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 '豆豆三部曲' 之 '路径',续上篇
线索二: 罕见“ 路径 ”(作品中的人生轨迹)之 “觉 ”……
同上篇,所涉情节简言之,仅以此中线索,从原著、人生、个体之自发展等角度,意在抛砖投石以期共觉之……
'豆豆三部曲':《背叛》、《遥远的救世主》/《天道》、《天幕红尘》,其中的古言、禅语、哲文、隐喻多多,且晦涩难懂!若徜徉其中,难免深陷“金句良言”而“言语道断”!其实,如果把所涉字、词、句、人物、情节、对话等,当成叶子农“撒豆成场”里的各色豆子撒出来,那就真应了他所说:
“不管你连出什么,都是真实的、有根据的。”
- 正所谓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所得(到)、所谈(事)、所叹(道)……无论“事于到”还是“事于道”都真实而有根据,但是掺和一起还是一锅粥!因此只能跳出来,不止于到,不陷于事,不论于道,以作品人物之人生轨迹,即“ 路径 ”为线索,罕见“ 路径 ”之 “觉 ”,觉知脚下路径,才能更好调整、应对及发展……
先看《背叛》,通篇下来,矛盾冲突为三部曲之最!从人物发展之“路径”看,又是那么的反讽:“争而不得,非争有得”……
- 宋一坤,以“智”谋局,蓄意争财终不归,于其个人来说是争而不得;对过的刘东阳、黑手党们处心积虑的各种争,最后也是争而不得;夏英杰倒追争取美好两人世界 ,最终还是失去了他,也是争而不得;被定性为“不净不足”的方子云,欲“争财救诗”终躬身入局,虽促成了诗集出版,但身已死、财已空又谈何救诗?还是争而不得;出场不多又一直折腾,处处争范儿的邓文英最后破产,也是争而不得;而反观叶红军、王海、孙刚、小马、高天海等,基本是跟、靠、被之节奏的被动“非争”者,却是皆有所得(详见剧尾这些人的相关交代)。是不是嗅出了点儿“文化属性”的味道了?看来丁元英一定是看了《背叛》后才得出的“文化属性”见解!呵呵……皮一下先,这个以后会深挖一下!
- “争而不得,非争有得”很真实、也很现实,那还争否?
- “争否”?向内看,在于“意”,即意欲何为的“意”,可以理解为意图、意向、意思或目标导向等,但多为一时之意,长久不了;向外看,又被在外“通”所诱导催化,即“条条大路通罗马”的“通”,可以理解为“可能性”,多为貌似之通,真伪难辨!
- “意”与“通”一内一外,互为缘起,而望“如意”!比如:缘其“通”而起“意”,起“意”而行“有为法”(即“争否”),而生“本来果”(即“得否”)。其实“非争”也是一种“争”,都是起意 而望 如意 而行的“有为法”而已!心猿意马,意似奔马之瞬变莫测,多为心之欲向,不觉之,则“起意”不由人;再者,由于外在“貌似之通”的充斥,往往一叶障目而更恣意妄为!不见本来,则“如意”也不由人!故,不觉“意”、不见“本来”,争否?得否?都不由人,总是如提线木偶般被莫名的操控、左右、摆弄、纠缠,懵懂地来过一场不由己的人生!
- 而“得否”?更多为“本来果”的客观呈现!从主观上来说,就是不一定“有为法”出“如意果”,也就是“不尽如人意”!故“万事如意”也只在祝福里,才有《金刚经·应化非真分》: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 比如:林萍“意”在名、利、情三丰收的“貌似通”之“争”,却未见其“所抱大腿”之“本来”,莫名被甩进国外泥巴里,虽得出国却难得“如意”!其“争”如梦幻泡影般的破灭,却来自于好友“善意”的找寻,反成了其眼里的“故意”,甚至“恶意”的打脸时刻……“不尽如人意”的“本来果”之蝴蝶效应又催化了方子云的决意赴死和宋一坤蓄意之举的暴露……
- 此为罕见《背叛》之“意”的世界里,所望所走“ 如意”之路径!多“当如己意而好恶而争斗”, 不“ 觉 ”之,只能在恣意地“自由”海洋里随波逐流而不由己(当然乐于不觉也是一种幸福)!
再看《遥远的救世主》/《天道》为流量之最!玄言、论道、思辨、妙语多多,吸引了太多的关注、推崇、争议及解读……跳出来,还是以人物发展之“路径”入手,总结为:“如实者不一,如是者不移!”
- “意”是“想怎样”;“是”即“承认、认为、认可怎样”;“如意”即按己意想怎样就怎样;“如是”即按认为的怎样而怎样;“如实”即按事实本来怎样而怎样!“如实者不一,如是者不移”即如实者不会一成不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是者 则 是非 之间坚定于“是”而不移于“不是”!如下:
- 芮小丹自杀后警察上门问询时的丁元英原话:
“我只讲事实,不认为。”
- 可见丁元英是“如实者”,从不说“我认为”;不计得失而该停则停(德国私募项目的戛然而止);对欧阳雪指定股票担保而不惜违背诺言;对芮小丹示爱的拒绝后又接受;对韩妻借钱的里外不是人而从容不迫;对馄饨摊二次收费的不纠缠而直接付;对赶赴追悼被拒绝后的坦然接受……皆为“如实而不一”!再加上韩楚风(此无以为凭正是一凭的过筛子)、苏逸文(伯爵“落井下石”实为“居安思危”式的如实接近了解)、周剑华(对林雨峰的先拒再心理按摩最后给枪)、沈楠(边让吴成祥围着,又如实划好“安全区”)共五人都是“如实者不一”!
