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医医院协定处方集(营里镇卫生院协定方)
营里镇卫生院协定方
上感1号方(病毒):柴胡 葛根 黄芩 各9g 生石膏 羌活 白芷 白芍 各8g 桔梗6g 甘草3g 板蓝根15g 水煎服日一剂 分二次饮
上感2号方(风热):桑叶12 菊花 芦根各15 桔梗 杏仁 各10 二花15 连翘12 前胡10 麦冬15 桑白皮10 柴胡12 薄荷10(后下) 蝉衣10 石膏12 甘草6 水煎服日一剂
上感3号方(风热型 发热咽痛):双花 连翘 各15g 薄荷 荆芥 蝉衣 各10 桔梗12 麦冬 柴胡 各15 牛子12 射干10 菊花15 甘草6 水煎服
上感4号方(清热解毒)银花15g、连翘10g、荆芥10g、防风10g、牛蒡子10g、黄芩10g、淡豆豉10g、桔梗10g、甘草6g、生石膏30g、芦根30g、炒栀子10g
上感5号方(利咽汤扁体炎):双花24 连翘15黄芩15板蓝根21牛子 15蝉衣9薄荷9 射干 12玄参 20 山豆根9 苡仁 30 甘草6 水煎服
上感6号(小儿)银花9g 白菊花6g 板蓝根10g 桑叶9g 紫菀6g 前胡6g 桔梗6g 荆芥6g 辛夷6g 甘草4.5g 主治:外感风寒或风热,鼻塞流涕,咽痛咳嗽,倦怠乏力,发热畏寒。对鼻炎、咽炎,轻度扁桃体炎,早期气管炎等适用
流感1号:金银花 15 克,板蓝根 9 克,菊花 9 克,芦根 9 克,甘草 6 克。
退热合剂:黄芩 15 白芍 18 柴胡 24 葛根 24 生石膏 24 肉桂 3 羌活 12 白芷 15 双花 21 连翘 15 苡仁 30 丹皮 15 甘草 6 板蓝根 24 玄参 20
咽炎1号方:生地 12 丹皮 9 玄参 30牛子 9 薄荷 9射干 12 黄芩 12 桔梗 6 知母 9 甘草 3
止咳化痰汤:炙麻黄 9杏仁 9 桃仁 9半夏 12 川贝 9 浙贝 9当归 12丹参 12双花 24 连翘 9黄芩 12芦根 18 厚朴 6栝楼 30 莱菔子 12 甘草 3 桔梗 12苏子 9
支气管炎方:桔梗6 荆芥9 防风9 紫苑9 冬花10 百部10 苏子9 甘草3 陈皮 云苓 黄芩 双花 连翘各10 瓜蒌12 半夏6 水煎服日一剂
肺炎1号(风热闭肺):苏子10g 地龙10g 甘草10g 五味子10g 冬花15g 桔梗15g陈皮15g 前胡10g 木蝴蝶15g 诃子10g 板蓝根15g 川贝5g
哮喘1号:炙麻黄 9桂枝6干姜 6 细辛 9半夏9五味子6 白芍24 冬花9紫苑 9 徐长卿24 射干 12 蚤休9 炒地龙 15黄芩15 炒杏仁 10 党参24甘草 6 水煎服
哮喘2号:炙麻黄 9炒杏仁 12生石膏21双花21黄芩21连翘12炙桑皮15射干 12炒地龙12炒苏子15炙杷叶15 前胡 12 浙贝15 苡仁 30 徐长卿24 甘草6 水煎服
鼻炎1号方(表虚易感冒):炙麻黄8 黄芪 30 白芍10 桂枝6 防风10 辛夷8 桔梗10 鱼腥草30 羌活 川芎 白芷 甘草各10 水煎服日一剂
鼻炎2号方(过敏性):生黄芪25g、党参10g、防风6g、炒白术10g、柴胡10g、五味子10g、炙甘草10g、辛夷10g
头痛1号(风寒):川芎 羌活 白芷 防风 各12 菊花10 细辛3 荆芥10 薄荷6 甘草6 水煎服
胃炎方:党参 15 半夏 9 黄连 9黄芪 10干姜 6 陈皮 12 云苓 15 枳壳 12甘草 6
小儿开胃方:生山楂9g 生姜3g 砂仁3g 六神曲6g 藿香6g 陈皮4.5g 丁香3g 川厚朴4.5g 生甘草4.5g。
小儿夜惊:党参15g 黄芪15g 茯苓10g 酸枣仁6g 石菖蒲10g 钩藤6g 丹参10g 红花6g 桃仁10g 生龙骨、生牡蛎各20g 甘草6g。
