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二象性,竟然是平行世界及时光倒流?

昼夜交替,光明和黑暗更换。光是什么?人类的认识逐步深入。我们从彩虹当空,看到了光的各种颜色;我们从皮肤灼伤,知道了光是一种辐射。然而,光的本质是什么?

关于这个问题,伟大的物理学家产生了分歧。

惠更斯认为光是一种波,牛顿不服气:“胡说,光是一种粒子。”牛顿举例:“声音是一种波,俗称声波。即便你站在墙后,仍旧可以听到声音,因为波可以绕过墙壁。倘若光是波,为何人们站在墙后看不见景物呢?光沿直线传播,这是粒子特性!”惠更斯瞠目结舌,无言以对。

看上去,牛顿赢了。可当科学研究进入微观领域,光的本质再起波澜。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1807年,托马斯杨用实验证明:光既是粒子也是波,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实验很简单,找一支蜡烛点亮,放在一张开了两条平行缝的纸板前面。如果光是一种粒子,那么光通过缝隙后,一定会在墙上留下两道平行的亮纹。可实验的结果并非如此,墙上竟留下一排斑马线。这种现象,跟水波通过双缝的干涉条纹完全一致。

双缝干涉实验很成功,但诡异的事情刚刚开始。光的波粒二象性,带来了平行世界与时间倒流假说!

1961年,克劳斯约恩重新做了一次“双缝干涉实验”。他把蜡烛光换成电子发射器,让电子依次通过双缝。很明显,哪怕光被拆分为电子,屏幕上依然是斑马线。光的波动性,进一步得到证实。

然而这个实验,也埋下了不解之谜。电子是一个一个的打出去的,理论上它要么通过A缝,要么通过B缝。单个光电子如何形成波动干涉呢?难道说一个电子同时穿越了两条缝隙?这超出了当前的认知。

量子力学之父玻尔解释:“我们不能说世界是A或B,而应说世界是A和B。两个世界一起叠加,一起坍缩。”根据其说法,诞生了平行世界的概念。

可见,“一个电子同时穿过两条缝隙”是平行世界的科学依据;这也是量子力学“多维空间的态向量在宏观坐标上的投影原理”,即“多世界诠释”。

假如你看过《星际穿越》这部电影,一定会对固态时间幻化成书架有深刻的印象。这个场景,就来自多世界诠释。

所以我们从光的波粒二象性之中,居然发现了平行世界。

平行世界?我的天啊(像岳云鹏那样捂嘴)。请相信我,这还不是最神乎其神的地方。因为更不可思议的情况发生了:时光倒流了!

好奇害死了猫,也让物理学家陷入了更大的迷惑。

他们非常想弄清楚,“双缝干涉实验”中光电子究竟通过了哪个缝隙?1974年,天才们想到了方法:在缝隙前放置一个高速摄像机,观察电子的运动轨迹。

当他们再次做双缝实验,结果是这样的:期待的干涉条纹不见了,屏幕上出现了两条明亮的光迹。也就是说,电子不再呈现波动性,老老实实的按粒子的规矩运动;它们要么通过A缝,要么通过B缝。

恐怖的事情发生在物理家们撤下了摄像机之后。接下来的实验中,电子立马又波动了,干涉条纹又出现了。

什么?!有人观察光电子就呈现粒子本质,当没人观察光电子就波动干涉!难道电子有意识,能够感觉到被观测,然后跟我们玩起了游戏吗?

根据波尔的互补理论,量子物理学家们这样解释:“电子既是一种粒子,也是一种波;它具有波粒二重性。但在任何时刻,电子不可能既是粒子又是波,而只能是其中的一种。它到底是粒子还是波,这取决于是否有人观察它。当没人观察,它就是波;一旦有人观察,它就变成了粒子。”

我的天啊,满满一盆的唯心主义啊!世界由意识决定?!这是黑客帝国吗?我们生活在意识之中吗?我下意识地动动手指,可惜仍旧没有出现纸币啊!

你以为这就是波粒二象性最魔幻的部分?不,更恐怖的事件来了。

1979年,物理学家继续脑洞大开:既然在双缝之前观测,电子会有意识地选择粒子性;那么干脆在其通过双缝后再观测,看看电子呈现什么状态?他们认为:当电子通过双缝,结果已注定了;再行观察,电子应具有波粒二象性。

人算不如天算,实验结果令他们崩溃了。哪怕电子通过双缝之后,只要一观测,电子立马呈现粒子性,屏幕上出现两条明亮的弹痕。如果不观察,屏幕上就是波动干涉条纹……

我的天啊!电子已经穿过双缝之后,只要你观测,它立刻返回过去,再以粒子的形式单独穿过A或B缝;相反,你突然不观测它了,那么它也会穿越到通过双缝之前,全体同时穿过两条缝,以波的干涉形式呈现在屏幕上。

观测者的参与,居然让电子发生“时光倒流”。电子穿过双缝的历史,竟然是由未来是否观测来决定的……历史,被未来改变了!

我相信,这一幕跟《星际穿越》何止是相似那么简单……

时光,真的倒流了吗?量子力学,真是魔幻啊!

此时此刻,我突然想吟诗一首。可惜绞尽脑汁,诗篇没有;憋得难受,倒想起波尔说过:“如果谁不对量子力学感到迷惑,谁就没真正了解量子力学。”

好吧,我真正感到迷惑了;可我仍然不能理解:为啥光的波粒二象性,竟然引发了平行时间及时光倒流?我们的意识,真能决定物质的状态吗?

这些疑问,亲爱的朋友,你们明白了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