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 唐诗解读——李白之《临终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注:
临终歌:一作“临路歌”,“路”应为“终”之误。
八裔:八方边远地区。
余风:所余之风,遗风。
游扶桑:到东方日出处游玩,比喻到了皇帝身边。
扶桑: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树,生在太阳升起的地方。
左袂:一作“石袂”。
“仲尼”句:此处用孔子泣麟的典故。传说麒麟象征祥瑞,太平盛世才能出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鲁国猎获一只麒麟,孔子认为麒麟出现非其时,而被捕获,悲呼:“吾道穷矣!”以此为自己死亡之兆,感叹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能实行。
解读:
这是诗人一生中最后的一首诗。可以看作是李白自撰的墓志铭,流露的是对自己人生无比的眷恋和未能尽其才的不甘心。
公元762年,李白病逝于当涂,享年62岁。他一生尤喜以大鹏自比,喜爱庄子文中“其翼若垂天之云”,“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那种自由自在的气魄,但社会的黑暗、现实的不公,加上自身与生俱来的缺陷使得他这位自比大鹏的翅膀愈加沉重。清代王琦在分析这首诗曾认为:“诗意谓西狩获麟,孔子见之而出涕。今大鹏摧于中天,时无孔子,遂无有人为出涕者,喻己之不遇于时,而无人为之隐惜。大白尝作《大鹏赋》,实以自喻,兹于临终作歌,复借大鹏以寓言耳。”
关于李白的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致有三种说法:
一是醉死。《旧唐书》中说李白“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这种说法后人较为可信,李白一生嗜酒,有“醉仙”之称,其作品中不时都能闻出一股浓郁的酒气。
二是见诸于其他正史或专家学者的考评之说,认为李白晚年得了一种“腐胁疾”,现代医学叫脓胸症。李光弼东镇临淮时,李白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能够为朝廷尽力,因病中途返回。一年后,李白在当涂养病,脓胸症慢慢复发,向胸壁穿孔,最终死于当涂,此说郭沫若持这种说法,但也只是推测。
第三种说法较为浪漫,且与诗人性格吻合。说李白在当涂江上饮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北宋梅尧臣曾在《采石月下赠功甫》中写得好:“醉中爱月江底悬,以手弄月身翻然。”学者安旗曾在自己的著作中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这一过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找。
不管怎么说,李白之死都与参与永王李璘谋反作乱有着直接的关系,确切地说,当他流放夜郞,遇赦后不久,就结束了他传奇而坎坷的一生。
李白曾在《大鹏赋》中表达过自己的人生自信——“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当他后来为之付出努力而遭受重大挫折后,他依然认为“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在他的笔下,大鹏是有着非凡能力、可以有大作为的且具有浪漫色彩的形象,他自比大鹏,是希望可以实现效君王、济苍生的理想。
诗中使用了孔子泣麟的典故,传说麒麟在古代是一种象征祥瑞的异兽,春秋时期,鲁哀公十四年,鲁国获得一只麒麟,孔子认为当时是乱世,麒麟出现且被猎获,非常难爱并停止了《春秋》的写作。如今孔子已不在人间,谁还会像他当年那年痛哭麒麟那样为大鹏的夭折而流泪呢?
诗人这样化用典故,意在替大鹏无限惋惜的同时,也是感叹自己当世没有知己。事实证明,他只适合做一个纯粹的诗人,而不是优秀的政治家,甚至连合格也谈不上。他只能借诗抒怀,“痛饮狂歌空度日”,用酒麻醉自己的灵魂,正应了他的好朋友,同样也是伟大诗人的杜甫评价他的话,纵然生前赢得“千金万岁名”,终不免落得个“寂寞身后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