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写古诗、修改病句、微写作,语文考试考查的能力你都会了吗?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知识由“懂”到“会”,这中间需要跨越非常多的实践操作过程。

就像我们学数学、学物理,给了你一个公式、一个定理,从听懂了,到做题或在生活中能随时随地可以正确地运用这个公式或定理,这中间可能是要历经做几十道、几百道题的艰苦过程。需要要深入地揣摩,才能真的会。

一件事看别人做和自己上手做是很不一样的。就像我们看NBA,对手球员上篮时,本方球迷会喊“盖帽”,但防守球员跳得到那个高度吗?盖得了吗?

对手投篮不成功,球迷再喊“篮板,快攻,长传”,这都很容易。但在篮下那么多人中防守方能拿得到球吗?能准确地甩到快攻到前场的前锋手里边吗?这个技能可要练很久很久呢!

语文的学习也是这样:知易行难。现在语文考试也注重了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熟练程度(“真会”)的考查:会默写、会修改、会运用。

01

会默写

这次北京高三适应性考试中默写的最后一道题是:“你写了一篇作文,慨叹南朝时期王朝的更迭覆灭,可以引用两句古诗词名句,如……”。这个时候,你就不能只会背诵了,还要知道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它创作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什么情境下使用。我们背诵诗词的用途是什么?除了纯粹的欣赏、喜欢,很重要的是要在将来我们写文章或跟别人聊天时信手拈来地引用。那就要清楚它可以为什么样的论点服务,随时能从记忆中调出来用上。

这道题的参考答案当然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但,如果我们把题目改为“慨叹王朝的更迭覆灭的古诗词名句”,取消朝代限制,那么答案是不是就会遍及许多我们背过的古诗词呢?

例如: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杨慎《临江仙》)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02

会修改

以前北京卷的病句题都是辨别病句,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从四个当句子当中选出一个没有语病的句子,但是并不问你怎么改成没有语病的句子。

这实质上是一个纸上谈兵的水平,很多孩子仍然会在自己的作文中写病句。

例如:

“多年来,红桥市场凭借丰富的商品、可靠的质量、合理的价格、周到的服务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其中有20%是国际友人慕名前来。”

“未来五年内,所有公共交通设施将配备红十字急救箱,并对司乘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培训,以有效增强公共交通设施的安全。”

像这样的病句在学生作文中非常常见。

这次考试要求“文中画线句有歧义,请修改为无歧义的句子。要求:保留原有信息,不超过 25 个字”,就是要求学生把病句修改成一个顺畅的现代汉语的标准表达方式,而且规定了字数,不能说得太复杂,只能在原句上做一点很小的改动就让句子顺畅。这才是语言使用层面的考查,这才叫真的会使用现代汉语了。

03

会运用

这次适应性考试的微写作题是三选一,那第三个可供选择的题目是“以'根’为题,写一首现代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写现代诗,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写抒情文字,用间接抒情的方法。”说句实在话,这个托物言志和间接抒情的手法,在诗歌鉴赏当中辨认出来不难,但你下手写一下试试,真的很难!

间接抒情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三种。我们分别来用一下试试。

例文1:

《根》

向下,向下,向下!

在黑暗中摸索,

冲破砾石的重重阻隔,

钻入水分最充足的岩缝。

吸吮,吸吮,吸吮!

为了那永远不得相见的绽放……

这首现代诗只描写根向土里扎,吸收水分为花朵绽放做准备的“物”的情态,不正面表达情感,将那种执着、无私的奉献精神隐含到对物的描写中,符合“托物言志”手法的基本特征。

例文2:

《根》

轰隆隆,雷声惊醒了沉睡的大地,也惊得一直在黑暗中匍匐前行的你暂停下了脚步。整整四年了,循着溪水的召唤,你从山脚下出发,艰难地一寸寸爬行着。偶有蚯蚓来帮忙松松前面的通路,但更多的时候,只能靠自己拼命地钻、拼命地顶,在板结如石的土层中奋然前行。凉,真凉!背上的土渐渐地湿润、渐渐地柔软。是时候了,冲向向往已久的阳光吧!

这段文字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描写竹子的根用了4年时间,在土壤里延伸了很远。终于在春雨的滋润下要破土而出了。

表达的情感是做人做事不要担心你此时此刻的付出得不到回报,因为这些付出都是为了扎根,人生如果有充足的储备,就会在外界条件的催化下,迅速崛起。符合“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手法不正面抒情的基本要求。

为了准备这两段“下水文”(老师以孩子的角度写的例文称为“下水文”),我对着电脑足足憋了一个半小时——当然,主要是因为平时缺乏练习。但可想而知考生如果在考场上想用与10分分值相应的10分钟写出这个水平的文字来,要比我对这两种艺术手法的运用熟练得多才行!这要经过多少写作练习,才能达到真的会运用的水平啊!

所以,古诗词的理解默写也好,现代汉语的一般语言表达也好,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艺术表达方式也好,要想在考场上顺畅地展现出来,那学生一定是有了之前的日积月累、经过反复练习真正掌握了相应的能力、具备了很深的写作功力才可以做到的。

声明:本文由亲子读写原创,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