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否里的几次婚礼科普一下宋朝的结婚程序,满满...
在知否中,正午真的很用心为我们还原了很多北宋的生活方式和细节。
关于结婚年龄:
现在我国婚姻法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
而宋朝法律规定的最低结婚年龄为男方不得早于15岁,女方不得早于13岁。但在实际生活中,因为家庭境遇(比如因罪被贬,抄家,服哀守孝等)或为了考取科举等原因,一般的结婚年龄男方为24岁左右,女方为18岁左右。
另外在古代有指腹为婚,在襁褓之中或童年就订婚的,这些行为属于议婚,其年龄并不受律法的约束。
男女到了一定年龄可以举行定聘之礼,也就是定婚。宋朝法律规定定婚后必须在三年之内结婚,如一方无故不成婚,另一方可以提出解除婚约。
宋朝的婚姻程序:
在宋以前,不管是上至皇室官家,下至庶民百姓,大致都是遵循儒家制定的六礼: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而宋代经历了唐末五代战乱,五代十国的民族融合,这个婚姻礼仪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因为婚礼仪程太过于繁琐,所以除了皇室宗族还能奉行之外,在士庶中很难贯彻执行。鉴于此,朝廷在六礼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的风俗习惯,将婚礼仪程删改简化为三步,即:
纳采、纳币、亲迎
一、纳采——议婚
1. 求婚:
在宋代婚嫁是严格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原则。男方会通过媒人口头或书面形式向女方求婚,为了表示郑重礼貌起见,士大夫阶层会一般都是书面提出求婚。
在宋代求婚多由当事人的祖、父尊长出面向对方的尊长提出请求,求婚书的内容无非就是赞扬对方并表达要与之议婚之意的客套话。
2. 交换草帖:
女家收到男家的请求后,如果也有结亲意愿。就需要向男家出具草帖,也就是庚帖或八字。
女方草帖的内容有:女方的生辰八字(出生的年月日时),女方籍贯,女方曾祖、祖父、父亲的官职,母亲的姓氏,女方的陪嫁资产情况等。
男家在收到女家的草帖后会将女方的八字进行问卜,看看两人八字是否相克。如果结果是大吉,男家也会将男方的草帖给到女家。男方的草帖内容有:男方的生辰八字,男方籍贯,男方曾祖、祖父、父亲的官职,母亲的姓氏并是否有诰封等。
同样,女家也会将男方的草帖进行问卜,如果结果满意,女家会通过媒人向男家通报,表示初步同意婚事。
3. 交换定帖:
在双方达成初步意向后,就可以交换定帖了,表示正式请求与对方缔结婚姻。和交换草帖的顺序不同,定帖必须由男家先出具,通过媒人交给女家,男方定帖的内容有:男方姓名、年龄、生辰、父母官职封号,还要详细列出聘礼的数目。
而女方的定帖则要详细列出陪嫁的内容及数目,女方的陪嫁可以是房屋、铺面、田地、奴仆、金银细软、字画古玩。。。
4. 相亲:
在宋朝,互换定帖之后,民间还有相亲的习俗。
相亲时男家会选一个日子,准备礼物给女家,约定一个地方见面相看。见面后,如果男方中意女方,会把一只金钗插到女方发中,即“插钗”;反正则送给女方彩缎两匹,谓之“压惊”,表示婚事不成功。
其实从头到尾女方都处于被动地位,婚姻能不能成功全在于男方的决定。
至此,婚约已基本敲定,接下来女家就等男家来下聘礼了。
知否里有个细节,二叔马场求婚那里,他向皇后娘娘求了一只簪子做彩头,其实也算是“插钗”。
二、纳币——定聘。
定聘就是正式的定婚,定聘礼之后,双方在道义和法律上都受到监督保护,如果一方有反悔(主要是约束女方)会受到仗六十或一百,再严重的流徙一年或一年半的处罚。因为名声坏了,今后也很难再议亲,并且会影响到家里其他兄弟姐妹的婚姻。
关于这个在电视剧中并没有表现,但是在知否的原著小说里长枫和柳氏的婚姻稍有涉及。
以下三个过程根据各自时间和财力的原因,可以分三次进行,也可以一次全部进行。在知否中因为袁家是从京城远道而来的,所以华兰的定聘礼应该是合作一次进行的。
定聘之礼过程如下:
1.下定礼
男家与女家通过媒人往来,约定下定礼的日子。男家送给女家的定礼数目都是实现通过媒人沟通议定的。定礼的数目根据男家的家庭富裕情况而定,富裕的以珠宝首饰、金器、销金裙褶、缎匹、茶、酒、饼、食品,加以双羊作象征性牵送。
