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了!北京人您还记得这些吗?

在不经意间,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来了。

(图片来自故宫博物院微博)

清明节,又叫三月节,

它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

更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图片来自故宫博物院微博)

清明这一节气,

万物皆洁齐、生气旺盛、吐故纳新、

随着气温的升高,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

郊外踏青春游、行清墓祭,

瓷,您是怎么安排这个小长假的?

说起每年清明前后,

北京总会呼呼地刮起大风。

小时候赶这会儿出门儿,

家长必定会用纱巾把咱们的头整个蒙住。

在咱北京还有这么两句谚语:

“清明节后寒十天”

“清明刮了坟上土,一刮就刮四十五!”

您瞅~是不是特应景儿~

在咱北京提到清明,

除了天气以外啊,就是这“寒食节”了!

寒食节就是清明节吗?

问的好!

其实是在清明节前啦~

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

(图片出处见水印)

至于“寒食十三绝”,

为了祭奠祖先,讲究3天不开火,

这时候只能吃点寒食垫补垫补。

但各地吃的东西不太一样,

江浙一带必吃的是青团,

山东讲究吃凉馒头、煮鸡蛋。

其中要数咱老北京的寒食最为讲究!

具体包括:

姜丝排叉、螺丝转儿、硬面饽饽、

糖卷果、豌豆黄儿、艾窝窝、

马蹄烧饼、焦圈儿、馓子麻花、

驴打滚、蜜麻花、糖火烧、芝麻酱烧饼。

(图片来自大众点评:宫二先生_2333)

虽说每年一到这时候,

稻香村、护国寺也会推出青团,

但总觉得还是咱自己的“寒食”吃着最亲切。

(图片来自新浪博客:多幸福多快乐)

除了吃寒食以外,

北京人在清明还讲究什么呢?

清明扫墓

《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相传至今。

(图片来自:北京日报)

插柳

为什么要在清明节期间插柳呢?有这几种说法:一说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二说是为了为了避邪。三说是为了纪念介子推。四说是为了预报天气。

放风筝

清明时节还有放风筝的习俗,据说,这样能给自己带来好运。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晚上也放~

荡秋千

魏晋至唐宋,秋千就已是在寒食清明前后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了。

秋千,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叩拜城隍爷

在明清民国时老北京有七八座城隍庙,香火亦以那时最盛。城隍庙里供奉的“城隍爷”,是那时百姓信奉灶王爷、财神爷以外最信奉的神佛。城隍庙在每年的清明节开放时,人们纷纷前往求愿,为天旱求雨(多雨时求晴),出门求平安、有病企求康复,为死者祈祷冥福等诸事焚香拜神,那时庙会内外异常热闹,庙内有戏台演戏,庙外商品货什杂陈。

踏青

清明节正是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的习俗。

春风拂面、百花齐放、杨柳泛青,清明的时节最适合出游赏春踏青,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携家人或邀上三五个好友,一起去感受春天的鸟语花香吧,呼吸着大自然最淳朴的气息,感受着大自然馈赠的美好生活,一切都是那么的惬意~

(图片出处见水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