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背诵一百首长诗,就是聪明孩子吗?除了记忆力,我们还忽略了什么?
Your Child Deserves the Best Home Education
文/图:夏德雨
在我记忆里从来没有这么热的夏天,尤其是朋友们都把孩子带到你家里以后,生怕这几个小家伙闹得我家空调罢工。
“Allen,来给叔叔阿姨表演一下你最近学的古诗好不好?”
说话的Allen妈妈是我媳妇的同事,一位比梅西还天生好强的女强人,在她的世界里,日子过的好不好是能够量化的,孩子聪不聪明似乎也可以通过表演节目来展现。
Allen这孩子果然够厉害,8岁的娃娃把白居易的《长恨歌》一字不差的背诵下来了。这位母亲目的达到了,她的孩子震惊了全场,剩下的小朋友们似乎已经暗淡无光了。
故事讲到这里,本来又该是一个神童的事迹,但接下来的一件事情让我印象深刻。
下午带孩子们去楼下打羽毛球,不知哪个熊孩子把球打到树枝上了。这种情景一下子激起了我的观察欲,都是不到十岁的孩子,看看谁有办法把球拿下来。
“妈——妈——,球取不下来了,怎么办呀!”“叔叔我们去买个新的羽毛球吧!”包括小神童Allen在内的孩子们都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可当我买来新球的时候,看到院子里和Allen年龄相仿的一个小孩正在扔我的球拍,砸树枝上的羽毛球。有意思的是,这孩子真的把球砸下来了,虽然代价是我的球拍差点被摔坏。
眼前场景让我想起早上的古诗背诵大赛。到底我们的教育在追求的是什么?当我们在教育孩子背诵古文的时候,我们到底在教他们做什么?为什么身边总会有像小Allen这样每天努力学习的小朋友,能背诵那么多古诗,却连一点问题解决的能力都没有?
我们工作中会遇到能妥善处理各项问题的人,也能遇到学富五车但纸上谈兵的人,也许二者的成长路上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为何能力却大相径庭呢?
我认真问询了Allen的学习计划。发现孩子除了上课之外,还额外学习了数学、英语和跆拳道补习班,同时每周会进行古诗文和英文课文的背诵学习,可以说学习课程被排的很满了。
我并非反对孩子补习,甚至我也是补习的支持者。但是Allen的学习内容有一些问题,表面上看,课程内容详细,包含了语数外考试科目、体育锻炼以及拓展类知识。但实际上,这样的课程的内容是不够合理的,我们这就来解释其原因:
认知心理学家J.R.安德森提出,知识的表征形式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类。前者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后者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从儿童教育的角度来说, “《长恨歌》全文内容”这就是陈述性知识,需要孩子背诵记忆;而“如何通过工具解决羽毛球卡在数树枝上的问题”则属于程序性知识,需要通过练习才能掌握。
是不是发现了问题所在?正如小Allen的学习计划展现的,父母要求记忆的陈述性知识占比过多,总是教孩子 “是什么”,而关于遇到问题该 “怎样做”的知识几乎没有。
这样的父母并不少见,忙于工作没时间与孩子交流生活经验,没有时间创造环境让孩子动手解决问题积累经验,甚至担心孩子受委屈而不让他去探索尝试。
这样的教学方式下,虽然孩子天天努力学习,背诵大量概念知识,但对于提升问题解决的能力几乎没有什么帮助。
也许我们该做出改变了,试一试以下两个步骤。
第一步:缩减陈述性知识——删除无效知识,保留核心知识
核心知识类似于树干,可以理解为该年龄段孩子需要掌握的框架类知识,无效知识则指满足了我们的虚荣心,但对于孩子生活学习帮助不大却占用大量记忆负荷的东西。
对于小Allen来说,学校和辅导班要求学习的内容对升学考试帮助很大,是他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而背诵小数点几十位、背诵《孔雀东南飞》这样的知识,如果孩子学的很挣扎且没有极其特殊的天赋,那么就应该适当的舍弃。
第二步:增加程序性知识——为孩子建构学习环境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是通过练习来掌握的。死记硬背对于提升“问题解决的能力”并没太多作用。在这里两个关键词必须被重视,一是激发孩子想象力,二是为孩子搭建一个练习的环境,具体解释如下:
使用“一起做”练习法。该方法来自于英文 I do,we do,you do and praise。中文意思是“我先做、一起做、你来做、反馈赞美”。
例如孩子不会叠衣服,总是把衣柜弄的很乱,每次穿衣服都找不到想穿的那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与孩子开展程序性知识学习:
1.询问孩子有没有什么办法解决叠衣服和分类的问题;
2.如果没有答案,那么接下来我们要给孩子演示正确的服装整理办法;
3.与孩子一起叠衣服,一定要正确示范;
4.让孩子独立完成叠衣服、整理衣服的过程,注意观察他的问题出现在哪里;
5.根据实际情况表扬孩子做得好的地方,指出不足之处,同时可以继续激发他的联想,例如“家里哪些地方还用得上今天学的整理办法呀?”
以上简单的几个步骤,有四个关键点:激发孩子创造力,正确示范,孩子充分练习,以及及时点评。
每个人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还需要我们建构一个合理的环境,带领他们开展有效的练习,激发灵感,提升问题解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