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胆小的孩子,只有不会引导的父母,几个错误方法,你做过吗?
邻居家的宝妈说自己家娃胆子很小,晚上出去怕黑,下雨的时候打雷也会害怕,走在路上看到陌生人都不敢走了。
节假日带着孩子出去玩,别人家的宝宝在游乐场,爬上爬下的,而她家的孩子默默地站在旁边,就是不敢动。
01、孩子胆小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孩子的每一种行为背后,都有它深藏的原因,只有找到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有的孩子就是天生的性格内向,不喜欢和别人交往,这也就是先天性格所致。随着孩子的认知能力一点点增强,可能听到电视里发出的声音,他们会很害怕。
但宝宝小根本不懂,这些声音对自己没有什么危害,而且,三四岁左右的孩子,想象力变得丰富,他们还分不清楚现实和虚幻的东西。有的宝宝晚上会做梦,出现惧怕黑暗,不敢一个人独自睡觉等现象。
还有的宝宝是因为后天家长养育过程中过多保护所引起的。比如说,有的孩子很喜欢玩水,出去的时候爱踩泥坑,家长就会告诉孩子不许玩水,把衣服弄脏了还要洗换等。
还有的孩子喜欢玩滑梯,而家长会在旁边喊:太高了不能上去,太危险啦。这种情况下,孩子慢慢的变得不敢尝试,缺少了探索精神,胆子也变得越来越小。
我们群里有位宝妈总会吓宝宝说:你要不乖乖听话,妈妈就不要你了,孩子会认为爸爸妈妈想要抛弃自己。还有的家长会说,如果你不好好吃饭,大灰狼就会来咬你,宝宝自然怕大灰狼来吃自己。父母总是这样说,会让孩子内心变得恐惧,胆子也会越来越小。
还有的家长会让宝宝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比如说唱歌、跳舞或者是背古诗,如果孩子不去表现,家长就会说孩子什么都不会,不分场合的指责孩子,在人前批评他们。总是这样会让孩子感觉到很没面子,更加胆小不爱表现了。
“邻居家的娃考试又得了第一,你这点分数真的是没法出去说。”不要总是夸赞别人家的孩子,关注自己家娃的缺点而去忽略了他们的优点。
02、孩子的每一种行为背后都深藏原因
孩子说怕的时候,家长要鼓励他们没关系,学会克服胆小的心理,这样才能够变得勇敢自信。
我们带孩子去打针时,可以心平气和的告诉他们,并不一定要叮嘱娃要勇敢,不许哭。反复的强调可能会让孩子心理上有压力,自然而然的增加孩子的恐惧感。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胆小的行为是很正常的,家长要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导。
1、家长要陪着孩子一起去做事情。
有一次我和先生带着大宝出去爬山,但是他却不敢爬。于是先生就带头先爬了上去,一边爬一边告诉孩子,不用害怕,大宝你只要稳稳的向上攀登是很安全的。孩子跟着爸爸慢慢的爬了几次之后,也觉得很安全,于是自己就爬了上去。首先,家长应该接纳孩子的胆小,然后再慢慢的进行引导,这样才能增加他们的自信。
2、接纳孩子的胆小,给予正确的鼓励。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家的娃,能够是胆子大的孩子。比如说,晚上出去时,父母面对孩子胆小不敢往前走的时候,总会去批评,或者给孩子贴上胆小鬼,笨蛋等标签儿。家长需要接纳孩子的胆小,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给予正确的引导。
我小的时候晚上就很怕黑,每次出去都要拉着妈妈的手。妈妈耐心的问我究竟怕什么,我告诉妈妈,我听到外面刮风的声音,或者是有一点点风吹草动,都会很紧张。很怕像电视剧里遇到的那些坏人和妖魔鬼怪。妈妈笑着告诉我,傻丫头,电视剧都是虚构的。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鬼,不用害怕。
3、家长要帮助孩子克服恐惧的心理。
学会适度的放手,鼓励娃去尝试和探索,在和孩子一起尝试的过程中不要过度的去关注结果。即便是我们大人也曾经有过恐惧的心理,要用正确的方式让孩子正确了解恐惧,慢慢变得勇敢自信,减少恐惧的心理。
枕边育儿寄语:
对于胆小的宝宝来说,其实对于最需要的就是爸爸妈妈的鼓励。如果把我训斥一顿,我会越来越害怕的。这样在妈妈的鼓励下,我慢慢的走出了那种心里的怪圈。也变得越来越自信,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很有信心,胆子也变得越来越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