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中国在黄河中上游
受西亚与中亚的文明影响,最初的中国文明曾经以黄河上游为核心,比如早于“三代”时期仰韶文化的顶峰就在甘、青一带。中国文明逐渐成长而开始独立,进而逐渐转移到东亚的地理区域中心—中原。这中间曾经有过一个长期的地理过渡,位居中国地理分界线上的西安的发育就是“过渡”的例证。以西安为标志的关中平原是沿黄河故道进入华北平原的一个准备区与缓冲带,其地理位置异常重要—是联系中国东西部的咽喉要道。在更早,气候也更为炎热的“炎黄时代”,进入华北平原的入口缓冲带应在今天的张家口一带。
周王朝定都于关中镐京(今西安市西部),其他的诸多王朝也都定都于西安。而中国的地理核心在中原,所以,河南周武王“偃师”所在的洛阳成为东都。自此以后,中原与关中如同一只哑铃的两端,成为之后3000年中国文明的两大重心,这两地在农业时代里长期承担着中国文明延续与发展的重任。
从成形的整个大中国的地形图上可以很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从渭河上的西安(咸阳)一直到开封(中间穿越了洛阳与郑州,甚至包含安阳、商丘等地),这条大约围绕北纬34°、长达500多公里的黄河中游流域,维系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这绝非偶然,而是一种地理上的必然选择,因为这个地带不仅是中国地理上的南北分割区,也是东西高原与平原的分界点,同时又因为这里是黄河故道冲开的一个东西通道,所以这里就成为中国的地理中心带,文明必将沉积于此。长江流域也有类似的结构,比如南阳平原与沿着长江主干道的荆州到黄冈一线,这里成就了灿烂的楚文化,但由于整体历史时期6文明从西北进入中国,长江流域的这一同构地理带的作用也就大大降低了。
从西北的宁夏或甘肃方向而来的周王室在3000年前入主中原,扩大了中国文明的西界,他们取代了起源至今依然不明的商朝—有一个推断认为,商人由中原裴李岗文化的后人与北方草原南下的一股新势力结合而成,他们还携裹了所经的河北与山东等地的诸如龙山文化以及大汶口文化等元素。夏朝从考古上尚缺根据,不过学术上认为夏人的活动范围依然在黄河中游附近。这就是依据考古对中国文明最早的主要脉络的叙述。需要注意的是,所有提到的这些古文化并非是完全内生的,有证据表明他们源源不断地受到外部的影响,主要是西部而来的影响,所以其中有一些是印欧人种。
一直到春秋时期,中国的基本情况变化不大。稍晚一些时间,山东以及淮河以北地区的文明发展明显,这意味着中国东部平原已经普遍适宜农耕文明,上一次冰期等因素形成的水患正在退去。而长江流域的楚地在春秋时期也开始初露峥嵘,尽管有证据表明楚人的根系与黄河流域有密切关联,但楚国的崛起还是说明了南方水路对中国文明很可能已起作用。在此之前,长江流域一直有明显的外来文明痕迹,四川盆地的三星堆文明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楚文化应该也受到过类似的影响,所以才显示出与北方文化的不同。
摘自2014年出版的《文明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