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上世纪的沪上女性烫发还有这些“花头”→

对美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之一,爱美更是女人的天性,为此也是尝尽各种方式,美发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人潮涌动的马路上我们可以随意地观察到,大部分女性都对头发进行了细致的修饰。特别是站在时尚前沿的女士,对打扮头发这件事情,更是趋之若鹜。今天我们就来追溯沪上女性烫发的历史。

沪上烫发之开端

类似烫发的美妆技术,据称在古埃及时期就已存在。方法是往头发上抹稀泥之后,卷在小木棍上,利用阳光照射烘干,然后把泥土剥掉,头发就此被塑型,这大概可视为“水烫发”的鼻祖。
近现代的烫发技术是源自西方的发型塑造。1905年,德国人卡尔·奈斯勒(Karl Nessler)发明了碱液洗头烘干烫发的技术,卷发的时间延长,被称为是Permanent Wave。此后又发明了用碱和蒸汽使头发卷曲的技术,随后电烫也应运而生。

1908年,英国The Ladies field 中刊登的A Permanent Hair Wave广告


从专业原理上讲,烫发被定义为打开角质蛋白的二硫键的组合、改组然后关闭等的过程。通俗讲,就是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方法改变头发形状的技术,其后发展出包括电钳烫、化学烫、负离子烫和生物烫等等。
近代以来,上海在吸纳外来文化的速度很快,烫发也不例外,它在欧洲流行不久,便于20世纪20年代初传入上海。
1922年4月8日《申报》上就刊登了这样一则广告:“上海新开新源理发所:开设四川路宁波路口朝北洋房内,有新式电汽烫发,宽大安乐椅子九位,一切俱全净洁卫生,应待周到,择吉于三月十一日开张,如蒙诸君赐顾,不胜优待,本主人告白。
由此可见,近代烫发技术在上海的商业运营已有百年历史。
而且当时的设备几乎也是与海外同步的。1923年5月14日《申报》上的一则电器广告中这样描述道“烫发器,式样人人悓爱,应用尤极便利,且可省去各种燃料之费,目今蓬松梳髻时行,妇女不可不备……”随着烫发技术在沪上的流行,相关技术人才也就越发吃香了。

1928年11月30日一则“商界新闻”报道,短短百余字,却透露出很多信息:“南京路华新公司附设之理发所,久为各界赞许,现更精益求精,特聘新由巴黎回沪之赵承恩君为技师,查赵君毕业于巴黎美容专门学校,对于电烫发、水烫发研究十余年,尤以电烫发水烫发为最特色,虽经滚水亦不变样,故连日往烫发者络绎不绝。”

说到上海理(美)发业蓬勃发展的时代大背景。按相关志书记载,该行业在上海发端于19世纪后期。
由于1919年,广大民众,特别是女性的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有了新的变化。女子普遍剪短发,理发店纷纷增加女子剪发业务,使理发业从为男宾服务转向为男宾、女宾同时服务。当时女子发型主要是额前平齐的刘海,两侧齐耳短发。随着烫发技术的引入,女性美发这一广阔的市场被激发,各路商家当然是趋之若鹜。
早期烫发使用火钳烫,用烫发钳加热后将直头发烫成波浪形或卷曲形。中国理发师很快掌握火钳烫发技术,在行业中逐步推广。此后,较为先进的电烫技术也很快得到普及。1928年,上海的杂志上已经刊载了当时欧洲最新的烫发机,并成为当时上海的风尚,时人就认为“摩登女士以卷发为美”。20世纪 30 年代初, 上海《玲珑》《时事新画》等各类画报上就刊登有不少烫发女子的照片。

1926年3月21日《申报》刊发一篇题为“上海女子剪发店之调查”的文章。其中可见,当时沪上女子烫发服务业已较为成熟

1928年,上海发行的《图画时报》(第515期 第2页)中的一幅“构造最复杂之烫发机”

1930年10月29日《时事新报》刊登的上海惠罗公司烫发用品广告,其中包括烫发用钳等

20世纪20—30年代,电影业的兴起,也为“烫发”时尚在上海的迅速流行和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933年,上海知名女性时尚杂志《玲珑》上刊登的部分烫发新样式



当时的南京路、静安寺路(现南京西路)、霞飞路(现淮海中路)、北四川路(现四川北路)以及老城厢都有不少理发美发店。根据《上海工商汇编》记载,1930年前,在现今黄浦区范围内,华商开设的高级理发店就有25家之多,如南京路上的新新公司理发室、华安合群保险公司理发馆,以及唯一、国华、白牡丹、青年会、曼丽、万国、东亚、绮华、大华、鼎记、新南京、华新等等。
1929年5月30日《申报》刊发的“上海第一女子理发店”广告。其中提到“暑天烫发最相宜”

