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像二帧》等三组文图(1977)
相关推荐
-
【国画油画】蔡楚夫:心之所向,无问西东
蔡楚夫在纽约历届双年展最佳作品前留影 此时的蔡楚夫定居纽约,风华正茂,以自己对中西文明的理解,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借<雪霁>系列油画作品,获得1989年"历届纽约艺术双年展&quo ...
-
《晌午》等三组文图(1977)
55.晌午 这"晌午"二字,在当时自己生活的那个范围内,其实主要指的是下午那段时间了,因为乡村午饭本就开得晚,饭后再出的那一工,又被径呼做"晌午工".这儿也沿用 ...
-
《石垭》等三组文图(1977)
<画中游"附记" ·中期>选载第37.38.39.篇 (总数为129篇) 37.河湾残照 身处穷乡僻壤之境,时常皆沿着环流在场镇周围的小河畔写生,时间一长,有时面对自己 ...
-
《溪边小院》等三组文图(1977)
40.溪边小院 印象中,当日与S某同处之境,最多最常见的,便是这春秋天的溪野间.每次为了寻得一个相对有特色的景点,我们都要肩挎手提地带着各自的行头及吃喝之物,在或阴或晴或风乃至细雨飘飞的情景中,爬坡涉 ...
-
《溪水木屋》等三组文图(1977)
43.溪水木屋 因当地早年多有林树,所以房屋的建造,一般也都以木墙瓦顶居多,只是后来经过了"大跃进"时代,林木遭劫,新建房儿,才渐渐以砖泥墙为主了.而在人居环境中作风景写生,当然这 ...
-
《乡村水磨房》等三组文图(1977)
46.乡村水磨房 77年6月份的一天,又与S某冒着当地每在这种时候都常有的那闷湿天气,在山野间东转西转了好久.将至失望之际,入一凹梁,则眼前倏忽一亮:呀,终于又觅得一景!原来在一溪湾之地,人们借着一坡 ...
-
《张大哥》等三组文图(1977)
49.张大哥 这所谓"张大哥",记得好象是当年落户山乡时房东家的什么亲戚:是否"女婿""姐哥"之类的,的确已闹不大清了,姑且存疑吧.好在这毕 ...
-
《香炉山残庙》等三组文图(1977)
58.香炉山残庙 1977年"十·一"国家例行假日,因为与S某两人都觉得这毕竟不同于平日里星期天.必须利用它来写生,而是感觉似乎应当让其显得更有意义,或至少也是更有趣一点儿,所以, ...
-
《“意临”瓶花》等三组文图(1977)
61."意临"瓶花(上世纪70年代后期) 这儿同样也只借着一幅本没太多可说内容的画,来说说画这画时自身的情形.因当时是突然去到一个崭新的环境,人又相对较闲,所以,在手边仅有一幅极小 ...
-
《清明蜀山》等三组文图(1996)
一百二十一 此<清明蜀山>一画,若今日题之,当为"清明渝山"矣.幸而"巴渝"与"川蜀"两地,虽以人间行政区划观之已同泾渭,而以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