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行政区划史,西汉境内建五县,平泉为现存首县

全文约1900字,配地图8张,请妥善安排阅读时间。底图为现代地图,用作古今对照。


下列图中黑色虚线内为当代承德市行政区划范围。

先秦初期,今承德市地区属于东胡、山戎等北方少数民族的活动范围。进入战国时期后,燕国逐渐控制这一带。随着秦朝统一天下,设郡置县,其地开始纳入全国行政区划中。不过秦时其境内并没有县治,直到西汉。

西汉

上图为公元7年西汉时期。此时今承德市境内存在上图五县,分属渔阳郡和右北平郡。

要阳县,西汉置,治今丰宁满族自治县东,为渔阳郡都尉治。东汉废,未延续下来。

白檀县,西汉置,治今滦平县北,因白檀山得名。东汉废,未延续下来。

滑盐县,西汉置,治今滦平县南。东汉废,未延续下来。

俊靡县,西汉置,治今兴隆县东。北魏废,未延续下来。

字县,西汉置,治今平泉市西北。东汉废,未延续下来。

西晋

上图为公元281年西晋时期。此时今承德市境内仅存一县,属北平郡。

从东汉开始,北方的鲜卑逐渐势大。后来的曹魏和西晋,大部分时期对鲜卑采取的是安抚政策。于是此时今承德市北部属鲜卑的活动范围,已非汉地。

在经历了南北朝的动乱后,隋朝时期今承德市地区属奚族的活动范围,唐朝时期有军事据点,但一直无建制县,直到辽国的崛起。

北宋

上图为公元1111年北宋时期。此时今承德市境内存在上图两县,属大定府。名为北宋时期,实际这一带为辽国领土。

神山县,辽置,治今平泉市西南,因县西南有神山得名。元废,未延续下来。

兴化县,辽置,治今承德市西南。辽为北安州治,金为兴州治。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改为兴安县,明初废。

需说明一点,辽、元、明三朝三级行政区划和四级行政区划并行,笔者画的是二级行政区划图,无法体现三级行政区划。如兴化县属北安州,北安州属大定府,大定府属中京道。此外还有不辖县的州。

元朝

上图为公元1330年元朝时期。此时今承德市境内存在三州,分属上都路和大宁路。

兴州,金承安五年(1200年)置,明洪武四年(1371年)改置为兴州左、右、中、前、后五卫。

惠州,金承安二年(1197年)章宗改泽州置。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改置为会州卫。

宜兴州,元致和元年(1328年)升宜兴县(1203年置)置,治今滦平县东北。明洪武三年(1370年)废。

明朝大部分时期,今承德市地区属蒙古诸部的活动范围,境内无行政建制,不赘述。

清朝

上图为公元1820年清朝时期。此时今承德市境内存在上图一府城一散州两县,分属承德府和卓索图盟。

承德府,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改热河直隶厅(1723年置)置,治今承德市(府城无县治),今承德市地级行政建制的起源。辖区如上图,1913年废除府州制度。

丰宁县,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置,治今丰宁满族自治县凤山镇。1950年迁治大阁镇,1986年改设丰宁满族自治县,至今。

滦平县,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改喀喇河屯厅(1740年置)置,治今滦河镇。1940年县治迁今址,延续至今。

平泉州,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改八沟厅(1729年置)置,治今平泉市。1913年改为平泉县,2017年改设县级市,至今。

民国初

上图为公元1914年民国初期。民国初实行省道县三级制,此时今承德市地区属热河道,1928年废除道制,各县直属省管辖。

承德县,1913年以原承德府城置,今承德市区和承德县行政建制的起源。1945年以承德县城析置承德市,1949年县治迁治今址,延续至今。

建国初

上图为公元1953年建国初期。此时今承德市地区属热河省,实行省县两级制,无地级行政机构。

1955年置承德专区,辖承德市及青龙、兴隆、平泉、滦平、丰宁、隆化、围场、承德等县。再几经调整行政区划,1968年改置承德地区,辖承德市及承德、青龙、宽城、兴隆、平泉、滦平、丰宁、隆化、围场等县。

1983年青龙县划归秦皇岛市,同时承德市升地级市,承德县划归承德市。

当代

随着1993年撤销承德地区,辖区划归承德市,逐渐成今日的行政区划。

纵观承德市行政区划史,西汉时期境内建制五县,不过早已消失在历史的尘埃里。后今承德地区长期作为中原王朝的北方边境,一直没有稳定的行政建制,直到清朝。

今承德市的地级行政建制便可追溯到清雍正元年(1723年)置的热河厅,至今已近300年。现存的县级行政机构,最早建制的则是平泉市,可追溯到清雍正七年(1729年)建制的八沟厅。

厅是清朝常用在新开发地区的一种行政建制名称,分直隶厅(地级)和散厅(县级)。热河厅则是直隶厅,八沟厅为散厅。

在民国到建国初期,承德一度为热河省会。不过随着热河省的撤销,复为地级行政治所,至今。

已完结十八省、市、自治区行政区划史,治学不易,请多分享,感激不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