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西方使用不同餐饮工具?

中西方使用不同的食用工具,比如中国人用筷子,西方人使用刀叉;还有中国人使用碗,西方人使用盘子。为什么有这种差异?

这背后肯定有原因,并且是长期形成的“适配”习惯。你们知道,文明学就讲适配。不适配,就不会存在。那么这说明,中西方的生活是非常不同的,而且是长期差异。

我从几个方面看待这个问题。假如那些熟悉拙著《发现文明》的朋友可能更容易理解这个问题,不熟悉的话 我推荐先去看 今日头条上的系列视频《发现文明》,本人在那里的ID是苏三文明学,现在更新到38集了,我以后不转发视频链接了,免得打搅各位,感兴趣的自己去看吧。(本篇需要参考的视频内容为10-15集《发现文明》)

依据文明学的推理,欧洲整体上比东方地理环境优越,所以,生活相对好过,这一定也会最终体现在餐桌上。

比如刀叉与筷子,首先看质材,金属非常难得,直到唐朝,中国百姓许多人家都是共用一把菜刀,那么人人来一套金属刀叉就是非常奢侈的事情了。但是两根小细棍,则是人人可得。当然,筷子很有技术操作性,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从使用对象上看,刀叉肯定是食肉的工具,而木棍子肯定是非肉类植物的操作工具更多。众所周知,在古代肉食一直优于素食,因为肉食可以提供高蛋白,本来东西方人类几万年前同源于非洲,但经过几万年演化西方人竟然比东方人普遍高出十几厘米,这是欧洲人高蛋白摄入的一个证据。

另外一个差异是,东亚人使用汤碗远远多于西方人使用盘子。这个现象是与前一个现象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喝汤充饥是东方人的长期习惯,以至于直到今天中原农村人们见面的问候语依旧是“喝汤了吗?”。而西方人主要是利用盘子切肉用的,所以,碗并不是西方人的第一餐桌器皿。中西方对于盘子和碗的需求恰恰是相反的,这个现象实际上与前面的刀叉原因是一样的:食物资源是否充沛有关。

综上,东西方不同的餐饮工具是长期环境影响适配的结果。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东西方的这一不同习惯很可能会逐渐发生融合改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