1930年上海发行的《时事新画》(第15期第2页)中的内容“女子盛行烫发式样繁多,图为刘连丽女士所喜用之大波浪纹痕者”


1931年,意大利侨民首先在南京路49号二楼,开办理发学校,由外国技师亲授烫发和水纹卷(扁圈)、理发、按摩技术,这是较早记录的上海烫发及美发美容技术公开教学活动。当时大光明理发店老板朱博群就向一位希腊商人学会了做电烫药水,而后自行研发生产第一代国产烫发药水,终结了上海市面上洋商烫发药水独霸的历史。

1937年1月11日《申报》刊发的广生行“双妹老牌”系列美容用品,其中就包括烫发油


据资料记载,当时在高级店家电烫仍需大洋15元。式样主要是各种波浪式,针对的主要是高端客户群。同时,为适应逐步大众化的市场需求,普通市民时常光顾的理发店也开始增设美发烫发服务项目,烫发行业竞争日益剧烈。
据统计,20世纪30年代,上海理发业理发店已发展到2000多家,其中高级理发店有200家,已具有相当规模。理发业行业组织,上海市理发商业同业公会也比较健全,行业经营等级分为特、甲、乙、丙4等,每等分为正、副2级,成为4等8级,由同业公会制订统一的分等级价目表收费。

1929年7月《申报》的一则爱乐宫理发所广告中,女士烫发仅为六角

1930年1月9日《申报》刊发的鲍罗美容室广告,号称“沪上第一服务”,而烫发只要一元


风口浪尖上的烫发

烫发作为舶来品,上海开风气之先,然后渐渐风行各地。但是关于它的争议却一直没有停止过。

事实上,烫发进入中国之初,价格确实昂贵。

另外,当时传统思想在社会中依然占有强大的地位,不少习惯了发髻的国人,对烫发在审美上并不认同,有人觉得女子的美在于天然而不是修饰。

著名女星周旋在《新影坛》(第七期)封面上的烫发造型

1945年,理发烫发行业有所复苏。或长或短,各式卷曲的美发,依然是上海女性追求的目标。

新时代新时尚

1949年社会风气转变,人民崇尚俭朴生活,烫发、美容化妆减少。
20世纪50年代,上海王开照相馆拍摄的女士烫发造型
1958年9月3日《新民晚报》报道“徐汇区理发业节电,妇女烫发化学化”

1978年后,女性对美的强烈渴望,最先体现在自我形象的变化上,而自我形象最醒目、最标志的改变就是头发。

1978年11月6日《解放日报》的一则图片新闻。卢湾区理发行业举行女式烫发操作表演

20世纪70年代末,上海一些家庭已经开始用烫发来打扮女孩子


爱美的年轻时髦女士纷纷烫起卷发来,与到店里烫发不同的是,她们都是买了发卷自己做卷发。当时,上海的马路上,弄堂里经常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人顶着满头的发卷,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而此时,上海的理发店也纷纷开始恢复烫发美发服务。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理发行业贯彻“分档经营,适应多种消费”的经营方针,恢复和发扬经营特色,并且积极改善经营条件,更新设备,增加新的服务项目,提高行业技术服务和管理水平,使企业面貌有较大改变。1981年,从日本、德国引进新颖理发设备,装备新新、华安、上海、南京4家特级店。1983年,又以仿进口的高级理发椅、美容椅、大吹风,改善了16家特级店的设备条件。
20世纪80年代,女性烫发在上海渐渐形成高潮。一头漂亮蓬松的卷发,或大或小的飘逸波浪是突显女性气质和自信果敢的最佳方式。据一些市民回忆,当时去店里烫头发可是一件大事体。
20世纪80年代,沪上流行的部分烫发式样

1989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名师美发技艺》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此时,女士头发的样式更加变化多端,出现了波浪式、油条式、刘海式、丹凤式、干花式等发型。同时,直发可以烫成卷曲形,卷发也可以拉成直发,还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将头发染成银白色、金黄色、火红色甚至绿色、蓝色、栗子色……
而此时,上海美发烫发市场的服务供给也日益丰富。爱美的上海女性出门烫个头发也渐渐成为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
1995年,上海一家美发店中烫发场景
图片摄影 | 陆杰

1995年,南京路步行街沿街商铺为吸引顾客,举办露天烫发美发展示活动
 图片摄影 |王溶江


20世纪90年代,上海很多家庭中都会有这样一套便携式烫发设备

21世纪,随着经典个性化和消费时代的到来,美发烫发造型不再为某一种潮流所主宰,复古和创新融合贯通。上海的各类美发机构中,筷子烫、负离子烫、离子烫、陶瓷烫等等,不胜枚举,目不暇接。随着时尚潮流的千变万化和美发技术的不断提高,发式已呈现异彩纷呈的百变格局。

来源:上海发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