- 再看“如是者”多多,最典型的是芮小丹与林雨峰,先看芮小丹原话:
“我就应该是我,为什么你非得让我不是我呢?” “只有我自己觉到、悟到的,我才有可能做到才是我的。”
- 可见芮小丹“完全人格独立出来”的“我”(如我是)出口频率之高,明显的“如是者”!初见丁元英时,如是职业判断而不移于“花天酒地”的不舒服;如是母国主流渴求而不移于“异国边缘感”的奢侈;如是“以脱告白,当来则来”而不移于“女人那点兜圈子的套路”;还有“当去则去”的细节:第一本能反应与丁元英通话里的“听着,别打断我……”;自杀前后的“黯然自语”及“五不”后事处理,都是“如我道别是、如我无用是”而不移于、不屑于任何劝阻、嘱咐、亵渎等。说好听点儿是“任我是的潇洒死”,实际上却是丁元英万里送身共勉“耶路之恸(最如是者敏感地)”也拉不回来的“作死”……
- 再看林雨峰,“只有矛,没有盾”,如是而霸气十足的六字“进攻”旗帜,心知肚明败诉后只能屈从却不移于“屈从”,宁可巧妙憋死,依然以此进攻如是:
而林雨峰的微妙之死更激化了有识之士针对丁元英个人的痛斥。
- 还有肖亚文(“随缘惜缘莫攀缘”的“伪”如实者,“伏线千里”的真如是者,不移于、不屑于、甚至摧残之的咖啡屋“老手”套路纠缠)、欧阳雪(如是餐馆生意及情义的“精神支撑”而不移于“破格施舍”及“敲诈勒索”侮辱性)、芮伟峰(如是“私欲俗念” 而 不移于“丁元英之沉默”而“保密 邮寄”的二次伤痛甩锅)、郑建时(如是“正果”而投不道德动机票,而不移于“非皈依”之举)都是“如是者不移”!至于“扒过井沿儿”的三人,冯世杰从他退股时“股权转债权”看,有那么点儿“如实”的意思了;叶晓明却如是“有限判断”的可控性,而不移于“超乎想象”的不可控风险 ;至于刘冰,陪其两年多的“宝马”正是意似奔马望“如意”的隐喻,跳楼更是隐喻“如意者”在“意”之世界的罔替沉沦……
- 此为罕见《遥远的救世主》/《天道》之“事”的世界里“或如实或如是”的两条路径(“事”可理解为行有为法的作业场)!
- “实事求是”,伟人简单四字道破世事之玄机,有人如实做事难有是,有人如是做事难言实!而井沿儿下的人,却依然沉沦于“意”而望“如意”!哪个路更好?鞋合不合脚,自觉自知……
最后《天幕红尘》为题材独特、宏大之最!表面上涉及红、白二元世界之互辩互渗;里层扒开是血淋淋的“传媒舆论”阵地对民意的蛊惑、操控、玩弄及争夺;其实还巧妙暗藏着一整套的方法论,即针对“或如意、或如是、或如实的众生之态”,处方为“见路不走”的操化之法,所以通篇下来絮絮叨叨、深入浅出、绵里藏针、似是而非!比如对“见路不走”的理解,真有那么深奥么?不如简单点:不着于见、不着于路、不着于走否;就是简单地先停下来,才能不惑于“意”与“通”;觉“自以为是”才能不受制于“是”(是内由得了);再出离于“实”/“事”(事外有自在),方知“在”而开天眼,也就是立地成路:独立自主之路!为什么呢?看如下:
- 先来一轮人物路径角色的形象重置:教员:叶子农;教程:见路不走;教学宗旨:出离;教学目标:独立自主;教学案例:红川劳务事件、久悟杠子面、纽约对赌及后续、回国应讯、汉奸婆事件及后续、“以命表态”事件及后续……;教学名场面:“撒豆成场”及多米诺骨牌之复盘;差等生:罗家明、布兰迪;明徒:老九、方迪;暗徒:戴梦岩、张志诚、奥布莱恩、乔治、沈彪;顽徒:林雪红、沃尔斯、张立波、郑楠;
- 再看三部曲关键节点(隐喻)展示:《背叛》里黑手党与“罗马之通”;《遥远的救世主》/《天道》里诸多德国场景 与 “罗马终结者”,然后是“绕道耶路撒冷”与“耶路之恸”;最后是《天幕红尘》里的“柏林之统”与梦姐的“梦断巴黎”及教员的“以命表态”!
- 最后看咱家伟人思想之精髓:“群众路线论”对应“如意”之望;“实事求是论”对应“如实”与“如是”的对立统一,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独立自主论”即可持续发展之自在路径!
此为罕见《天幕红尘》之“舆论”的世界里,探寻“独立自主”之自在路径的必要性!
这是一个符号、一个标志,让她深深地刻在了记忆里。她突然觉得自己很渺小,因为操纵这一切的竟是远在纽约的一只老人的手,而她与怒骂她的观众都只是这个老人要教训一下叶子农的连带效应,她与观众连个角色都不是。
“叶子农之死”实为警钟长鸣……从天幕庙堂到红尘江湖,从心猿意马到一心一意,从彼岸的自由世界到这里的自在自主,“豆豆三部曲”四条路,觉否?知否?在否?……也是叶子农常说的“人的那点事儿”,还有他接引的那句话:
已有的日后必有,已行的日后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