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穷小子,逆袭成富豪,身价54亿,给福建捐款100亿,为啥

6月1日,马来西亚坤城中学舞台又响起了《榕树下》,这是马来西亚华人富豪之一李深静生前最喜欢的歌曲。

两年前的6月3日,本是李深静80岁寿辰,他计划宣布退休,可没曾想,在寿辰前两天,他却突然去世。

在去世之前,福布斯颁布了马来西亚富豪榜,李深静以54亿身家排名第5。

然而,他却无福享受这荣誉。

他生前还向福建老家捐款100亿,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虽然李深静已不在人世,但我从他身上,挖出了3点成功的秘诀,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启发。

摆脱低水平努力,讲求效率

1918年7月4日,福建省东关镇外碧村受战火影响,昨日的茵茵绿草一夜之间成为泡影。

为了活命,村子里的人们已经计划着抛弃家乡,往外走。

李家也是如此,怕拖累家人,李家两位老人主动提出留下来,让儿子带着孩子们赶紧逃出去。

儿子向二老保证,把孩子们安全送到马来西亚,一定回来接他们。

没成想,他们前脚一走,一颗子弹将外碧村夷为平地,断了大家的念想。

到了马来西亚,李家依然住在贫民窟里,一家几口挤在一间十平米不到的屋子。

贫穷并没有消失,它成了李家最亲密的“朋友”,时刻跟着他们。

当时,老乡陈延年早在马来西亚经营了一家油棕园,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在老乡的帮衬下,李家一家人都在油棕园谋到一份工作。

靠着微薄的工资,一家人才勉勉强强能够生活。

后来,孩子们逐渐娶妻生子,就这样,1939年,李家第五个孩子出生了。

由于,这个孩子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出生的,因而爷爷给他取名为“李深静”。

原本,李深静有机会读书,爷爷主张每个人拿出10%工资,资助李深静读书。

那时候,李深静觉得,虽然家里穷,但似乎跟自己没什么关系,自己只需要好好读书,其他事情自然有人操心。

可到了11岁时,老乡的油棕园由于同行恶性竞争,被整垮倒闭了。

顿时,李家一下子失去了经济来源,李深静读书的权利也被收回,卖起了冰淇淋。

父亲为他从二手市场低价买回一辆破自行车,李深静骑上自行车,坐在车垫上,像溺水扑腾的鸭子,两脚无论怎么摆,就是够不着脚踏板。

每天,矮小的李深静骑着自行车,后座驮着一个冰柜,一边艰难地骑自行车,一边扯着嗓子叫卖冰淇淋。

这对李深静来说,还不是最难的。

下雨天,自行车碰上水泥地,完全走不动,李深静既要让自行车尽快脱离水泥,又要保证后座冰柜不会倾斜,否则一箱冰淇淋就毁了。

一感觉到冰柜要倒了,李深静立马跳车,一边扶着自行车,一边抱着冰柜走。

但即使活得这么小心翼翼,依然还会有出错的时候。

有一次,李深静一不小心掉下车,陷进水泥地里,情急之中,他死死抱着冰柜不放手。

当时,由于下雨,路上没什么人,也没有人发现李深静,李深静想站起来,可双脚被自行车轮死死绞着,他动弹不得。

他躺了一会儿,一个收破烂的老头走过,急忙去扶李深静,可李深静让他先抱起冰柜,帮他检查一下冰淇淋情况。

直到老头说“里面完好”,李深静才松了口气,眼泪说来就来,躺在泥地里哭腔喊着“幸好幸好,不然今天白干了”。

李深静还逐渐摸索出一套独特的售卖方式,他总结为“三个一定”:

出货时一定要明确今天所需冰棒的数量;

一定要一口气找到冰棒好卖的地方;

