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倒计时 | 与多位大学校长相约问答,何谓“大学之道”?
问答
Q&A
神州
2021.05.14
《大学之道》
今天,是2021年中国全国高考倒计时23天。有人说:在中国,高考是人生的第一次大考、一个分水岭、一次转折点…高考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决定未来?答案见仁见智。但是对于十八、九岁的青年们,踏入“象牙塔”,意味着一个崭新的开始。
“何谓'大学之道’”?从大学诞生的那个时候开始,这就是各方讨论和思考的恒久热题。在世界和中国正步入“新时代”的当下,这一个问题则尤其令人关切。
《问答神州》特别节目--
《大学之道》上集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仲礼,曾任六年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他推动了中国科学院大学,从过去只招收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学生,到开始招收本科生的重大变革。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前任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 丁仲礼
丁仲礼:狭义上来说,大学的定位很清楚:传授知识、创造知识。但是如果说,对于高水平大学的期许,大学就应该是坚守社会良知的阵地,这个是最关键的。一代一代人要通过大学培养出来,并且成为社会的精英人物,他要成为一个社会的良知,至少要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2020年的新冠疫情中,昼夜坚守一线的“白衣战士”,激起了无数“后浪”对于从医的向往。有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多所医学院校线上生源普遍报满,报考清华医学院、协和医学院的上线人数,比2019年增加了近30%。
因为医学最终指向人类的健康和生命,这就要求医学教育必须“精雕细刻”。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代表着中国顶尖医疗水平的“协和”,就一直秉持着这一个理念。
王辰:医学谈的都是精英教育,协和是精英教育里面,更精英的教育。那么是不是医学界自视太高了?不是的。我们恰恰是考虑到民众的终极利益,就是健康和生命。因此,容不得这批人素养不高、不够聪明、品德不够高尚。这个教育的过程,甚至要不吝成本,培养出一批最优秀的人来。
协和的精神应当是:以现代科学为基础,而科学之外的东西,协和人也必须理解。它是一种综合的存在,这种存在的特点之一,就是诚实和朴实,它的高贵在于“朴实”中。
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
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 王辰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本科教育与世界一流高校水平渐行渐近,北京协和医学院“4+4”的教育改革话题,也被一再提及。
王辰:国际上所推崇的教学方法,是基于某个临床问题,然后把各个相关的知识体系连接到这里。比如协和的解剖学教学,当学生们去解剖一具遗体,在剌开看解剖结构的同时,老师会告诉你:这地方超声波看起来会是什么样、CT的截面解剖上什么样;剌进这地方以后,甲状腺的上、中、下动脉在哪,可能跟甲状腺手术有什么关系、喉返神经在哪里...这样跟临床密切结合来推进教学,学生就记住了,这就是现代教学法。
你知道医生最重要的是什么?医生最重要的是有悲悯之心,学儿科的一定是看见孩子就高兴的人。特别有悲悯之心、有同情心、同理心的这批人,才能够做医生。而且医生,既对品德有很高尚的要求,又要接触现实中,一些常人看起来不屑的东西:脓、血液、粪便,医生都要接触。所以医生既在情智上、思想上,必须是一个很高尚的人;同时又是一个很能够俯下身去,接触一切苦难和面对一切的肮脏、一切的腐朽、一切的痛苦。
2021年的1月,中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布通知:设置“交叉学科门类”,并在学科专业目录上进行直接体现。交叉学科成为了中国第14个学科门类。有评论称:将交叉学科引入本科教育,开展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探索,已经是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这在填补各学科边缘地带空白的同时,往往会出现新的科技爆发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
南开大学校长 曹雪涛
曹雪涛:2018年,我们成立了三个学院: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南开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南开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咱们现在实事求是说,中国本土诞生的引领性核心技术还是比较少,包括一些标志性的成果,一些重大的研发产品。这也相应地给大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怎样去学以报国?学生要有报国之心,更要有报国之能,还要有报国之为。应该从内心当中,激发自己对于科学、对于一些前沿性技术的偏爱。如果说在一个空白的领域,有所作为,那是何等快乐的事情。
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
南开大学第九任校长 龚克
吴小莉:您曾经说过,其实对于学生来说,不是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已,而是有一天他能够提出问题?
