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局上的一句话,就是父母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爱要努力维护。
—— 安东奥克
春节来了,饭局也多了,于是,在网上就有了这么一个热议的话题:
具体内容如下:
我是男生,从2017年到现在,每次家庭聚会,一桌子十多个人都会围着我的问题进行所谓的讨论,一开始说我胖,好不容易消停一会,然后就又被提起来了,这其中的所有饭局父母都没有出面维护,而且回家以后父母还会说人家是为了我好,一直到2019年底。
2020年因为疫情的关系,我一直呆家在里,头发就留长了一些,之后的饭局大家都会围着我说我的头发怎么长啊,怎么丑啊,然后父母还是没有维护,就帮着人家说,就是长,就是丑。
中间有好几次和父母说过这个问题,每次都答应的特别好,但是每次到了饭局上,爸妈对于别人针对我,要么一言不发眼巴巴的看着,要么是帮着别人说我。
介绍一下我的背景,父母是当地某局的职工,相对于其他亲戚来说,社会地位不是最高的,但是亲戚们这样说我是因为父母的社会地位吗?父母不维护我是正确的吗?
这个话题,估计很多人都会有共鸣的,因为大家差不多都是这么过来的。
一到逢年过节等家庭聚会的时候,各种七大姑八大姨,叔伯婶姨,轮番上阵,挨个对小辈进行点评。
不论你此时处于什么阶段,大家都是有的说。
还在上学的就是点评学习成绩,已经工作的就开始聊薪资和感情,实在没有话题,从外貌长相,到以往的黑历史,也都是可以拿出来说一说,毕竟,自己可是“事业有成”的“长辈”,要给你的人生指明方向的。
而当孩子在被其他亲戚“怼”的时候,家长的反应却是大相径庭:
·有的家长,会主动反驳,维护自己的孩子,在孩子眼里,他们是“和自己站在一边的”。
·有的家长,面对别人攻击自己家的孩子,默不作声,以“不想搞僵亲戚关系”为借口,把自己摘出事外。
·有的家长,在别人攻击自家孩子的时候,主动帮腔作势,一起贬低自家孩子。
如果在孩子自身感到威胁的时候,需要帮助的时候,家长们不能及时的察觉,并且给予帮助,那么家长在孩子心里,会一次又一次地失去信任。
想要成为孩子信赖的父母,平时的一言一行,种种细节,都能成为助力。不要以为孩子还小,就以为没有羞耻心,就能随便批评谩骂。
说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想必很多人都知道:
郑渊洁四年级的时候,老师留了个作文《早起的鸟有虫子吃》,可是郑渊洁给老师变了个题目,变成了《早起的虫子被鸟吃》。
老师批评郑渊洁,他跟老师争辩,老师说不过他,就让他当着全班的面说了几百遍“郑渊洁是全班最没出息的人”。郑渊洁说了几百遍之后忍不下去了。
那个时候他兜里装着拉炮,他将十几个拉炮拧成一股,引爆了。
老师对他说你被开除了。
他的爸爸回家后跟郑渊洁说,明天带他去给老师道歉,给老师念检查,还让郑渊洁给老师鞠躬。
可是老师还是决定开除他。
回家的路上他的爸爸跟他说:没关系,小子,我在家自己教你。
郑渊洁在他的书中写到:
在老师和学生发生矛盾时,并非都是老师正确,如果学生正确,家长站在孩子一边,就对孩子进行了正义感和同情心的滋养和培育。
假设我爸爸妈妈在我因为写作文被学校开除后,对我大打出手,辱骂责备,我会感到冤枉,委屈和无助,感到暗无天日,内心滋长怨气甚至仇恨。
这个故事想说的是,即使郑渊洁被开除了,他的爸爸妈妈也始终站在他这一边。
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恐怕很多人并不是这样。
有的小朋友来家里做客,想要玩孩子的玩具,这个时候的父母就会很大方的说玩吧,这些玩具随便玩。
可是你的孩子并不一定同意,会哭闹,说这是我的东西,凭什么给他玩。
这个时候有的父母就会觉得小孩子要懂得分享,不顾孩子的反对意见,把孩子的玩具强塞给做客的小朋友。
之后,还不忘说一句我这孩子真不懂事。
这个时候,父母就是站在了孩子的对立面,与孩子为敌。
可是对于孩子来说,他的玩具就是他最宝贵的东西。一个孩子连自己拥有的东西都无法保护,甚至父母也可以公然的夺取属于孩子的东西。那么父母凭什么做孩子的靠山,凭什么让孩子拥有安全感呢。
父母可以说:这是我孩子的东西,我无法做主,小朋友你想玩问问她吧。
一句话,就把自主权还到了孩子手上,这个时候,再来引导孩子学会分享,不是更好吗?
