那几天时间是合法的,其他的时候除了要论罪,还要高价赔偿。

宋代的洪皓在《松漠纪闻》记载,大家对自己被偷这件事也是一笑置之,最多在第二天带点糕点茶水上门,把东西取回来。如果被偷的东西比较贵重,那就要大摆筵席,好生宴请才能物归原主。

“四年春正月禁十五日相偷戏。”——《魏书·东魏孝静帝纪》

“金国治盗甚严,每捕获,论罪外,皆七倍责偿。唯正月十六日则纵偷一日以为戏。妻女、宝货、车马为人所窃,皆不加刑。是日,人皆严备,遇偷至,则笑遣之。既无所获,虽畚微物亦携去。妇人至显入人家,伺主者出接客,则纵其婢妾盗饮器。他日知其主名,或偷者自言,大则具茶食以赎,谓羊、酒、肴馔之类。次则携壶,小亦打袴取之。亦有先与室女私约,至期而窃去者,女愿留则听之。自契丹以来皆然,今燕亦如此。”——《《松漠纪闻》宋·洪皓

铜羊灯 西汉 通高11.8厘米 宽14.5厘米

有时候偷来的东西会有别的用途,像偷灯,因为“灯”和“丁”读音相近,尤其是正月十五日的灯,夫妻两个一起去偷回来,放在床铺底下,马上就能怀孕。

 玉勾云纹灯 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

高12.8厘米 盘径10.2厘米 足径5.9厘米

以前元宵节的晚上,大家还会在门口点上豆面灯、水萝卜灯,没有孩子的妇人就会把它吃了。最受欢迎的是姓“刘”、“留”之类的家庭,取其谐音,有“留住孩子”之意。

“偷了刘家的灯,当年吃了当年生,有了女孩叫灯哥,有的男孩叫灯成。”——童谣

最后

祝愿大家

阖家团圆 共度佳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