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中石:我对书法的理解

“书法”一词的意思,一直不十分明确。很早时是说写文章的一种笔法,以后转成为书写汉字的一种规范。在流传中,甚至以为如果只局限在书写法度之内会降低了“书法艺术”的高度。甚至有人认为一幅字就是一张“书法”了。应当说,不管高看一眼,或低看一眼,都不关紧要,无论怎样都与书写的问题有关。但规范、法度、过程、成果,应有所区别,本不是一回事情,笼而统之,不太合适。

如果把“书法”概括起来,无论规范、方法、书迹、评论、分析、鉴赏、考订,甚至文字学,用具等等都积聚梳理在一起,说这是一门“学问”,倒是很合适的。尤其我们不要把“法”简单说成“方法”,而理解为“佛法无边”的“法”,则可以说得过去,不会产生些糊涂观念,再不致拿着一张写成的字叫做“书法”了。

“书法”是一门有关书写的学问

书写的内容是文字,文字的展现必须解决实际问题的。如果写出来不能让人认识,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因此,它必须写的是字。写出来的字还应该尽可能地好看,否则就会大大降低了它存在而动人的力量。因此,写出来的字必须正确、美观。

怎样才能正确美观,就需要从许多工作方面进行考虑。比如字的形体、字意的组合、辞意的合时合体。字的形体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书写内容,在历史上有成功的规范,历史上早已经有了评定,我们对于这些都不能粗疏任意。

到底“美”“不美”,不由我们来定,历史的眼光不能,忽视,发展的眼光不能迷惘,人类社会必然有明晰的看法。……

因此,铺开来看,我们现在世界上所存在的学问,一点瓜葛都没有的学问几乎没有,对于一个文化人来说,这许多的学问,不能是无用的。当然有些是距离近的,有些是更直接的。诸如文字学、文学中的诗、词、曲、联,字体书体的历史、美学、哲学、品鉴理论、行款格式、称呼仪礼、甚至纸墨笔砚都有许多讲求,都是些必不可少的知识。

还要说到“法书”,这确实指的是通过“书写”而形成的“书迹”情况而说的。过去对比较“好”的书写作品作出称赞,说这是一件“法书”,意思是说:这是一件可以作为“法式”,作为“榜样”,可以作为学习“范本”的作品。这种“作品”之所以被称作“法书”,说明它本身已经是一件很有价值的“艺术品”了。在这种意义上说,“书法”是关于艺术的一门学问,通过这门学问的研究,要求有所“落实”,当然要落实到“作品”之上。因此,应该说这是研究这门学问很重要最直接的一个落脚点。学问的发展,越来越细,越来越深入,表现的侧面越来越多。要求把许许多多的方面都集中到一个人身上,很不现实,社会在进行着各方面的分工,应该互不偏倚,互相尊重,从不同的方面集中成一门学科的研究,必会取得很好的成效。尤其把“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实际感受经验结合在一起,一定会在相互印证参照中得到更全面的收获。

关于“书法”实践的问题

我每每说,汉字是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汉文是晶体结成的串珠。现在再说一句,“书”是“串珠”之外的绚丽“光环”。至于如何能使文字得到展现,如何使“书法”的理论落实到实际中去,则必须要有展现的能力的问题。关于“学”与“练”。人们常说,在练字,“练”就是自己在实践中摸索成功。自己不断实践,要用“功夫”。“功夫”就是“时间”的积累。一个人的生命时间不是无限的,做了这个,就占用了其他,充其量能有多少呢?再说每个人的时间都差不多,“功夫”岂不大家一样,成就应该是差之不多。但事实上的确优差之间距离极大。所以我不太同意下“功夫”去“练”。“练”不得法,很可能是重复自己的错误。当然,必要的时间是必不可少的,但,用的“时间”越少而取得的成绩越大,才是最“合算”的“生意”。“学”则是把人家已经公认为成功的东西拿到自己手中来,不必自己去摸索,费事的不要,错误的不要,专拣好的拿,这是多么“合算”的事!当然,首先要能辨认“好”“不好”。肯定一开始自己是无能为力的,必须听一听社会历史的意见,不需要独特的偏见,而要听公允的社会历史的共识。“取法乎上”,是“便宜”的路程。认定目标之后,就要一点不差地把对象完全拿了过来,就是纹丝不改惟妙惟肖地学到自己手上来。这样,第一“炼”好了你的眼睛;第二“炼”好了你的手,看得既准,看到了就能写得出,你的书写能力就了不起了。可能要写好一个字是很困难的,但只要会写这一个字,第二个字就容易多了。能会了两个字,以后的第三、第四,就步步容易多了,会上十来个字,差不多许多字就都会了。这种“先精而后深”的规律,是给能够抓住第一个字的人准备的,与那种从来都是一摸就过的人无缘。这种“学”的方法,大家可以试试看,如果真能写好了四、五个字,结果其他都不会了,可以推倒这种“学”法。不妨“上”一回“上当”,试试再说。总的说来,不“学”光练不行,太费“功夫”,“学”而学不死,一定结果是“不死不活”;所以“学”必须“有实效”,抓死一个,越抓越多,“学”得虽“少”而“会得多”;这是“学”中最“便宜”、最“合算”的方法。“书法”实践,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只要想达到一般的水平,是人人可及的。以上只是我一些很幼稚的肤浅的看法,说出来请专家朋友们指正。我希望“书法”这一学科,能够从各种学科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并能够为各学科提供方便,在社会的发展上焕发出她应有的光采。

