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解读之初唐四杰(下)
(三)四杰的文学成就及地位
当四杰排名顺序出来后,杨炯对此提出了异议。他认为自己是“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从中能看得出来,杨炯对排在王勃之后甚为不满,甚至引以为耻。不过他认为排在卢照邻前面是有些惭愧的。这说明他认可卢照邻的文学成就。
“文章四友”之一的崔融认为:“王勃文章宏逸,有绝尘之迹,固非常流所及。炯与照邻可以企之,盈川之言信矣。”张说曰:“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既优于卢,亦不减王。耻居王后,信然;愧在卢前,谦也。”这里能看得出来,崔融和张说还是比较认可杨炯的文学成就。
与此同时,四杰当中的卢照邻对这个排名也提出了异议。唐代笔记小说集《朝野佥载》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当卢照邻看到这个排名后,说了这样一句话:“喜居王后,耻在骆前。”在卢照邻看来,骆宾王因反对武后称帝,并且为之而参加了徐敬业的部队,堪称忠义之士,再加上自己长年有病,对人事颇多豁达,且曾经与骆宾王有过一面之缘,对其文采赞叹不已,认为自己排在骆宾王之前,确实有些惭愧。不过他认同王勃的排名,也甘愿在王勃之后。
当然无论“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还是“喜居王后,耻在骆前”,我们多多少少能看得出来人心幽暗一面。
先说王勃,这是非常有才华的年轻人。他的五言小诗大概有三十来首,他的抒情诗、怀乡诗是四杰之中写得最好的,可以算得上是他的代表作,其中对自然风景的歌咏,对生活的热爱,都呈现出了浪漫情绪,这当然与他的家风(大诗人王绩的侄孙)有极大关系,他的《滕王阁序》,可算得上千古美文。当然,王勃也有写过一些具有浓厚六朝气息的诗作,这可能也是杨炯瞧不上他的缘故,不过好在杨炯在龙朔(661—663)以后,发现王勃其实与他一样也反对上官体,慢慢地改变了对王勃的态度,并撰文夸奖王勃:“龙朔初载,文场变体,争构纤微,竞为雕刻。糅之金玉龙凤,乱之朱紫青黄,影带以狥其功,假对以称其美,骨气都尽,刚健不闻。(勃)思革其弊,用光志业。”这里所说的“文场变体”是指上层人士单纯技巧和粉饰太平的作品,而这些作品又恰恰是杨炯所厌恶的,王勃和杨炯他们是有意识地和上官体作对,尤其是王勃,因此引为同志。
杨炯虽然恃才自傲,自信才华过于王勃,但从现存作品来看,他主要是文多诗少,且诗大半为律体,七言没有,五绝只有一首。他的作品既没有另外三人范围广泛,也没有他们洒脱的精神。单就诗而论,他与王、卢相比还是略输一筹。至于张说在前面所说的“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既优于卢,亦不减王。耻居王后,信然;愧在卢前,谦也。”实际是主要是指他的文章,若论诗,在四杰之中,他只能屈居末位。
卢照邻是个命苦的人,这下文会谈到。他的作品与他的经历有极大的关联,所以他自号“幽忧子”是贴切不过的事了。也因为这个原因,他的诗全是一片自然情感,不虚伪,不做作,读后让人不禁潸然,感到无限同情,他的律诗不少,但代表作还是七言可行,《行路难》《长安古意》都是他的得意之作,在这些诗里,我们感受到是富贵无常与人生的幻灭,语言通俗明白,有很多句子,用的近乎是大白话,但却不觉得粗俗。
骆宾王是个做事的人,是个献身实际工作的政治家。“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耳熟能详、妇孺皆知的诗就是出自骆宾王,早年他就有神童之称。因为年少成名,这也成了后来悲剧命运的原因。他的《讨武曌檄》与王勃《滕王阁序》算得上四杰骈文中最为流行最为通俗的两篇文字。《古文观止》将这两篇文章都入选,可见其知名度之高。他同卢照邻一样,也是以七言歌行见长,被人称为“富有才情,兼深组织”,虽然存诗不多,诗歌当中也有些庸俗的思想,被闻一多先生称之为“在英雄气概的烟幕下实行薄倖而已”,但终究在文学史上还是有他一席之地。
总之,四杰的创作虽还未脱离六朝诗风习气,但他们将目光从宫廷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了江山和塞漠,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这种诗风的转变和题材的扩大,对后世唐诗特别是开盛唐气象的李白、杜甫等一大批伟大诗人的出现,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当然,与他们过人才华相比,四杰的命运更是值得后人唏嘘不已和反思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