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配色之浅碧深红
中国传统配色的经典之作。
先看看古人对此的描述:
宋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明袁弘道:
浅碧深红大半残,恶风催雨剪刀寒。
桃花不比杭州女,洗却胭脂不耐看。
《雕虫诗话》:小回中外小眠斋,浅碧深红次第排。苦费平章风月手,自标花队写牙牌
清《十五家词》一剪梅 梅花
浅碧深红拥素裳,楚楚晨妆,澹澹残妆,霜姨雪姊伴昏黄。月在回廊,影在廻廊,寂寞孤山处士庄。漠漠湖光,剪剪云光,思量谁得配孤芳。风袅兰香,篆袅沉香。
浅碧深红照眼明,画楼低处一枝横,轻轻莫动防花铃。笑撚芳华褰绣箔,有人妆罢正相迎,低声防露索花情。
清万茂先《黄牡丹》:浅碧深红处处逢,青皇何意漏秋容。
大藏经《伏狮祇园禅师语录》有“春风即在花枝上,浅碧深红古到今”之语。
色彩与色彩的对比关系
色彩使用的深浅对比、色彩使用的轻重对比、色彩使用的点面对比、色彩使用的繁简对比、色彩使用的雅俗对比、色彩使用的反差对比等等。
浅碧深红的配色,是一组互补色的搭配。显示明快、热情,同时含有一份恬静。深红色属于传统的、中规中矩的颜色,浅碧色是安详的淡雅,正好形成互补。深对浅,热情对安静。
互补色:即在色相环上,恰好相对呈:180度的颜色,称之为互补色。可以达到一种令邻近色望尘莫及的活力四射的效果。
“红配绿”的最大缺陷就是土气,因此运用“红配绿”表现出最大化的亲切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虽然同为互补色,但是在颜色的明暗度上进行调节,从视觉上就会给人:不张扬、且营造出一种适宜的气氛。
这个搭配起来要把握尺度了,一不小心就会有“红配绿丑到底”的效果,要有比例,把红色或绿色大面积使用,剩下的颜色小面积使用,7:3或者8:2。还要有色彩使用的深浅对比。
红+绿是利用“撞色”将对比色搭配起来,大胆摒弃安全却不无平庸的同色系搭配法则,改变色彩的明度、饱和度。灵感源头是来自大自然赋予红花绿叶的妖娆风情。相撞理由是红、绿是色谱中的绝对对比色,但却都具有明快、热烈的性格。红绿搭配席卷国际时尚界,大牌设计师不约而同地让男女模特们换上酒红、玫瑰红、大红等红色系衣衫,具有强烈的梦幻感。
其实这种配色也不是舶来品,中国在唐代就盛行这种方法,著名的唐三彩就有这种搭配。
今年河南省春晚的舞蹈就把这个搬上舞台,收割好评如潮。
但真正做到更多大众审美喜欢,还是要更讲究一些。要想把红配绿穿出清新利落的感觉,那么在选择红色跟碧色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变化!变化!变化!一定要让色彩有节奏感,韵律感。这个方法就是深与浅,大面积对小面积的对比变化。
中国传统配色的浅碧深红,无疑是一种经典。难怪李清照会为之感叹。浅碧深红色,花中第一流。
浅碧深红拥素裳,思量谁得配孤芳?
梅妒菊羞真性情,古今一脉韵悠长。
染匠黄荣华辛丑年正月初四于汉口陋室
另,大量读者还没有养成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阅读后顺手点亮“在看”,你的每一个“在看”,我都当成了喜欢!
原创真的很不容易,不仅是文字,图片里的植物染实物都是实际做出来的,多次想放弃。
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