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朝,英国人来告御状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7月,一艘英国商船风尘仆仆地停靠在了天津,引来了当地百姓们的纷纷围观。只可惜这艘船上的英国人并不是来进贡的,相反却是来找乾隆皇帝告御状的:状告广东海关官员们贪赃枉法,对这些英国商人们巧立名目勒索,请求乾隆皇帝为他们做主!作为当时欧洲强国英国的商人,来中国做趟买卖,怎么就要哭着嚷着闹起维权了?说起来,还真是一肚子苦水。

当时的大清帝国实行一口通商,即只开放广州一地允许外国人来做生意。允许是允许了,可生意并不自由,清廷规定外商必须只能与半官半商性质的“十三行”往来交易。做生意谈不上诚信,拖欠货款更是常事,吿官吧,官府干脆不理你,如此一来挨宰变成了没商量,连大名鼎鼎的英国东印度公司也难逃此劫。

时间一长,次数一多,英国人也忍不住了。在广州挨宰,去别的地方又无法交易,大清朝这还让人活不?东印度公司决定去找乾隆皇帝喊冤,于是驾着船就奔着北边来了,领头的人叫洪仁辉(他的中文名,英文名叫James Flint,)。当然,要单纯为喊个冤,也没必要闹这么大动静。当时的英国东印度公司还是希望能够说服乾隆皇帝改变贸易禁令,多开通商口岸,大家双赢不是更好?为了达成目标,东印度公司特意为洪仁辉准备了一艘七吨重的三桅快船,结实耐用速度快,而且取名叫“成功号”。

这告御状的过程相当的不容易。一开始开到浙江定海海面时,就被清军水师发现了,亏得船快才甩开清军水师。终于到达了天津海面后,又不允许上岸,洪仁辉只得咬牙送给时为天津知府的灵毓两千块银元,才被接上岸来。那份写满了他们冤屈与期待的告状信经过层层传递送到乾隆皇帝手里,立刻引发了乾隆皇帝的震怒。乾隆帝当即派遣宠臣李侍尧去广州查办处理此案。

洪仁辉一行人满怀着期待离开天津回到了广州,新任两广总督李侍尧会同各级文武百官高调查办此案。案情其实并不复杂,一来二去就查清楚了。长期欺负英国商人的海关监督李永标被革职查办,各级吃拿卡要的海关门吏们也是打的打关的关,处理还是相当严肃的。而对这些蒙冤的英国商人们,李侍尧也没忘了安慰一下:宣布以前海关的各种不合法收费,核查之后要大量减免。当然这减免,也是嘴上说说,其实是换个说法继续收。真免了的是英国人自己带的消费品和日用品,从此以后不用收税了。

此案到此还没有完,李侍尧到广州后真正花力气查的当然不会是这几个贪官。帮洪仁辉写状子奔走的百姓刘亚匾以及安徽商人汪凤仪也被定罪,刘亚匾被杀头,汪凤仪被打了六十杖后流放,当然罪名只有一个:汉奸罪!洪仁辉们期盼的多口通商自然是没有着落,洪仁辉本人也被抓到澳门关了三年后驱逐出境,至此这个案子才算告一段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