泄泻1号(小儿风寒泄):藿香12g 苏叶10g 白芷10g 半夏5g 陈皮10g 白术10g茯苓10g 厚朴10g 大腹皮10g 桔梗10g 甘草10g生姜3片大枣3枚
泄泻2号(小儿脾虚)陈皮10g 诃子15g 生薏仁5g 生白术10藿香5g 淮山药5g 白扁豆5g 砂仁5g 茯苓10g
近视1号:
菊花30g、当归10g、枸杞子15g、丹参15g、女贞子10g、太子参10g
颈椎1号:葛根30 桑枝12 姜黄 桂枝各10 骨碎补30 千年健10 当归9 川芎12 白芍 透骨草各15 桃仁 红花 各9 甘草6 水煎服日一剂
腰痛1号:独活10 寄生15 当归9 川芎12 细辛3 秦艽10 云苓12 川牛膝15 骨碎补30 年健10 狗脊12 白芍 12 杜仲10 川断12 元胡9 水煎服日一剂
利胆汤;柴胡12 茵陈30 郁金 赤芍 白芍 各15 黄连12 川楝子10 虎杖15 大黄6 金钱草 公英 生麦芽各30 元胡20 薄荷10 甘草6 水煎服日一剂
风湿1号(寒湿偏重);羌活 独活各12 制川草乌各6(先煎15分) 秦艽 当归各12 川芎15 木香6 乳香10 附子10(先煎15分)肉桂6 地龙12 蜈蚣2条 甘草 全虫 乌蛇各6 陈皮10 水煎服日一剂 分二次服
风湿2号(湿热偏重):桑枝30 络石藤 忍冬藤 各20 地骨皮 桃仁 红花 各12 双花 生地各20 土茯苓20 黄柏12 薏米20 川牛膝20 丹皮10 赤白芍各15 羌活12 细辛3 独活12 蚕沙10 寒水石12 甘草 全虫各6 蜈蚣3条 水煎服日一剂
风湿3号(风寒湿痹)
组成:当归 15 克、白芍 15 克、川芎 10 克、威灵仙 10 克、白芷 10 克、独活 10 克、秦艽 10 克、玄胡 10 克、细辛 4 克、鸡血藤 15 克、五加皮 10 克、豨莶草 10 克、甘草 10 克。
服法:将药加水 600 毫升,侵透,煎取约 300 毫升,分两次温服。
功能:养血行血,温经散寒,祛风湿,止痹痛。
主治:风寒湿痹,腰膝疼痛,腿足屈伸不利,或痹着不仁,四肢关节疼痛,以及颈椎病、肩周炎所致的颈肩疼痛。
加减运用;行寒肢冷者加附子 15 克,桂枝 10 克。疼痛以上肢为主者,加羌活 10 克,片姜黄 10 克。疼痛以下肢为主者加牛膝 15 克,防已 10克。温盛者加薏苡仁 20 克,苍术 10 克。若痹证日久,体倦乏力,舌淡脉弱者加黄芩 20 克,党参 15 克。
痤疮1号(湿热於):生地15 赤芍 栀子黄芩各10 茵陈30 黄柏10 公英20 生薏米30 车前草15 生大黄10 甘草6 水煎服日一剂
皮肤瘙痒1号:全虫、僵蚕、苦参各6,薄荷、甘草各3,生地15,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衣各5(克),每日一剂,水煎服二次
皮肤瘙痒2号外洗方:苦参30,大风子、地肤子、蛇床子、白鲜皮、川椒、甘草各20(克),煎三次取汁1000毫升,加芒硝、硫磺、滑石、明矾各30克,搅匀,洗患处10分钟,每日洗三次
皮肤瘙痒3号(顽固性):苦参30,地肤子、白鲜皮、双花各20,黄柏15,川椒8(克),加水3公斤煎30分钟,去渣,擦洗患处15分钟,每日1-2次,2--3天
皮肤瘙痒4号(老年人):麻黄、防风、僵蚕、荆芥、薄荷(后下)、甘草各6,苍术、桃仁、当归尾、赤芍、红花各10,全虫9(克),每日一剂,水煎服二次
肛门瘙痒、湿疹:大黄、黄柏、马齿苋、五倍子各20,鱼腥草30,百部、地肤子各20,(克),加水3公斤煎至2公斤,坐浴20分钟,每日二次,每日一剂,3-5天治愈
湿疹1号:黄芩15g、生栀子15g、茵陈10g、建泽泻10g、生地15g、牡丹皮10g、赤芍15g、甘草10g、生石膏15g、车前子10g、板蓝根30g、黄柏15g
排卵1号汤:紫石英30 仙灵脾15 川椒3 菟丝子10 枸杞10 川牛膝15 肉桂8 当归15 赤白芍各10 丹皮10 巴戟天10 川芎10 香附15 川断12 水煎服日一剂