还一定要尽可能多地将冰棒卖出去。

为了解决第一个“一定”,他采取了提前预约的形式,有大订单的顾客需要提前向他预约。

第二个“一定”,李深静每天卖完冰淇淋后,会到村口跟一群老大爷聊聊天。

从他们口中,李深静往往能知道,明天哪里举办活动,哪里有什么大事,这样,李深静第二天早上就能提前到那里占位。

做好前两个“一定”,第三个“一定”就水到渠成。

靠着这套独门秘方,李深静每天至少能赚15块。

那时,15块的购买力堪比如今的一两百块。

就这样,李深静卖冰淇淋卖了4年,存了10万块。

也许,你会觉得李深静努力,但实际上,他每天花在卖冰淇淋的时间,不超过6个小时,有一天他甚至3个小时就将130根冰淇淋卖出去了。

有的人觉得,要想赚钱,就必须要努力、拼命,只有这样,才有出路。

努力,固然是成功的最重要部分,但不会是决定性因素。

努力一共分为三个层级,大多数人停留在第一层级,盲目地投入资金、精力,而李深静已经跨到了第二层,以方法论作为底盘,驱动努力。

李深静琢磨出“三个一定”,第一个“一定”保证了稳定客源,第二个“一定”又开发了新客源,两手抓,从而稳定每日收入。

普通人讲求努力,高手讲求效率,低水平努力到头来只能感动自己。

须鲸式学习,大量摄入

虽然卖冰淇淋卖了4年,可李深静一直想回归课堂,他答应自己,一赚到钱就回去读书。

坐惯了自行车硬邦邦的车垫,此时坐在课椅上,李深静自嘲地将自己形容成一条泥鳅,坐两下就滑了下来,一屁股呆坐在地上。

好不容易读到高中毕业,可囊中羞涩的李深静根本付不起大学昂贵的学费。

思考再三,李深静又中断了学业,决定再次打工。

那天,李深静在大街上闲逛时,偶然发现一家外表光鲜的油棕园,他跟门口的老大爷一打听,才知道这是一家英国公司的产业。

李深静赶紧回家,写信应征职位,经过简历筛选到面试,李深静非常顺利,但最后面试官的一个问题,让他顿时满脸涨红,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

“你的学术资格是什么?”

“高中三年级……”

“这么低啊,能懂什么?没事你先做着吧,暂时我们也没找到更好的人。”

工作虽然是保住了,但面试官最后那句话,无非是在给李深静打预防针:等我们找到更高学历、更好的人,你就可以走人了。

为了保住这份工作,在油棕园里,李深静什么都做,什么都学,虽然当时他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工人。

只要忙完手头上的工作,李深静就跑去油棕园种植区,坐在一旁看别人如何种油棕树。

遇到不明白的,他就上前搭个话,问问老员工,由于他嘴甜,别人对他自然是有问必答。

每到晚上,当别的工人在隔间喝酒聊天时,李深静在宿舍里,一个人挑着夜灯,翻看着几本油棕园管理书籍。

这些书都是他从油棕园仓库里淘到的,没有花他一分钱。

当时,李深静只会说着一口蹩脚的马来西亚语,一开口别人便知道他是外来人。

于是,李深静又学起了马来西亚语,除马来语之外,他还学习英语、印度语。

由于英语中会涉及到很多翘舌音,李深静刚开始学习时常常咬到舌头。

有段时间他的嘴巴简直就是“灾难现场”,舌头布满牙印,一说话就像打开了舌头的开关,舌头不断往外冒血。

就这样,李深静一次次打破老板对他的印象,从工人做到了管工,又做到了经理。

李家一家人终于搬离贫民窟,住进了大别墅,刚搬进新居时,李深静挂一张门牌,都花费了一整天。

他说,这张门牌要不偏不倚,字要够大,让路边的人不用探头,只需瞟一眼就能看到名牌上的字。

之后,李深静用积蓄承包了两家加油站,一定程度上垄断了本地的加油市场。

他又与新加坡公司合作,做起了二手房生意,通过低价收购旧房,自己进行二次装修后以高价卖出,靠着赚取这中间差价,李深静一次性赚了150万。

由于早在油棕园打工时,李深静就学习过管理,他开始收购经营不善的油棕园,自己再入手整改油棕园,将劣质油棕园打造成高级油棕园后,高价出售。

经过这10年的资金积累,1982年,李深静迅速收购了工业氧气公司,一家上市公司。

他把公司业务划分为棕榈种植业和房地产行业,改名为IOI集团,李深静真正走上商场的擂台,名声大噪。

有人笑话李深静,说他是呆瓜,什么都学,聪明的人是有选择性地学习。

但如果你稍微回顾一下他的成长历程,会发现他每一样东西都没有白学。

因为学习了油棕园各种事情,他升职加薪,学习了英语,他与新加坡公司达成了合作,由于早就学过管理油棕园的方法,他敢盘下经营不好的油棕园,进行整改后高价卖出,大赚一笔。

有人问他,为什么什么都学?

他回答道:“那时候哪知道哪个该学,哪个有用,只能全部都学,做好准备。”

这也恰巧印证了“须鲸式学习”,须鲸在吃东西时,不管它是小鱼小虾,还是海水,它大嘴一张,一咕噜全部吞进肚里。

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它就消化吸收,没用的,它就吐出来。

李深静就是这样一只须鲸,大量地学习,大量地摄入,当机会到来时,别人做的是预习,而他做的是复习,只需要将之前所学到的知识拿出来用。

摆脱路径依赖,多维看待问题

1989年,李深静占了个大便宜,不过这在当时的人看来,李深静真是傻到家了。

那时,一家公司认为棕油业是夕阳产业,没有任何竞争力了,于是决定卖掉旗下的油棕园区、榨油厂等产业。

李深静得知消息后,连夜开车到老板家,希望对方能把产业都卖给自己。

对方一听,表面对李深静笑脸相迎,心里狠狠嘲笑李深静没有生意头脑,完全是随心做生意。

人家老板也不在意这点小钱,就当作卖个人情,挥了挥5个小手指,李深静一口答应下来。

就这样,李深静花了5亿马币买到了人家的棕油业。

这笔交易震惊了商界,依据现在的局势,棕油业确实没什么竞争力,实在不值5亿,李深静这本可亏大了。

可李深静悠悠地丢下一句话:“今天夕阳,明天朝阳。”

