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采用这四种子宫内膜癌的中医辨证!让女性不再有苦恼!

​子宫内膜癌中医又名“石瘕”、“崩漏”、“五色带下”、“癥瘕”、“积聚”,在古代医家的基础上,近代医家治疗肿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使中医在治疗子宫内膜癌有独到之处,且有良好疗效。1.健脾益肾,治病求本肿瘤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属本虚标实,即全身属虚,局部属实。《医宗金鉴》认为,天癸,月经之原,受先天之肾间动气资其始,又靠后天之精血资其生。天癸的产生,先由于肾气的充盛所致,又赖后天气血的充养。天癸成熟、充盛、衰减的变化,直接主宰女性一生各个阶段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因此,脾肾不足直接影响“天癸”而发生从而妇科肿瘤患者产生“正虚”病证。张景岳提出,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的人多有积聚之病,“养正积自除”。临床所见子宫内膜癌,尤其是晚期患者,常有脾肾两虚之征象。中医认为藏受于肾的天癸,有相当于脑垂体促性激素的功用。而中医的肾涵盖了现代医学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等机体调节系统。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健脾益肾之中药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延长抗体存在时间的作用。常用药物有健脾益气之黄芪、党参、茯苓、白术,补益肾气之仙灵脾、仙茅、补骨脂、菟丝子、山萸肉、首乌。2.审证求因,调和冲任中医认为“冲为血海,任主胞宫”,张锡纯论女子瘕治法云:“女子瘕,多因产后恶露未净凝结于冲任之中,而流走之新血又日凝滞其上以附益之,遂渐积而为瘕矣”,“若其病已逾年,或至数年,……惟治以拙拟理冲汤,补破之药并用,其身形弱者服之,更可转弱为强。即10余年久积之瘕,硬如铁石,久久服之亦可徐徐尽消”。临证时善于运用二仙汤或拆方加减,如根据症情选用仙茅、仙灵脾、巴戟天、知母、黄柏、紫草、鳖甲等以共奏调和冲任、燮理阴阳之功,辨病与辨证结合起来,往往在确定肿瘤临床分期、细胞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后,进一步以中医的四诊、八纲辨证分型。用药上有针对性地选用抗癌性强的中草药,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辨证立法处方,常能获得满意疗效。根据药理研究,二仙汤或拆方具滋肾阴、助肾阳、固冲任之功,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系统具有整体调节作用和双向调节作用。因此,掌握调和冲任之法即可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之目的。3.祛痰化瘀,扫除病邪子宫内膜癌的现代治疗手段,多以手术治疗为主,能手术的往往首选手术切除,并付诸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但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手术、放化疗只是单纯解决癌瘤实体而并未彻底解决病邪的问题,在子宫内膜癌总,其痰浊瘀毒胶结,聚结于盆腔,往往是复发、转移的原因之一。传统中药桂枝茯苓丸,来源于《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篇》,由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药等五味生药组成,方中桃仁、芍药、丹皮活血消徵,桂枝通阳行瘀,茯苓利湿行瘀,共成之用,尤其体内外研究发现,其具有明显的抑制肿瘤,调节肿瘤细胞周期及诱导肿瘤细胞分化等作用。4.疏肝理气,条畅气机英国科学家约翰[6]在1983年曾对患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宫颈癌的妇女进行研究,发现这些癌症患者常常压抑自己的情绪,对前途悲观失望,过分自责并伴有轻度的焦虑。认为患者因“谈癌色变”,心情抑郁,精神紧张,肝气不舒使气滞血瘀,而成“癥瘕”、“积聚”。《妇人大全良方》云:“妇人寒热失节,脏腑气虚,风冷在内,饮食不消,与血气相结,渐生块,不移动。皆因血气劳伤,月水往来,经络痞塞,恶血不除。”笔者认为,女子以肝为先天之本,肝藏血,司疏泄,气顺血和,冲任相资,则月事、胎产正常。如果素性抑郁,或怒伤肝,木失调达,气机不畅,血行迟滞,瘀血内阻胞宫,日久均可成积。因此疏肝理气、条畅气机在妇科肿瘤治疗中尤为重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