排卵2号:熟地 15g 当归 10g 炒白芍 10g 枸杞子 15g 兔丝子 30g 制首乌 15g 山芋肉 10g 太子参 15g 山药 15g 鹿角胶 10g 砂仁 6g
盆腔炎1号(急性):胆草 20g 山栀 10g 香附 15g 鳖甲 10g 柴胡 10g 黄岑10g 生地 10g 川栋子 10g 荔核 12g 天丁 15g 黄莲 6g 丹参 15g 茯苓 15g 黄柏 15g 甘草 6g 败酱草 15g 蒲公英 30g 制首乌 6g泽泻 10g 当归 20g
盆腔炎2号(慢性,炎症重):丹参 18g 赤芍 15g 木香 12g 桃红 9g 金银花 30g 蒲公英 30g 茯苓 12g 丹皮 9g 生地 9g 延胡索 6g
盆腔炎3号(体虚者):桂枝 6g 茯苓 15g 丹皮 12g 赤芍 10g 桃红 10g 三棱 6g 莪术 6g 党参 15g 白术 6g 黄芪15g
28 盆腔炎4号(活血为主,月经多者禁用): 丹参 20g 益母草 20g 黄柏 20g 苦参 20g 金银花 20g 当归10g 土鳖虫 10g 柴胡 10g 醋香附 10g 牛夕 12g 泽夕 12g 川芎 12g 三棱 6g 莪术 6g 甘草 6g
痛经1号(寒凝):小茴香 土元 炒蒲黄 五灵脂 吴芋 乌药 元胡各10 水煎服日一剂
服后用布包药渣暖小腹
通乳1号(乳涨不通):当归12 白芍20 生地12 柴胡6 陈皮10 漏芦12 白芷10 桔梗9 瓜蒌9 通草10 天花粉12 王不留12 山甲5~10 水煎服日一剂
通乳2号(乳小):党参20 黄芪30 当归12 麦冬15 桔梗9 漏芦10 通草10 生地12 王不留10 甘草6 水煎服日一剂
疏肝散结汤
组成:柴胡10克、当归10克、赤、白芍各10克、郁金10克、青皮10克、橘叶10克、莪术10克、仙茅10克、仙灵脾10克、淡苁蓉10克、巴戟天
10克。
功能:疏肝理气,益肾散结。
主治:乳腺增生病,有块(质韧,边界不清),常感疼痛,经前为甚。
用法:从排卵期起,至经净为止,每日煎服一剂。
加减运用:胃气不舒加玫瑰花10克,香橼皮6克,有血虚症状加地黄15克。
输卵管疏通1号 当归 9g 川芎 9g 白术 9g 生地 9g 熟地 9g 桃红 9g 红花 9g 石菖蒲 9g 路路通 10g 败酱草 30g 皂角刺 10g 生茜草 9g 海螵蛸 10g 红藤 15g
输卵管疏通2号 当归 9g 川芎 9g 生地 9g 熟地 9g 桃红 9g 红花 9g 石菖蒲 9g 路路通 10g 败酱草 30g 生茜草 9g 海螵蛸 10g 肉丛蓉 9g 菟丝子 12g
输卵管疏通3号 柴胡 9g 当归 9g 白术 9g 白芍 9g 黄岑 9g 制香 12g 生茜草 9g 败酱草 15g 石菖蒲 9g 路路通 9g
降血脂1号:杜仲15 赤芍15 生山楂30 泽泻30 寄生20 丹参30 生首乌18 牛膝20 桃仁12 决明子18 虎杖12 生蒲黄18 黄精20 水煎服日一剂 30剂为一疗程 后可服自配降脂散巩固二周
心悸1号:黄连 9 虎杖20 人参9(包)生地 30 当归 20 白芍 15 知母15柏子仁 15 炒枣仁 30 紫石英 30 三七粉 3(冲)
心悸2号:人参9(包)天冬 30 麦冬 30 五味子 9 黄芪30 元胡 30当归 15 黄连 9 甘松 30 郁金 15川芎 15柏子仁 15 炒枣仁 30三七粉 3(冲)
心悸3号:柴胡 15 枳壳 15 香附 15郁金 15元胡 30甘松 30人参9(包)黄连 9 三七粉 3(冲)
益气通瘀汤
组成:太子参 15 克、枣仁 15 克、苏木 15 克、降香 15 克、丹参 15 克、桃仁 15 克、川芎 5 克、干草5克、石菖蒲15克。
功用:益气宁心,活血祛瘀。
