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自己
图文/网络 整理/大连人的图书馆
我的大半生可以归结为:“无知的童年是快乐的,青春年华是苦涩的,三十不立,四十大惑,五十顿悟,六十写作…”往事不堪回首,但往事并不如烟,还是留下许多弥足珍贵的记忆。 对于如烟往事的回忆是退休后的功课,直至今天我才“长大成人”。
平安健康就是福,我们这代人历经磨难,好不容易落实了政策,却已力不从心。不惑之年的我却经常困惑,只能跟着感觉走,学着潇洒走一回。我曾经总是仰视社会名流的高官厚禄、名利双收,敬佩成功人士的事业有成、流芳百世。
于是,我变得自卑,经常自责,抱怨命运不公,生不逢时,无奈自己的不争,为蹉跎的岁月痛苦,为自己没有奋斗而悔恨,我整日怨天尤人,情绪低落,甚至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并就此以为幸福是遥不可及的,只能是此生永不能实现的梦想了。
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是叔本华的一段话——人生就是欲望和满足的交替,欲望满足了便会无聊,满足不了便会痛苦,人生就在无聊和痛苦中摇摆。“知足常乐”让我顿悟。已近夕阳,不能再做“加法”了,而应做“减法”了,要学会放弃,人生永远只能顾此失彼,有“失”才有“得”,换种活法吧。
岁月无情催人老。近年来,不少长辈、亲友、同学故世,更让我明白生命的脆弱,我亦格外怀旧,注重亲情和友情,学会善待自己、珍惜生命。“生也有涯,能力有限”,我不再做勉为其难的事情,一切顺其自然,只求在剩余的岁月里少留遗憾,开心就好。
幸喜自己五十顿悟,略知天命,在后来的日子里,我都能坦然地面对生活赐予我的一切,无论是苦还是乐。我虽没有可以炫耀的功名成就,但我庆幸有个温馨和谐的家庭,夫妇恩爱,子女孝顺,生活简单而不平淡,宁静而不寂寞,全家老少平安、健康,这足以让我知足常乐、笑口常开啦!生活仍在继续,相信只会越来越好,这就是我的幸福生活了。
优雅地慢慢变老
年少时,看日升日落、草长草枯、花开花谢、春去秋来,从未有过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岁月匆匆、一去不复返的惆怅。真的以为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流逝的日子会重新再来。因此,恣意享受着童年的快乐,挥霍着青春的美丽,日子永远是如此漫长,永远也过不完,自己永远是个长不大的漂亮女生…… 后来,自己成了人妻,做了人母,每天在工作中忙碌,在家务中周旋,在琐琐碎碎、碌碌无为中耗尽了青春,磨损了美丽,我还浑然不知,仍然木知木觉地在别人的赞美声中沾沾自喜,自我陶醉,总以为自己依然年青,依然美丽。直到多年前的那一天,女友无意中流露出怕照镜子的恐惧,我的不老美梦才被惊醒。
这几年,无论从容貌、举止、神态、体力、精力乃至心智更是发现自己衰老的迹象无处不在。再看看久别重逢的长辈和同龄人,家庭境况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唯一相同的是他们都在逐渐变老。 人生经不起转身,转身即是经年。大自然的规律是不可抗拒的,说到底,美丽易碎,岁月有痕,人人都会变老,只是迟早而已。既然,岁月总会在脸上留下难看的痕迹,老态总归要不请自来,无法抵制,为何就不能笑对人生呢?无论变老是如何一种滋味,我们这些正在变老的人们,必须乐观地看待岁月留在我们身上的印痕,让暮年的自己人老心不老,保持年轻的心境,这也许是拒绝忧伤的最好方式了。 马克﹒吐温曾说:“有皱纹的地方就是曾经有笑容的地方。”在经历过人生该经历的一切后,纵然有沧桑,纵然有皱纹,即便是风华不再,我也一定要优雅地老去,做个有风度的老人。
让心灵去旅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曾经是我追求的目标。我们这一代人,工作后一直是既无钱也无闲,整日忙碌,穷其一生。退休后,老眼昏花,力不从心。读万卷书只能成为梦想。但我还是信奉“开卷有益”,选择经典作品,慢慢阅读,细细品味,其乐无穷。我去老年大学上课,为自己“充电”,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如今交通发达,世界正在变小,在健康状态尚可的条件下,有点空闲,想行万里路还是力所能及的。
近年来,旅游成了我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游览长江三峡,到出生地重庆故地重游,去南京寻访故居唤起童年的回忆,去朝拜灵山大佛,游览苏州园林、太湖风光,凭吊名胜古迹,寻找历史遗迹。夏天去青岛、蓬莱等海滨避暑,冬天到三亚租房过冬,历时百日,像侯鸟一般冬去春来。我选择的旅游方式是“自由行”,看什么?玩多久?都由自己作主、掌控。随心所欲地游山玩水,这样地玩才叫“爽”!