在送定礼时,要用四幅销金有色纸写成三份婚启,一份礼物清单,称“礼物状”,封作两份,称“双缄”,用红绿销金鱼袋装好连同礼物一起装入绘有五男二女的木盒子内。共有八或十个礼盒,用彩色包袱包好,送往女家。
三份婚启,第一二份都是客套话,第三份才是男家正式通知女家行定礼的礼书。
女家接受定礼盒子后要放在正屋的厅堂上,备上香烛酒果,告祝天地祖宗,然后请夫妇双全者开启。
女家接收定礼后当日需要回定礼,回定礼物有各色缎匹、女工手作物,还有男家所送酒肴菜果的一半。同时还有书面的对男家定礼婚启的正式答复和回定礼礼物清单。
在知否第一集中有两个相似细节:
一是,聘雁。在古人的宇宙观里,男人是阳,女人是阴。男女结合自然也就是阴阳交融的过程。大雁是一种候鸟,南来北往,在古人眼里,这是“顺阴阳往来”的举动。且大雁也是一个专情的动物,这种专情的性格正好象征着婚姻的忠贞,成为婚礼的礼品也有这方面的原因了。
二是,以空酒樽一双,投入清水,盛四金鱼,以箸一双,葱两株,安于樽内,谓“回鱼箸”。如果是富家官户,多用金银打造鱼箸各一双,并以彩缎造象生葱双株,挂在鱼水樽外。意为夫妇欢谐,如鱼得水。
2.下聘礼
送定礼后,男女家双方要传递消息全凭媒人,每逢节日双方还要互送礼物。
双方还要约定好下聘礼的日子,下聘礼时,富贵之家要准备三金(金钏、金镯、金帔坠),无力置办三金的人家,也可以用银镀金代替。另外还有花果、茶酒、食品等。
3.下财礼
相比上两个,下财礼要简单些。礼品大概为银锭若干、彩缎数匹、酒果茶饼之类。
三、迎娶——举行婚礼
在迎娶日,新郎不一定要亲自迎亲,也可以让媒人代替。知否中,墨兰结婚,梁晗就没有亲自去,而是通过媒人代替,也也说明了梁家对这门亲事并不满意。
1.催妆与铺床
催妆,就是迎娶前三日,男家向女家送去一些新妇妆扮的物品,意思是请新妇早做准备。
铺床,就是婚前一日或结婚当日早晨,女家到男家布置新房,并预送部分嫁妆。
2.往女家迎新妇
新人出嫁,要先向家庙告别
男家的迎亲队伍到后,女家要以酒肴款待,还要散发利市钱。然后乐官作乐催妆,克择官报时辰,司仪念吉利诗词。
在古代有些地方,新娘要由兄长背上花轿,其道理就同新娘要由兄长送亲,并在男家被尊为上宾一样,都是为了以这些象征性的动作,使郎舅权威得以确立,并获得婚姻当事人与社会的认可。也就是告诉夫家,我娘家有兄弟给我撑腰。
3.拦门
迎亲队伍回到男家后,新人不能立刻进门,乐官、伎女及帮男家操办茶酒等人互念诗,求索利市钱。
在知否里,二叔是在接新娘的时候被拦门并作诗,这里正午应该做了改动。
4.撒谷豆
新妇轿子进门前,阴阳克择官手执花?,内装谷豆钱果草节等,一边口中念咒祝词,一边望门而撒,让孩童争着拾取。意为消灾报平安。撒豆谷后,才请新人下轿。
新人下轿后,可由女家同来的两名亲信女使左右扶持下,踏过自轿前铺就得青布条或席子(富贵人家用青锦褥或青毡花席铺成),双脚不能着地。
在知否里,宥阳老家的长梧哥哥结婚,新娘就是新郎背进门的,这里似乎做了改动。
5.跨鞍与坐鞍
新妇下轿入中门前,要先跨马鞍,有祈求平安的意思。
6.参拜仪式,拜堂
7.撒帐
新人交拜完毕,女向左,男向右面对面坐在床上,礼官或妇女以金钱彩果撒掷,称为撒帐。一边撒一边口念撒帐歌。
有些撒帐歌其实蛮长的,内容大概就是祝福新人夫妻恩爱,房事和谐,带点香艳色彩。
8.合髻
将男女新人的头发各剪下少许,合梳在一起。合髻也叫结发,意为合二性为一体,白头偕老。
9.合卺(jin,第三声)与交卺
喝交杯酒
四、新婚期内
1.拜门
就是我们现在的回门,回门时间可以是结婚次日或三日、七日都可以。女家要设宴款待新姑爷。
2.餪(nuan,第三声)女
举行婚礼后三日,女家向男家送酒食茶果。
关于新娘着装:
知否里的几次婚礼,长梧、墨兰、明兰、丹橘的,新娘都是穿绿色礼服,用扇子遮面,而不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红衣红盖头。
宋代沿袭大唐男红女青,或男青女青。北宋时期的衣服颜色有着明显的阶级之分,女子的地位更是十分低下,出嫁时不能穿红色,而只有男人才可以穿红色,女子则穿绿色。说到红配绿,在我们现代人看来虽是一种俗不可耐的搭配,但是在北宋那个封建社会之中,这种搭配还是一种十分流行的搭配。
新娘手中的扇子叫做却扇,却扇的传说在上古神话中,就出现过,而故事中的却扇是因为女娲出嫁时害羞,才使用的。而却扇在古代婚礼中,除了为新娘遮羞,还有避邪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