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都气炸了!“炸”肺真的存在?

来源:金华佗

“炸”肺真的存在

前几天很多媒体都发布了一条消息,“广州小伙打个哈欠,肺竟然炸了,身体一半血都流光”,讲的是一个23岁瘦高的小伙子,值夜班过程中,打了一个大大的呵欠后,感觉剧烈的胸痛,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经医生初步诊断为气胸。在闭式引流排气过程中,发现有出血症状,抽取出大量新鲜不凝血,后通过CT辅助检查,确诊为“自发性气血胸”,由于肺大疱在特殊动作下,内压增高破裂,附带损伤血管引起。紧急行“胸腔镜右侧胸腔探查止血术合并右上肺大疱切除术”,经进一步治疗后,病人终于转危为安。
本例“自发性气血胸”,由于伤到了较大的血管,出血量比较大,临床数据中类似的严重病例比较少,仅占“自发性气胸”的2~5%,绝大多数的自发性气胸仅伴少量或微量出血。
曾有新闻报道,杭州一位45岁的女士在教育孩子时气得直跺脚,嘴里还不停念叨“我的肺都快被你气炸了!”突然间,她感到胸前一阵剧烈疼痛,双眼发黑,不能深呼吸,经查,右肺破裂引起气胸。
西医治疗气胸,对于轻症无胸闷、气短者,可采用卧床休息, 吸氧的方法;有胸闷、呼吸困难者多采用针吸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术,将胸膜腔内气体排出;重症患者,以及经吸气引流依然漏气者,需采用VATS肺大疱切除术、肺尖可疑病灶楔形切除术、机械性胸膜固定术等手术治疗。

中医角度看气胸

气胸,多数情况属中医“肺胀”、“肺痿”范畴,由于长期体弱或运化不良,引发肺气阴两虚,同时因和脾肾两臓虚损互相影响,从而导致肺气壅滞、胸膺胀满、咳喘损肺, 用力努责至创伤肺膜为病,临床表现为喘息气促、咳嗽咯痰、胸部膨满、闷堵如塞,严重者并发唇甲紫绀、心悸浮肿,甚至出现昏迷,喘脱。
中医理论对“肺胀”、“肺痿”的认识,是逐步深入和发展完善的:
《黄帝内经·灵枢·胀论》“肺胀者,虚满而喘咳”,指出肺气虚而引起胸闷和咳喘。
《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寸口脉动,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因肺气壅滞不行,出现肺胀胸闷,身体在调气血以自救。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咳逆短气候》“肺虚为微寒所伤则咳嗽,嗽则气还于肺间则肺胀,肺胀则气逆,而肺本虚,气为不足,复为邪所乘,壅否不能宣畅,故咳逆短乏气也”,说明肺胀的一种发病机理,由于肺气肺阳为寒所伤,引起气机升降失常,壅痞滞塞,出现咳喘短气的症状,类似《伤寒论》小青龙汤证。
《丹溪心法·咳嗽》“肺胀而嗽,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挟瘀血碍气而病。”这已经是明显的气血胸症状了,病因在于痰和瘀血影响了气的正常运行。
《清·张璐·张氏医通·肺痿》说:“盖肺胀实证居多。”现在看来,气胸多虚实夹杂,但急性期为实证无疑。
《证治汇补·咳嗽》认为肺胀:“又有气散而胀者宜补肺,气逆而胀者宜降气,当参虚实而施治。”对虚实的辨证论治更加详细。
同时,参考现代医学对气胸的认识,即肺大疱基础病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对气胸进行中医分析辨证。
肺大疱是肺泡壁破裂,互相融合,在肺组织形成的含气囊腔。由于肺大疱是多肺泡合并形成,内含异常肺泡组织,吻合部分不等同于正常肺泡壁,在憋气、呵欠、外力等某些特定条件下,可能会破裂漏气,引起气血胸或肺痈等问题。现代医学把肺大疱主要分为两类:
第一种是继发于原发肺部疾病的肺大疱,如肺痿、肺痈、哮喘、肺气肿、慢阻肺等肺部基础疾病引起。这种情况属久病肺虚,涉及到可能的初发原因很多,先天不足、外感六淫疫疬、七情内伤等都可能导致。若大疱体积小,破裂的风险小,即使破裂引起的问题也小,患者可以治疗原发病为主,控制疾病发展,同时需避免剧烈咳嗽、呵欠的动作,以免大疱破裂。
临床上许多老年或久病体弱者自发性气胸病例,多属继发型肺大疱破裂。有些起病较缓,甚至症状不明显,只在做其他检查时偶然发现胸膜腔有空隙。出现突发性胸痛胸闷症状时,多和其他因素有关。
第二种是特发性肺大疱,多见于年轻人,尤其是体型瘦长的年轻人。患者一般无明显基础病,运动量少,平时身体自觉尚可。发病前多有疲劳、外力或不当极限体位等诱因,以自发性气胸发病。急期需行胸部CT以明确肺大疱的情况,必要时行手术切除。现代医学之所以把这种情况冠以“特发”,部分归结到基因层面,更多则病因不明。从中医角度看来,体型过于瘦长的人,身体很可能是土不治水、子盗母气的格局。
土不治水:《黄帝内经·灵枢·卫气失常》“肉者,多血则充形,充形则平。脾土主运化,主肌肉,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黄帝内经·素问·太阴阳明论篇》“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脾主的肉,需理解成广义的“肉”,经文里说“筋骨肌肉,皆...”,意思是除骨骼肌这些肌肉外,还应包括筋骨及臓腑的基本组织。也就是说,因脾不能运化精微,不足以生血,血虚则无以充形的不只肌肉,还有各处组织。
可以简单理解为脾弱->人瘦->肺瘦->肺泡也跟着又薄又瘦。如果把正常人肺泡壁比作钞票纸那么坚韧,脾虚的瘦人肺泡就象抽取纸那样薄而易破。
脾土既衰而不能治水,年轻人又处肾水旺盛时期,往往就会形成大家常说的“竹竿”体型,又高又瘦,男性居多。
子盗母气:人从青春期到30多岁,正是由“肾气平均”到“肾气盛,筋骨坚,肌肉满壮”的时期,这时肾气最旺,平时作息规律,适当运动,全身能得到均衡发展,身体很少会出问题。但如果生活中,很少体力劳动或运动,只有脑子在活动,肾系功能活跃,很可能会导致癸水过渡旺盛,而庚金透支于肾,引起肺气不足甚至虚衰。

