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应成为师生成长的精神粮仓

周建国

作为开展阅读活动的重要场所,中小学图书馆既是教育教学的重要智库,又是师生成长的精神粮仓。然而,笔者走访不少学校后发现,经常来图书馆借阅的师生很少,图书馆成了学校的摆设。

为改变现状,校长首先要重视图书馆的软、硬件建设。既科学安排经费,及时配置师生需要的图书,建好教师书吧和阅览室,又要物色会读书、善管理的教师担任管理员,当好读书向导,还要招募一批爱好读书的师生担任图书管理志愿者,帮助师生更快捷地找到图书。除此之外,校长要带头借阅图书,鼓动班子成员、各级名师和优秀学生先读起来,促进师生借阅图书常态化。

其次,要让图书馆发挥教育教学的“智库”作用。读书既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的基本功。学校要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使教师读书从被动卷入走向自觉。譬如,校本培训和集体备课活动等,可以馆内藏书为资源,引领教师学会搜索和梳理与教材相关的读物,开阔备课思路,丰富备课内容;借助藏书,扩大教研视野,培植教学智慧,搭建专业精进“脚手架”。

读书原本就是学生的天职。学生会读书,可以提高审题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和批判质疑等综合学习能力。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既传授读书方法,又要挤出时间让学生朗读、默读和背诵,还要结合教学扩展内容,推介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使学生养成借阅图书的好习惯。

再次,师生应读好馆内的小说、散文、诗歌、历史、哲学和社会科学等“闲书”,促使“读、思、做、写”齐头并进。目前,有些校长禁止师生借阅这些对教育教学“无用”的书。其实这些“无用”之书,才是师生强筋壮骨的钙片,校长要转变观念,引导师生读好这些馆内“闲书”,变“无用”为“有用”和“大用”。

写作是师生读书的深化和拓展,是把所读之书转化为思想和智慧的重要途径。当然,要想写作的深刻还需要理论支撑,所以要倡导师生以馆内藏书为“拐杖”,有智慧地借阅合适的图书,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尤其要鼓励教师把读过的书写出来,通过随意性写作,提升文学素养。

第四,建设在线图书馆,让读书全天候走进师生生活。学校应搭乘现代教育技术的快车,倡导师生利用电脑和手机建设自己的线上图书馆,下载电子书、上传图书评论以及读书成果,让线上图书馆成为师生随时随地可以碰撞、对话和沟通的新利器。同时,要做好在线图书馆与线下图书馆的对接和融合,促进纸质书和电子书互补优势,强强联合,真正让图书馆成为师生成长的精神粮仓。

(作者周建国,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

(蒲公英评论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