组治;冠心病之心慌气短,胸闷胸疼,心律不齐等症。
服法;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五天,休息二天,每个疗程 20 剂。
加减运用;口苦咽干、舌红苔黄、心火旺盛者,可加麦冬 15 克、莲子心 2 克、心悸怔忡、夜卧不安者,可加珍珠母 20 克、胸闷甚、舌苔厚腻者,可加法半夏 12 克、郁金 12 克、积壳 10 克、高血压、头晕头痛者,可加钩藤 20 克、白芍 15 克、僵蚕、夏枯草 12 克。通冠宣痹汤
组成;瓜萎实 15 克、薤白 15 克、半夏 10 克、丹参 30 克、檀香 15 克、砂仁 10 克、红花 15 克、川芎 15 克、赤勺 15 克、细辛 3 克、荜菝10 克、田七 10 克(为末冲)
功用;本方具有通阳宣痹,活血化瘀,泄浊化痰,降逆和胃之功。
主治:胸痹胸闷,心悸心痛,痛彻胸背,气短喘促,不足以息,咳痰浊唾,呕逆烦满,脉缓或沉细,舌质淡紫,苔薄白。
加减运用:1 心动悸不得眠加枣仁 10 克、柏子仁 10 克。2惊悸心慌多梦加龙齿、磁石各 30 克。3胃脘痞胀加化桔 15 克、积实 15 克。4心律失常,脉结代加太子参 10 克、苦参 10 克。
心 健 脑 汤
组成:黄芪30—60克、葛根15—30克、桑寄生15—30克、丹参20—40克、生山楂9—15克、川芎6—9克。
煎服法:将药用适量水浸泡30分钟左右,煎两次,取汁约300—400毫升。每日一剂,分2—3次温服。
功能:补气活血,益心健脑。
主治:气虚血瘀之冠心病、高血压病、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脑动脉硬化以及心律失常、高学脂等心血管疾病。
加减运用:主要根据病证的变化和兼证的多少而进行相应的加减。如出现畏寒肢冷;加桂枝6克、炮附子9克;出现口干、舌红少苔,大便干结
等阴虚证,加麦冬12克、生首乌15克;体倦、神疲、气短等气虚证明显者,加党参30克、五味子6克;血瘀气滞疼痛明显者,加香附12克、元
胡9克;失眠多梦者加炒枣仁15克、夜交藤30克。
本方在用量上可根据病情适当调整。
益 心 汤
组成:党参20克、紫丹参20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龙眼肉10克、郁金 10克、炒远志10克、菖蒲10克、柏子仁10克、瓜萎15克、薤白15克、葛根15克、生黄芪20克。
功能:养心安神、化瘀通痹。
主治:心悸气短、胸闷憋气,早博,心前区痛,心房纤颤,失眠,脉结代或沉细或涩,舌质黯或紫暗苔薄。
煎服方法:汤剂共煎30分钟,两次煎液合并,分早晚温服,每日一剂。
加减运用:便干者加肉苁蓉30克,心火偏旺者加炒山栀10克,口干者加元参10克、石斛10克,夜寐多梦者加夜交藤30克,下肢浮肿者加在泽
泻20克。
心 痛 饮
组成:紫丹参30克、三七粉2克、(冲服)真降香5克、薤白10克、远志10克、琥珀粉2克、(冲服)醋柴胡5克、杭白芍10克、五味子5克、青
橘叶10克、卧蚕草10克、党参10克、炒积壳5克、桔梗5克、炙甘草5克。
用法:早晚两次服。晚间服药时以药液冲服琥珀粉、三七粉。
主治:血瘀气机不调之冠心病急慢心绞痛发作,伴心绪不宁之焦虑失眠的患者。
加减运用;如心绪不宁焦虑失眠,可去琥珀、五味子;多汗者加浮小麦30克、生牡蛎30克;舌苔厚腻者加清半夏8克,若兼见食无味、纳呆可
去清半夏而用半夏曲10克。
禁忌及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宜进清淡易消化之食物,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精神刺激,保持大便通畅。
益气活血养心汤
