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中国的省份行政划分不太合理,有些两...

有人说中国的省份行政划分不太合理,有些两省相连地的城市明明会受到甲省文化辐射多一点,当地人也更加认同甲省的价值素养,却偏偏要把它划分到乙省里,而往往乙省的文化不能很好的输出到这种城市,导致了该市名义上是乙省的行政辖区,却一直跟甲省城市来往频繁,久而久之很多对我国省市划分不是很了解的人都会想当然的把该地当作是甲省的城市,不免让人啼笑皆非。今天咱们就来分析一波我国诸如此类的省份行政划分合理性,并盘点一下有哪些城市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首先咱们要明确一点,开头提到的这个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我国的省份行政划分可不仅仅局限于文化层面,是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统筹考虑才有现在这种局面的,其合理性毋庸置疑。如果说一个省拥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丰富的人力资源,就等于具备了割据自立的先决条件,古时唐朝就是区域划分不当,权力倾斜才造成了末期藩镇割据的局面,最终导致了王朝的覆灭。但如果区域划分得当,权力就算有所失重,事关命脉的战略要地被另一个省分去了,那无论你怎么闹腾也掀不起多大的风浪。
 元明清时期逐渐演变及完善的行省制度为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提供了参考依据。元朝时期为了防止再次出现地方权力倾斜的情况,将当时的所有领地依据经济及军事力量、地势情况设立了10个行省以及一个归中央管辖的“腹里”地区,再到后来明清沿袭了这一制度并加以改良,才有了现代中国行政区的划分基础,这都是有历史依据的。事实证明这个制度是正确的,自元朝后各代基本上再也没有遭受过唐朝的那般情况。
好了,说完了我国行政区域划分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后,是该切入另一个主题,也就是我国有哪些城市是因为这样的划分导致了文化的差异呢?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前提,所谓的城市文化相近却不是同省就是因为这座城市从历史上还未划分行省之前就已经和另一个区域是相接合的关系,或者说在划分了行省后他本是另一个区域的地方,却在新中国成立后被换到了现在的这块行政区,听起来是不是比较迷糊?没事,咱们可以从实际情况来举例说明,顺便做个盘点。
第一,汉中市和四川省。来看地图,汉中北界的秦岭主脊与宝鸡市、西安市相接,而南边的大巴山主脊却紧紧靠着四川省广元市与巴中市,且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和湿润、干湿有度,且每年降水量平均可达700-1700毫米之间,水资源富足,这座城市不仅气候上与四川相近,就连风俗方言、物产资源也和广元、巴中相似,可它为什么偏偏就被划分给陕西省了呢?
这样的安排最早就要追溯到元朝时期了,大家都知道自古以来四川盆地都是一个易守难攻的险地,李白有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而汉中作为当时四川的门户,其战略意义非比寻常。元朝在设立行省是就考虑到了这一点,将汉中划进陕西地区能够让四川盆地固若金汤的防御撕破一道裂痕,使其没有那么坚不可摧,等同于牢牢抓住了巴蜀的命脉,有效防止汉中与四川结合形成割据的局面。
到如今由于历史沿革,汉中一直和四川文化相近,基本受不到陕西的文化辐射,本着多方面考虑,我国中央也没有将汉中与四川合并,而是将他继续留在了陕西。
第二,南京市和安徽省。之前就经常有人调侃南京其实是安徽的省会,甚至在某次电视台节目中还出现了安徽省南京市的字幕错误,引起了一场乌龙闹剧。明朝时期,南京就一直位于江浙行省的中心位置,与现在的安徽合肥、芜湖、马鞍山等城市都隶属于同一个“南直隶省”治理,自然而然南京的文化风俗就更偏皖地一些。从地图上看,南京所在的江宁府就好像嵌入了安徽一样。
被无数文人骚客赞颂的江南水乡一直到清时被政府拆分为了安徽和江苏两大部分,据说是清朝为了在初期稳固朝野权力,防止江南地区经济过盛才采取了分而治之的办法。
第三,潮汕地区和福建省。讲到广东,大家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靓仔”和“靓妹”,而广东东南边的汕头、潮州、揭阳、汕尾四座城市组成的潮汕地区人民却没有说粤语的习惯,你会在大多数人嘴中听到一口流利的闽南方言。这可不仅是因为潮汕地区紧临福建的缘故,话说历史上潮汕第一次被政府建制还是隋朝时期,划闽南和粤东为义安郡,也就是说福建下面的三个城市跟广东上面的四个城市以前是一个地方,文化方言当然就是相同的。
经过时代的更迭,义安郡渐渐演变成潮州府,再后来闽南地区划入了福建,潮汕地区划入了广东。明清时期,由于福建地狭人多,大量闽南人涌入潮汕地区,带来了大量的福建文化与习俗,也就是说现在的潮汕大多是闽南的移民过去的后代。
其实还有像广西梧州市与广东啊、湖北襄阳和河南啊等等都有这种情况,我们这次就不赘述了,最后提一点,无论我国省级行政区是怎么划分,都是有其独到的各方面因素的,大家也没必要质疑这样划分的正确性,相对于文化风俗的差异只能说是因地而异,但是不管何种地域文化,不都是咱们大中国的中华文化演变过来的吗?有什么好一较高下的呢?保持一颗对民族文化的热忱之心才是最重要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