龚克:对,抓住问题,提出问题,这是最重要的。我们过去长期说,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这些问题是老师提出来的,所以学生总体上在一个被动的状态。现在我们在鼓励让学生来提问题,这不是容易的事情。
澳门大学是亚洲第一所全面实行住宿式书院制的大学。从2010年的两所试行书院,发展到现在10所住宿式书院。书院是宿舍,但不只是宿舍。来自世界各地、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被分散到具有不同特色的书院,师生们共同生活、学习,跨学科交流成为日常的一部分。
宋永华:大学的办学有教书,也有育人的功能。育人,实际上是通过日常生活。同学、书院院长、书院导师都住在书院,书院就相当于一个大家庭。比如郑裕彤书院,它的前任院长是一个著名的文学家,那么他就通过人文的方式。
吴小莉:比如说邀请莫言来讲课。
宋永华:对,邀请莫言、王蒙等。因为每个同学都有特长、爱好,这个就和书院的特长、爱好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教书、育人是全方位的,学院和书院要共同承担,但是有不同的分工。学院更强调学业,但是跨到书院这边来,主要是育人。澳门大学“四位一体”的教育方针: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研习教育、社群教育。其中的社群教育,就是通过书院来实现育人的目标。
澳门大学校长 宋永华
“凡事皆可为”,是香港科技大学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校长史维在采访中说:港科大特别强调把校园当做“生活实验室”。港科大最为宝贵的,是学生们乐于尝试、创新的氛围。
香港科技大学校长 史维
吴小莉:有没有学生提出来的实验,大胆到校董会都觉得,最好不要在校园里尝试的?
史维:只要不违法,我们都是绝对提倡,保障校园氛围,这个是我觉得最重要的,要不然我们就不是大学了。目前这一年多来,当然是有很多地方有挑战性,可是我们一再自我提醒,我们一定要保住这个最基本的原则。
我们真的有很多感到很骄傲的校友,那并不只是钱赚得最多,或者是在某些方面最有名,我们希望我们校友是真的在全世界、在社会各界,都有他个人希望的角色。最重要就是,个人要觉得这个是你愿意做的。
最近几年,随着“艺考热”居高不下,中央美术学院的招生考试题目,每每都会在喜爱艺术的人群当中掀起一阵旋风。
其中有一年的考题是:考场中,监考老师给每一位考生发了一颗棒棒糖,要求“根据棒棒糖创作色彩表达”、“根据棒棒糖的味道体验,对包装进行再设计”……
范迪安:每年我们招生的命题都让人头疼,也是非常富有挑战性的。在央美的周边都是各种考前培训班。这些培训班有个不可避免的弊端,就是它用应试的方法来进行训练。
一个批量化的考前教育,对于选拔人才会有些妨碍,这样不是很科学。因为我们要选拔的人才,确实需要有比较深厚的基础,但更重要的是,要考察这个考生具备不具备“全面思维”的基础能力。我们也不是要求所有的考生都变成全面型人才,人才还是要靠学校来培养,但是这个苗子要比较正。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范迪安
范迪安:比如我们2019年的考试,因为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以听到《我和我的祖国》这样的歌曲。那么我们就想,考生们在进入央美前,应该具备一些把“我的”和“我们的国家、社会”联系在一起的能力,所以我们就出了一个《我的》系列。这些考题你说很刁吗?也不是很刁难学生,它是比较开放的,是可以激活学生思维的。
吴小莉:这样招进来的学生有什么不同?
范迪安:我觉得学生的思想活跃程度很明显提高了,而且对艺术的理解比较正确了。因为要培养艺术家,不是培养一批会画、会设计的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