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鞭影》卷四 十三 覃 陶母截发 姜后脱簪

陶母截发 姜后脱簪

【拼音】:Táo mǔ jié fà  Jiāng hòu tuō zān

【人物故事】:

晋陶丹的妾湛氏,家境非常贫寒,生了个儿子叫陶侃。

陶侃少年时因父早亡,家境竟至“酷贫”,与母亲湛氏相依为命。湛氏是位很坚强的女性。她立志要使儿子出人头地。在这种环境下,陶侃“少长勤整,自强不息”。湛氏对陶侃管教很严,并通过自己纺织资助儿子去结交朋友。后来,陶侃在县功曹周访的荐引下当上县主簿,才开始摆脱充当贱役的地位。

一次,鄱阳郡孝廉范逵途经陶侃家。时值冰雪积日,仓促间陶侃无以待客。陶侃很发愁,他母亲却想出了办法。她吩咐儿子只管在堂屋陪着客人,自己在一边忙开了。她先忍爱剪下自己的长发,去邻近的假发店卖掉,用钱买了米和酒菜。丰盛的酒宴让客人们畅饮极欢,连仆从也受到未曾想到的招待。范逵等人很高兴,告别时,陶侃又相送百余里。范逵问,卿想到郡中去任职吗?陶侃说,想去可无人引荐。范逵回去后,见到庐江太守张夔,极力赞美和推荐陶侃。张夔召陶侃为督邮,领枞阳令。陶侃也倾心报答张夔的知遇之恩。一次张夔的妻子有病,要到数百里之外去请医生。当时正值大雪天寒,众僚属都面有难色,独陶侃请行,大家都佩服他的义气。之后,陶侃即被张夔举为孝廉。靠这种身份,陶侃开始结识洛阳的上层名流,去实现他的大志。

周宣王前期,在内修政事、外攘夷狄方面,很有一些作为,造成可喜的中兴局面,可是进入中年后,渐渐地贪图享乐,不思进取,不问朝政,不关心百姓的疾苦。终日盘游在后宫之中,与女人为乐,早睡晚起。大臣有要事奏见,也找不到他的踪影。这种懒散不振的作风,在朝廷上下引起了种种议论。

宣王的正妻姜后,是齐侯的女儿。她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贤惠有德,遵循礼的教化行事,受到大臣们的尊重。她看到宣王经常在后宫游荡,精神委靡,大臣们议论很多,心中有一股说不出的滋味。她想对宣王进以忠告,但又鼓不起勇气。一天上午,太阳已经很高,宣王还在睡觉,不去上朝听政。姜后犹豫再三,忍无可忍,就脱下头发上的簪子和玉制耳环,呆在后宫的永巷中,好像自己有罪听候君王处置的样子。她请负责宫廷中君王和后妃饮食起居的傅母传言给宣王说:“姜没有才能,淫乱之心,今天显露出来了!因而使得君王失礼,很晚才上朝听政,让大家都看见君王乐于女色而忘记道德。这是妾的过失啊!如果乐于女色,必好奢侈,贪得无厌,这样就会兴起祸乱。追查祸乱的兴起,是从婢子开始的,请君王处治婢子之罪吧。”姜后所说的“妾”和“婢子”,都是指自己而言。姜后的这番话,可以说是用心良苦了。

睡意蒙眬、迷迷糊糊的宣王,在床上听到傅母传来姜后待罪于永巷听候处治的言词,猛然惊醒,连忙答道:“寡人没有道德,实在是自己生成的过错,不是夫人的罪啊!”宣王说着,立刻起身,从永巷中接回姜后。从此宣王一改往日的作风,又变得勤于政事了。他早早上朝,很晚才退朝休息。宣王成为“中兴”之主,与姜后的贤惠、经常劝谏是分不开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