转载声明:本文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0)

相关推荐

  • 古人写的字不一定都是好书法,例如:

    可能在大多数人头脑中,认为古代留下的墨迹都是书法很好的墨宝,以为古代人每天用毛笔写字,写得最差的也比我们今天人写得好.书法学中有个专业术语叫"法书",有时也称作"法帖&q ...

  • 书法是个慢功夫,没有十几年的刻苦,写不出这样的好字!

    书法是个慢功夫,有多慢?就像一棵大树的成长而年年积累的年轮.一轮又一轮,增加的不光是书法的熟练,更是对书法的认识,笔下的真功夫.等到有一天,书法的"年轮"够了,自然也就成熟了.功到 ...

  • 她是欧阳中石弟子,书法古朴俊雅,被赞传统书法顶梁柱!

    大图模式大凡成大事者,必是非凡之人.当代美女书法家苏泽立,出身书香门第,她爹是当今大名鼎鼎的书法家苏适先生,所以说,对于书法艺术的研究,她从小就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不仅如此,她还是当代书法大师欧阳中石 ...

  • 田英章浅议欧阳中石与启功书法

    本文只是为了艺术,因此权且简单地谈一下自己的拙见,仅供诸位参考.  启功和欧阳中石先生他们首先说应是学者,其次才是艺术家,他们的学识远远大于他们的技能.  我对启功先生的专业了解的不多,但书法应只算作 ...

  • 傅山对书法的理解高在何处?

    傅山作为明末清初最伟大的书家之一,曾提出过对书史影响深远的"四宁四毋"审美理论.--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 在晚明时期,也是傅山的青壮年时期,大多文人还在 ...

  • 田蕴章批评欧阳中石,启功书法水平很一般

    (导读:田蕴章曾经在很多视频里,批评欧阳中石的字,根本不值得那么高的价格.还批判大师启功的书法水平,实在是一般.) 图文推广 田蕴章批评欧阳中石,启功书法水平很一般 如今以丑为美的书风,几乎都是由著名 ...

  • 徐渭的书法为什么是“一片狼藉”?看懂他的书法就要理解这三点

    提起明代的书法名家,徐渭一定是首当其冲的人物. 纵观徐渭书法,人们的印象一定是"乱石铺街"."一片狼藉",因为他的作品完全与古代经典作品不同,没有规规矩矩,缺乏 ...

  • 田英章:浅议欧阳中石与启功书法

    本文只是为了艺术,因此权且简单地谈一下自己的拙见,仅供诸位参考. 启功和欧阳中石先生他们首先说应是学者,其次才是艺术家,他们的学识远远大于他们的技能. 我对启功先生的专业了解的不多,但书法应只算作他的 ...

  • 欧阳中石:学书法不主张苦练,应很愉快地学!

    对于学习书法是不是需要苦练,欧阳先生说:"我不主张苦练.我主张学,很愉快地学.学就是获得,而不是重复.""'学而时习之'的'习',不是学了要经常地练习,而是学了要及时地精 ...

  • 欧阳中石与当代书法教育

    欧阳中石 [编者按] 著名学者.书法家.教育家欧阳中石于11月5日凌晨3时18分在京逝世,享年93岁. 欧阳中石,1928年生,山东泰安人.毕业于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书法学科带头人 ...

  • 这书法讲解通透,好理解,容易接受,吕英儒老师书法讲解视频

    这书法讲解通透,好理解,容易接受,吕英儒老师书法讲解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