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不确定该不该娶老婆时,看看达尔文或富兰克林的办法
本杰明·富兰克林
先说富兰克林,就是那位带着儿子一起在雷雨天放风筝、把雷电引到地上的本杰明·富兰克林,他是美国国父之一,参与起草和签署了《独立宣言》,他的头像印在100美元的钞票上。
这哥们年轻时可是一个浪荡子,到处拈花惹草。25岁时,他终于决定要结婚了,他看上了一个寡妇(也是他的旧情人),叫黛博拉。但是富兰克林不确定娶黛博拉为妻“合不合算”?
那咋整呢?聪明的富兰克林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拿出一张纸,在纸中间画一道线,把它分为两部分,一边写娶黛博拉的好处,一边写娶黛博拉的坏处。
就这样,他列了长长的两大溜,然后开始做数学题。
当他发现左右两边各有一个重要程度相当的理由后,就把它们都划掉。如果他发现两条好处加起来和一条坏处的重要性差不多,就把三个都划掉。
他划呀划,但无论他怎么权衡,天平最终还是向黛博拉一侧倾斜了。于是1730年9月开始,他们像夫妻一样生活在了一起。
黛博拉·富兰克林
他们并没有举行什么正式仪式,而是签署了一项普通法协议,确保婚姻稳定。这下你知道为什么富兰克林通常被形容为一个实际远多于浪漫的人,是一个理性而非感性的人了吧。
对富兰克林而言,黛博拉是一个“忠实的好帮手”,节俭、实际,且没有太多的欲望。这样的品德对日后的富兰克林来说尤为重要。
他们之间的结合虽然不是很浪漫,但一直保持了互助的关系,直至44年后黛博拉去世。正如富兰克林不久之后在《穷查理历书》中所言:婚前要睁大双眼,婚后要半睁半闭。
查尔斯·达尔文
再说达尔文,就是那位提出“进化论”、出版《物种起源》、说人是由猴子进化而来的查尔斯·达尔文。他出生于1809年,富兰克林出生于1706年,他足足比富兰克林晚了100年。
就快30岁了,但达尔文还是无法决定到底要不要结婚。他使用了当时流行的一个决策办法——
把日记本上的一页纸分成两半,左边写下结婚的理由,右边列举不结婚的理由,看看哪边的理由更充分,就跟百年前富兰克林做的一模一样。
达尔文列举得非常详细,比如其中一个不结婚的理由是:结婚之后开销加大,可能就没钱买书了。
达尔文在日记本中作出结婚决定的一页
可是反复思量之后,最终有一条理由一锤定音,促使达尔文决定结婚。
这个理由是人不能光顾着工作——有了妻子、孩子,才能享受到家庭生活的乐趣,哪怕为此做出一定的牺牲也是值得的。
就为了这条理由,而不是所有理由加在一起权衡的结果,达尔文决定向大他几个月的表姐爱玛求婚。至于买书什么的,那都不重要了。
达尔文激动地在纸上写了几个大字:“结婚结婚结婚,证明完毕”。
他求婚成功了,而且收获了幸福的婚姻。
看来,精明有精明的好处,糊涂有糊涂的艺术,精打细算也对,难得糊涂也对,关键是结婚你得找到对的人!
艾玛·达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