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建国:东平白佛山造象题名石刻,鲁迅先生也曾研究过
辛亥革命后,鲁迅先生经好友许寿裳介绍,任职民国政府教育部。1912年初,袁世
凯担任大总统后,迁都北京,教育部自然也随即北迁。自此鲁迅也开始了长达14年
的“北漂”生活。
在北京期间,鲁迅创作了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野草》和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的大部分,以及《坟》(部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系列杂文,并翻译了大量作品。
京漂时光,也成为鲁迅学术著述的高峰期。看鲁迅日记,看至有很长时间他喜欢书
画、古籍和碑刻拓片收藏,甚至对部分东平碑刻解囊收存,在其1916年的日记中有
四次记载:
四 月一日 昙。午后往留黎厂买《张迁碑》并阴共二枚,一元;《刘曜残碑》一
枚,五角。下午张协和来,晚同至季巿寓,饭后归。夜雨雪,积半寸。
五月六日 晴。上午的二弟信,一日发()。午后大风。往p留黎厂买《刘曜残碑》一枚,一元;画象一枚,有题字,又二枚无字,二元;《郑道昭登百峰山五言诗石刻》一枚,二元;黄石厓魏造象六枚,二元;驼山唐造象一百二十枚,四元;仰天山宋造象十七枚,一元。下午以避喧移入补树书屋住。
八月二十日 晴。星期休息。上午寄二弟信(六十九)。午后往季上寓。往留黎厂买白
佛山造象题名大小共三十二枚,银四元,内二枚有开皇年号。往稻香村买食物四角。下午陈公孟来。
三月二十五日济宁州学汉碑拓本一分共十七枚 ……张迁碑并阴二枚 一.四月一日刘
曜残碑一枚……鲁王墓前二石人题字二枚,银五角。
看这些资料可知,在护国军讨袁胜利南方军民群情激愤时,北方文士还相对平静,
4月1日天气阴沉,鲁迅先生来到琉璃厂寻访,购买到名碑《张迁碑》的拓片,以便
自己研究之用;至于《刘曜残碑》的记载,弥补了人们对这一古碑了解的空白。看
史料可知,刘曜,字季尼,东平无盐人,汉孝文皇帝枝胄梁孝王河东郡后裔,历任
“郎中、谒者、太官令、朱爵司马、居延都尉、议郎、河内太守、长水校尉、宗
正、卫尉、光禄勋 。鉴于他已经是宫内大总管,位列九卿,可知书丹者水平应该高
于《张迁碑》这类的毂城长荡阴令的县级水平,可惜碑文拓片今已难见真迹,只能
凭空想象其超逸之功了。
5月6日,晴天,虽然下午风很大,鲁迅先生按捺不住对古碑的喜爱,再次来到 琉
璃厂购买碑石拓片,其中又有一件《刘曜残碑》,估计品相比上次要好,花费了一
块大洋,比上次整整多了一倍。看记录,当时鲁迅家的佣人工钱仅仅是两个大洋 ,
可见鲁迅在收藏古碑刻上是不惜血本的。
8月20日,天气晴,在黎元洪继任大总统、 段祺瑞任总理 的军阀割据混战中, 鲁
迅先生于此天下午无奈地来到再次来到 琉璃厂,一番选择后购买了白佛山造象题名
大小共三十二枚,一共花费了4块大洋。鲁迅先生在日记中写明有二件表明开皇年
号,可知他对白佛山造象有过较深研究,只是至今没有看到有关成果,实在是白佛
山造像研究的一大憾事。
12月31日,到了新年最后一天,应该是放假了,鲁迅先生在家中无事,于是对所存
碑刻拓片予以分类整理,其中再次谈到收藏的《张迁碑》和《刘曜残碑》,可见他
对这两件石刻拓片的珍视。这里没有提到白佛山造象题名,或许是他送给了朋友,
也或许是有藏家喜欢他交流了出去。
看有关史料,山东石刻拓片在明清时期最大的收藏家刘喜海 是“浓墨宰相” 刘墉
的堂孙,善鉴赏金石,著有《海东金石苑补遗》《古泉汇考》《三巴金石苑》等,
清末民国初年 琉璃厂出售的石刻拓片有一部分是其旧藏,鲁迅先生先生所买《张迁
碑》《刘曜残碑》、白佛山造象题名不知道是否出自刘家,但能辗转由东平流传到
北京,足见在金石界这几种碑石拓片的不俗分量。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石刻的文化有的仍在,有的已成为书本的记载而真迹无存。
看鲁迅先生在京期间,有480次去琉璃厂,主要在游览之时买图书、碑帖,仅可记
的就有3800多册,其中既有在军阀统治时期的掩人耳目,也有他内心对学问的爱好
和追求。大海不是一水汇聚而成的,高山也不是一石垒起的,文化大师更不是一日
长成的,看看鲁迅先生在京的勤奋博学,我们每个人都会知道成长的远方在脚下。
(作者,颜建国,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宋元文化研究专家,系中国散文学家会
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数家报刊专栏作家,著有《元朝东平学派》《苏轼与东
平文士考析》《文宗义脉》《春风有约》《家乡的石板坡》等专著。本文由作者独
家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