只有心境淡定地“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你才能沉浸在大自然地静美之中,至乐在山水草木之中,才能玩出意境、品味,真正感受到旅游的快乐。 岁月无情催人老是不争的事实,只能用乐观的心态抵制“老态”的无处不在了。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雨艰辛后,晚年时分,风平水净,得失俱存。更应善待自己,珍惜今天,少留遗憾。快乐要靠自己去寻觅,去寻访名山大川,与山水相拥,亲近大自然,纵览低回,凭吊怀古,向快乐出发,让心灵去旅行,谁说银发老人不时尚?!
夕阳下用“心”写作
退休多年的我,一直过着随遇而安、顺其自然、自得其乐的生活。 我也会在心血来潮的时候,用笔抒情、用字说话,写一些自我欣赏的文章,我称其为“自说自话”。这些文字来自心灵,真实、自然,我要保留下来,孤芳自赏的。 般悄无声息地从我身边流逝,本来就是似水年华嘛。
2004年偶然中拾笔写作,因为处女作的发表让我欣喜若狂,我居然在退休后找到了自信,让走进黄昏的我能对自己说:“我能”,我不愿放弃来之不易的成果,我在夕阳的余晖下捡拾海边的贝壳,如果不抓紧,大浪很快就会卷走这些遗留在沙滩上的宝贝。况且天黑眼花,大浪淘沙后被埋没而又幸存的宝贝,我还能捡到多少呢?我怕!
我的心态不免变得浮躁、功利起来。尽管发表作品对我而言是如此艰难,但我无法放弃,这一年我用心写了十几篇文章,发表了心情昂奋,杳无音信又心情郁闷,写作的过程就是“痛并快乐着”。
2004年对我而言是急于表达的一年。希望给碌碌无为的自己找到新的“出路“。 2005年是我“行走”的一年,半年漂泊在外,写的很少,因为对如何写?写什么?有点茫然了!2006年我甚至想放弃写作,但是人到老年,深埋在记忆深处的东西时常会飘然而至,奇怪的是它总会在霎那间消失殆尽,想抓也抓不住,这让我非常惧怕。我担忧日渐退化的记忆使许许多多流年碎影会随风而逝,消失得无影无踪、无声无息,就如梦境一般,瞬间破灭……这几年,我的心态平和了许多,文章能否发表已经无所谓了,只是觉得渐渐淡忘的记忆碎片如果不用文字留存下来,我怕那些童年往事、我们经历过的风雨、坎坷、苦难历程,真的会“往事如烟”,我真的怕!
我此生有缘相识、相伴、同行的亲朋好友,他们千姿百态的人生经历都是一本精彩的书,值得用笔墨文字记录他们的苦乐悲秋,留下弥足珍贵的记忆碎片。 既然,我将写作当成欲罢不能的倾诉,今年,我选择上网,希望我的文章有更多人阅读、共鸣,至于谁在听?谁会听?那只能听天由命了! 五年前的偶然拾笔写作,竟然改变了我平淡如水的退休生活,这恰是我始料不及的。虽然,心存“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的愿望,但毕竟老眼昏花,力不从心。
正因为“已近黄昏”,我更应借助瞬间即逝的余晖,用心寻觅值得挖掘的宝贝,用笔墨文字留下弥足珍贵的记忆碎片,拾起前尘往事,记录人世间的苦乐悲秋,否则我一定会抱撼终生的。 年过花甲的我对自己说“我能”!用“心”去写,用作品说话,这也许是我余生最大的欣慰了。
暮然回首:祖籍江苏常州,出生在重庆,成长在上海,工作在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