吞下了对方强大的棕油业后,李深静集团虎头一震,加速了发展速度。

原先,李深静的油棕园只能进行粗加工,因而发展区域受限,他一直寻求出路,希望能向深加工领域发展。

这次收购,丰富了李深静的油棕园产业链,使得他长驱直入深加工领域,他生产的棕油瞬间成为市场上高附加值的工业品。

从1990年到2012年间,李深静的油棕种植面积从158.2万公顷涨至504万公顷,棕油产量从610万吨增至1890万吨,直接垄断马来西亚棕油市场。

如今,IOI集团旗下共有4间棕油精炼厂:3间在马来西亚,负责亚洲市场,剩下一间在荷兰,负责欧洲和南美洲市场。

最让人觉得李深静疯了的是,他斥巨资买下一片荒地。

当时,蒲种还是一片园丘地,没人看得上,慢慢地就荒废了。

李深静毫不犹豫地买下蒲种这406英亩土地,推行10亿马币的混合房屋发展计划。

李深静的举动,再次引来商界阵阵嘲笑,谁都不相信,一片鸟不拉屎的荒地还能被李深静开发出花来。

结果,笑声还没停止,那些商人就准备打脸了。

马来西亚政府决定将行政部门从吉隆坡迁到布城,处于两个城市中间的蒲种立马搭上了顺风车,开始发展了起来。

李深静作为“慧眼识地”第一人,自然是吃到了不少红利。

马来西亚城市土地规划专家大方表扬了李深静:“10多年前在布城未发展前,他竟然在附近兴建度假酒店。蒲种今日朝气蓬勃的发展,应验李深静的独到眼光。”

人最可悲的莫过于,以为世界永远不会变,黑的就是黑的,白的依旧还是白的。

因而,商人看到棕油业步入老年,便一口咬定它没有发展前景了,看到蒲种几十年无人过问,便认为它毫无价值可言。

他们活得像一只初级相机,看到什么就拍什么,照片呈现的画面,在他们眼里就是事实。

但李深静不一样,他看到了夕阳过后就是朝阳升起,看到了油棕业的竞争力。

他也知道,蒲种处于吉隆坡和布城中间,一旦两城实现资源调配,必然会带动蒲种发展。

他更像一只高级相机,随时移动位置,从不同角度记录事实。

《反本能》作者卫蓝提过一个词—路径依赖,他是这样描述的:

“当我们长期进行一种行为的时候,大脑会慢慢形成一个专门处理这个行为的“绿色通道”,所以当自己面临相似的场景时,大脑会对这种行为进行优先选择,并进一步形成自动化反应。”

而李深静两次“反人性买卖”,实际上就是摆脱了绿色通道,自创新的通道去看待问题。

如果李深静没有做到如此地步,那我觉得马来西亚富豪榜上,他也不可能拥有一席之地。

总结

李深静从一个卖冰淇淋的小贩,一步步成长为商界大佬,创立IOI集团,垄断马来西亚油棕市场,并以敏锐的眼光识别商机,逐渐将触角伸向亚洲、欧洲和南美洲等市场。

他背后独特的经商手段值得我们学习,摆脱低水平努力,进入第二层级学习状态,以方法论驱动努力。

在学习初阶段,像须鲸一样将所有的知识都吞下,吸收有用的知识,吐出没用的东西。

看待世界、研究问题时,要摆脱路径依赖,多维视角地去认识问题。

作为普通人,如果我们想摆脱平庸,提高学习、认知能力,需要注意以下3点:

第一,千万不要盲目努力,要懂得调用各种方法来辅助自己的学习,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好方法,可以付费学习,向牛人取取经。

第二,学习既要贪多,也要嚼烂,要大量地摄入各大领域的知识,没有一个领域的知识是孤立的。

第三,看待问题不能太单一,要以多维视角来解决问题,常进行反思,复盘总结,复盘的过程中往往能让你跳出单一视角,看到更多的维度。

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在食物链的位置,通常不是由他自己决定的,但一个人在知识链上的位置,常常可以通过他的努力而改变。知识链的位置往往能影响到食物链上的位置。”

希望我们都能通过努力,站上知识链的顶端,从而改变食物链上的位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