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头风痛的搽剂.pdf
说明书治疗头风痛的搽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头风痛的中药,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头风痛的外用药。
背景技术
头风痛是一种经常发作的头痛病。中医认为头痛是因痰、热、风、湿、气所致,或兼气虚、血虚所致。因风而痛,谓之头风,必眩晕;因热而痛晕者,则烦渴;因气郁而痛晕者,则志意不伸;因痰而痛晕者,则呕吐痰涎;因湿而痛晕者,则头重不起;因虚而痛晕者,动则更痛更晕也。《医林绳墨·头痛》:“浅而近者,名曰头痛;深而远者,名曰头风。头痛卒然而至,易于解散也;头风作止不常,愈后触感复发也”。因素有痰火,风寒袭入则热郁而头痛经久难愈。其症自颈以上,耳目口鼻眉棱之间,有麻痹不仁之处,或头重,或头晕,或头皮顽厚,不自觉知,或口舌不仁,不知食味,或耳聋,或目痛,或眉棱上下掣痛,或鼻闻香极香,闻臭极臭,或只呵欠而作眩冒之状。头风痛在一侧者,名偏头风。两太阳连脑痛者,名夹脑风。头风而见头面多汗,恶寒者,名首风。《杂病源流犀烛·头痛源流》:“头风之症,素有痰饮,或栉沐取凉,或久卧当风,以致贼风入脑入项”。指出了头风发生的原因与风邪入侵有关,病因是因风寒、风热侵袭,或痰涎风火郁阻头部经络,使气血壅滞所致。
随着工作和生活压力增大,头痛症人数在不断攀升,给患者的正常生 活和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目前,治疗头风痛的中药多为内服汤剂,不仅比较麻烦、组分复杂,而且效果欠佳。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施药方便、疗效好、疗效快,治疗头风痛的搽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由下列药材与浓度为53%的药用乙醇1000毫升配制而成:天麻55~65克、三七45~55克、灵芝45~55克、薄荷45~55克;其制备方法是将上述药材洗净、烘干,粉碎后置于渗漉罐内,加入上述药用乙醇浸渍24小时,收集漉液。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为:天麻60克、三七50克、灵芝50克、薄荷50克。
上述技术方案中,天麻,性味甘、平,归肝经;具有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功效;用于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头痛眩晕,手足不遂,肢体麻木,风湿痹痛等症。
三七,性味甘、微苦、温;归肝、胃经;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功效,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等症。
灵芝,性味甘、平,归心、肺、肝、肾经;具有补气安神,止咳平喘功效;用于心神不宁、失眠心悸、肺虚咳喘、虚劳短气、不思饮食等症。
薄荷,性味辛、凉,归肺、肝经;具有与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之功效,用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 口疮、风疹、麻疹、胸肋胀闷等症。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结合中医內症外疏的原理,以天麻息风止痉、祛风通络为君,三七散瘀定痛为臣,以灵芝安神平喘为佐,以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行气为使;共奏本方祛风通络、安神定痛、疏风行气之保健功效。临床试验表明,本发明具有祛风通络、安神定痛、疏风行气之保健功效;对因风寒湿热等邪外侵、气滞血瘀阻滞经络引发的头风痛、头晕、头胀具有舒缓和康复保健的作用。
治疗时只需将本发明药物涂擦于患处或两侧太阳穴,即可减轻或缓解疼痛与不适;每日3~5次,7天为一个使用周期。本发明组分简单、制备和施药方便,疗效好、见效快;对因风寒湿热等邪外侵、气滞血瘀阻滞经络引发的头风痛、头晕、头胀有效率可达95%。
以下是采用本发明治疗的典型病例:
病例1
杜女士,患头风症多年;常感觉头昏沉,有胀痛感。经本发明药物治疗两次,头晕、头胀明显减轻,感觉轻松;治疗两天后睡眠情况有所好转;治疗一周,头晕、头胀消失;继续治疗一个半月,完全康复,睡眠良好。
病例2
赵先生,患慢性肌肉收缩性头痛多年;有头痛、头紧压迫感。经本发明治疗两次治疗,头痛、头紧压迫感明显减轻;治疗三天,上述症状消失;继续治疗一月,完全康复。
病例3
李女士,患血管性头痛症;在强光或暄闹环境中常感半边头痛,时有恶心、呕吐感。经本发明治疗两次治疗疼痛感消失;继续治疗一月,完全康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将天麻55克、三七55克、灵芝45克、薄荷55克洗净、烘干,粉碎后置于渗漉罐内,加入浓度为53%的药用乙醇1000毫升浸渍24小时,收集漉液,即得。
实施例2,各步骤同实施例1;其中,天麻为65克、三七为45克、灵芝为55克、薄荷为45克。
实施例3,各步骤同实施例1;其中,天麻为60克、三七为50克、灵芝为50克、薄荷为5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