郑渊洁说我在写作四十年遇到了不少困难,每当我遇到困难时,都是爸爸当年的那句“没关系,我在家教你”激励我战胜困难。
可见,父母站在孩子这一边,是何其重要。
其实,不止是在家庭里,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想方设法维护孩子的面子。
这种行为不是护犊子,而是告诉孩子——我是和你站着一起的,让孩子有一种归属感,让孩子感觉到无论何时,都有父母给自己撑腰。
对每个小孩儿来说,大人的认可就是爱,不认可就表示恨。
有过一个真实的案例:
一个高二女生怀孕了,鼓足勇气对父亲说:我们班有女生怀孕了。
父亲说道:这还有脸?不如去死!
几分钟后,她借口上厕所,从窗户跳楼身亡。
孩子怕的,不仅是指责。更怕的,是不被接纳。
只有当孩子知道即使自己犯错了父母也会站在我这一边,只有孩子知道即使父母不认同自己的行为,也会爱自己,也会给予自己恩慈和接纳的时候,孩子才会有安全感。
节目《少年说》中,高一女孩走上勇气台,请求妈妈能够“关起门来教育”她,不要在外人面前一点就炸。
她向妈妈呐喊:
在外面,是妈妈的面子重要,还是孩子的面子重要。
但是妈妈却对女儿的问题不予理会,反而质问起女儿。在妈妈的话语里,女儿的面子始终不及维护自己的威信重要。
毁掉一个孩子只需要七步,其中之一就是让孩子当众出丑。
而当下春节饭局,存在一个悲伤的现实:
父母经常在社交场合做出贬损自己孩子的行为,而这恰恰证明父母本身在社会人际关系中地位很低。
孩子是父母心理的投射,他们在公开场合对孩子贬损,恰恰是自己在别的场合被上位这以同样方式贬损的代偿行为。
父母本身很可能处于社会地位已经低到不能再低的状况,所以不得不在饭局或者类似社交场合上找一个“地位更低且没有反抗能力”的人来给自己一个台阶,间接告诉桌边的人:“我不是最差的,不要来取笑我。看!我主动找了一个给你们取笑的!”
这是一种悲伤而荒诞的选择,无力的父母最终指向了自己的孩子,认为孩子没有羞耻心和自尊心说说就过去了,而不知道这种行为只会连带其他人更加看不起他们一家。
再小的孩子,也是有自尊的。
安全感和自信心,尤其是小孩子的,从童年起主要来源就是父母。
如果从小让孩子觉得自己虽然爹生娘养的但没人爱,长大他多半会成为一个懦弱自卑、不会去爱的人。
因为他自己没被保护过爱过,那他怎么知道该如何保护别人爱别人?
哪怕你无权无势家徒四壁,也要让孩子感受到你坚定地站在他那一边,这是一个孩子最大的底气,影响他一辈子。
因为对于一个懵懂的孩子来说,父母就是他的全世界!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
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
这是很危险的。
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
父母要用心地影响与教育孩子,
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
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
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对待孩子,
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
了解其内心需求,
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