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圣就是厉害,随手写的书信,都美的不像话,赶快收藏!
传世的王羲之手札就像那些扣人心弦的跳动的音符,令无数书法爱好者为之着迷,其对书法学习的重要性,也已经不需多言。本文汇总其中的代表,不多说,请细细体会。
释文: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顿首!
《丧乱帖》是王羲之晚年的作品。此帖创作时,他的老家山东琅琊正处于战乱之中。王羲之被迫离开北方,迁居南方。当获知祖坟被毁,异常痛苦,便给朋友写了一封短札。“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行笔和心情融会贯通,先行后草,时行时草,可见其心情由压抑到激动的剧烈变化,体现了书法的至高境界。
释文:得示,知足下犹未佳,耿耿。吾亦劣劣。明,日出乃行,不欲触雾故也。迟散。王羲之顿首。
《得示帖》风格遒美,有张有弛,笔法高妙。草书几字,淋漓畅快,将字的结构美发挥到极致,寥寥几个字,足以征服世人。
释文:二谢面未?比面迟承良不静。羲之女爱再拜,想邰儿悉佳。前患者善。所送议当试,寻省。左边剧。
《二谢帖》作品中线条轻重变化较大,整体安排比较大胆,整体区域有明显的虚实对比,更加有波澜、感染力。现为日本皇室收藏。
释文: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顷遘姨母哀,哀痛摧剥,情不自胜。奈何、奈何!因反惨塞,不次。王羲之顿首、顿首。
《姨母帖》是王羲之早期的行书,笔法高古而平正,显得沉厚、大气、浑穆。
释文:九月十七,王羲之报,且因孔侍中信书,想必至。不知领军疾后问。
《孔侍中帖》与《频有哀祸帖》共一纸,第一行厚重又精致,厚重沉着还经典,在活泼的行书笔意中还带着凝重感,每个字都很经典紧密还不散,大气开张还精致,有行气感,充满动感,给人一种妍美的艺术效果。
释文:忧悬不能须臾忘心,故旨遣取消息。羲之报。
《忧悬帖》大气厚重,是王羲之的典型。写王羲之最忌讳写娟秀,“忧”方向,“悬”字方向,有着明显区别,犹如“卯榫”关系,但无论怎么歪、斜,都行气贯通。
释文:频有哀祸,悲摧切割,不能自胜,奈何奈何!省慰增感。
《频有哀祸帖》第一行主要靠单字距离去调节疏密关系,“不能自”三个字联写在一起。三行的距离关系,有单字、有组合的应用。尽显大气疏朗。
释文:此粗平安,修载来十余日,诸人近集,存想明日当复悉来,无由同,增慨。
《平安帖》用笔峻利,沉著潇洒,俊宕清健,结字丰满,尤其是尖笔的起讫牵带,丰富多变,饱满完整,实为行书楷则。王羲之的新体行书,除了摆布黑色点画之外,也照顾到白底的空间,把这两者安排适宜,悠游于二度和三度空间,使得点画荡漾空际,回互成趣。
释文:羲之白:不审、尊体比复何如?迟复奉告。羲之中冷无赖,寻复白。羲之白。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
《何如帖》又名《不审尊体帖》,此帖与《平安帖》、《奉橘帖》共一纸,现在台北故宫博物馆藏。此帖尽显尊贵高雅,宫廷优雅的气象,其线条健丽,刚劲,富有神采,能够感觉到其笔画的高贵,如“尊”字给人一种昂首挺胸的感觉,神采奕奕。
《奉橘帖》主要体现收和放的关系,笔画简介而巧妙,字数少,整体显得很舒朗大方,爱好者临习可适当放大。此帖现为台北故宫博物馆收藏。
释文: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快雪时晴帖》是王羲之写给“山阴张候”的一封短信,笔法上方圆兼用,圆多方少,沉着厚重。前面速度慢,后面快一点。此帖或行或楷,动中有静,形成一种特有的节奏韵律,每一个字都表现出那种安静悠闲的意境。
《初月帖》是王羲之留存至今最好的书帖之一。和王羲之其他草书比较,具有古意,可能是较早的作品。此帖用笔、结字和章法都有很多特点。此帖的错落跌宕、变幻莫测的整个面貌,同当时人们追求自然潇洒的社会风气有关。
以上,请爱好者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