组成:炙贡芪60克,淮小麦30克,毛冬青30克,丹参30克,益母草30克,全当归9 克,川芎 9克,桃仁9克,桂枝6 克,炙甘草6克。
功能:益气活血,助阳通脉。
主治:风湿性心脏病,心气不足,血脉瘀滞,胸闷胸痛,心悸乏力。
加减运用:心不藏神,出现心悸怔忡,善惊易怒者,加龙齿30克,磁石30克,琥珀粉1,5克,(吞服)。血脉瘀阻、出现胸闷胸痛者加五灵脂
12克,山楂12 克,降香9克。心肾阳虚,浮肿明显,面色幌 白者,加熟附子9克,万年青根9克,姜皮3克,车前子30克。心脉痹阻、肺失肃降
,出现喘息气急者,加苏子9克,白芥子9克,降香9克。肺络瘀阻,出现咳嗽咯血者,去桂枝,加旱莲草30克,鲜苇根30克。血不养心,出现
头晕心悸,面色少华者,加龙眼肉9克,大枣 15克。
通脉宁心汤
组成:细木通10克,路路通10克,生地15克,全瓜萎15克,丹参15克,川郁金10克,茯神10克,炙甘草10克
功能:降火通脉,活血宁心。
主治:冠心病、心肌炎、膀胱炎及前列腺炎属心火亢盛所致者。
加减运用:心气虚者去郁金加党参、黄芪;心血虚者加当归、何首乌;不寐者加枣仁,远志;胸痛者加元胡、川芎。
注:心肾阳虚者,长期腹泻、滑精者本方慎用。
甘温宁心汤
组 成:桂枝10克、炙甘草15克、党参30克、麦冬12克、五味子6克、丹参15克、炒枣仁18克、炙远志10克、生姜6克、大枣6枚。
功 用:温阳宁心,调整心律。
主 治:心阳不振所致的心悸不安、胸闷、气短、胃冷、脉细缓或结代等症(心律失常:如心过缓、过早搏动、房室传导阻滞以及风心病、冠
心病心律不齐者)。
加减运用:身恶寒、四肢冷者,加熟附子6克;失眠多梦者,加柏子仁12克、菖薄10克;胸痛明显者,加薤白15克。
养心宣痹汤
组成:丹参25克,石菖蒲10克, 远志10克,郁金10克、夜交藤15克、鸡血藤15克。
服法;水煎服,日二次、早晚服。
功能:养心通窍解郁宣痹。
加减运用;若胸痹气滞者在本方内加旋覆花15克、(布包)清半夏10克,降香6克,(旋覆花汤之意)。胸痹痰阻者加全瓜萎、薤白(瓜萎薤
白白酒汤之意)。胸痹时痛(心绞痛)此方加金铃子、元胡(金铃子之意)。心悸失眠者加北沙参、五味子、寸冬(生脉饮之意)。胸痹怔忡
(早搏)加桂枝、炙甘草(桂枝甘草汤之意)。肝热头痛者加珍珠母、钩藤。惊悸不安烦燥者加生牡蛎、生龙骨。呃逆不畅加生代赭石、旋覆
花(旋覆代赭石汤之意)。肺气壅闭,郁而不宣而喘促者加葶苈子、苏子(苏葶泻肺汤之意)。
养肝熄风汤
组成:菊花15克,钩藤 15克,制首乌5克,潼蒺藜15克,旱莲草15克,丹参15 克,怀牛膝 10克,白芍 15克,炙甘草6克,。
功用:养肝、育阴、熄风
主治:头昏头胀。,眩晕,艰寐,下肢乏力,脉弦.
通脉化瘀汤
组成;当归 10 克、川芎 10 克、乳香 10 克、没药 10 克、桃仁 10 克、红花 10 克、苏木 10 克、紫草 10 克、丹皮 10 克、石斛 10 克、秦艽 3克、公英 30 克、泽兰 15 克、忍冬藤 30 克、生姜 6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功效;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清热利湿。
主治;血栓性静脉炎。
加减运用;患肢肿胀明显者加苡仁、连翘;红肿明显者加天花粉、银花;病在下肢者加牛膝、防已;病在上肢者,加桑枝、姜黄。
安眠1号:当归12 白芍12 柴胡12 制首乌20 炒枣仁30 柏子仁12 菖蒲12 远志10 寸冬30 茯苓30 五味子12 水煎服
安眠2号:白术12 人参12 黄芪30 当归12 白芍12 炙甘草10 茯苓30 远志10 菖蒲12寸冬30 五味子12 炒枣仁30 柏子仁 12 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