中医对气胸的辨证和治疗

气胸的中医治疗主要涉及肺脾肾三臓,虚实皆有。虚证中,下面三种证型较为常见:
1.肺虚气逆证,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咳喘声微,短气乏力。治疗以补肺降逆为主,补肺汤为基础方,加降逆药材如半夏、五味子、陈皮、旋覆、赭石等。
2.肺脾气虚证,主要表现除肺系虚症外,还有神疲倦怠,面色晄白,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腻。治疗需补肺益气健脾。补肺汤合四君子汤为基础方,酌加苓术以健脾利湿。
3.肺肾两虚证,主要表现为咳嗽气短,动则喘息,胸闷如窒,眩晕耳鸣,腰膝酸软。治疗以补益肺肾为主。补肺汤合右归丸为基础方。多用参芪、杜仲、肉桂、附子、熟地。
急期肺压缩大者现多采用吸氧、抽气等西医外科治法,肺压缩小者或缓解期实证可考虑下列情况:
1.痰瘀阻肺证,主要表现为咳嗽痰多,喘息不能平卧,胸部膨满,憋闷如塞,面色灰白而暗,唇甲紫绀,舌质暗或紫,苔腻,脉弦滑。治疗需涤痰祛瘀,泻肺平喘。以葶苈大枣泻肺汤或三子养亲汤合桂枝茯苓丸为基础方,选用桂枝、茯苓、丹皮、厚朴等。
2.阳虚水泛证,表现为面浮肢肿,脘痞腹胀,心悸,喘咳不能平卧,怕冷,面唇青紫。治疗以温阳化饮利水为主。可选真武汤合五苓散为基础方,用附子、桂枝温阳化气以行水;茯苓、白术、猪苓、泽泻、生姜健脾利水。
3.瘀血阻滞证,表现为胸闷刺痛、咳时加重,痰中带血,面青唇紫,舌暗有瘀点或瘀斑。治以活血行气,宁络止痛。主方可选血府逐瘀汤,多用当归、生地黄、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等。
本方开头的医案中,采用的是手术治疗。下面的病例则是纯中医治法:
1.李某, 男, 30岁, 暴喘胸痛二小时。形体高瘦,平时易于伤风, 此次突发右侧胸痛, 气急不得卧。查体:右侧胸廓略饱满, 肋间隙无明显增宽, 语音震颤减弱, 右肺呼吸音低, 两肺未闻及干湿罗音。舌淡红, 苔薄黄, 脉浮。全胸片示右肺被压缩约50%。
辨证为肺虚气逆,治以辛开肃肺、理气降逆, 依《圣济总录》“治疗卒气喘, 紫苏汤主之”,予紫苏汤化裁:
紫苏10g、陈皮10g、大枣5枚、半夏10g、茯苓15g、桔梗5g、紫苑10g、杏仁10g、代赭石30g (先煎) 。
服三剂药后症状缓解, 再服四剂, 复查全胸片右肺已复张, 方转玉屏风散加味善后。
出自《黑龙江中医药》杂志
2.前辈丁济万一个类似气胸的医案:周左,肺胀痰涌气升,咽喉不利,饮食从鼻呛出,肺气窒塞不宣,膺胁胀痛。曾经受伤,仍有宿瘀,舌薄腻脉弦滑。颧面偏右红赤,症势非轻,急拟麻射干合葶苈泻肺汤加味(蜜炙麻黄、熟石膏、全福花、嫩射干、光杏仁、瓜蒌皮、葶苈子、生甘草、鲜竹茹、水炙桑叶皮、冬瓜子、淡竹沥、活芦根)。
本案即为痰挟瘀血证,治疗以化痰消瘀、宣肺降逆为纲。痰及瘀血消除后,肺胀即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