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统:三国中最无私的学者与帅才

骆统,字公绪,三国时吴国将领、学者。有人可能说了,我们知道凌统,就是那个跟甘宁掐架的,不知道骆统。

这个骆统啊,虽然算不上江东的一流人物,但是在江东的二流人物当中,应该是首当其冲,也属于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俊杰。本书聊一聊他身上的四件事情。

其一,先人后己,惠泽百姓。

骆统早年间住在浙江省金华市,建安四年,金华市由于天灾,粮食歉收,老百姓饿死了一大堆。那些没饿死的,就四处逃荒。骆统的家境呢,相对来说,比较殷实,于是他拿出家里屯粮的三分之二,救济灾民。他自己呢,节衣缩食,不到一个月,人就瘦了一圈。

有一次,他的姐姐来串门,看他那个样子,心疼他,就说才这么几天,你掉了得有一二十斤,因为什么啊?!

骆统就说,我看见老百姓吃不上饭,我着急啊、我发愁啊!

他的姐姐就说:“君子仁民爱物,先人后己,覆载群生,止于至善。公绪其类乎?!”意思是夸骆统心地纯善,急人所难。

有人听到这儿可能就听不下去了,说骆统这是装孙子,现在哪有骆统这样的人?!这不是神经病吗?老百姓吃不上饭,跟他有半毛钱关系啊?!他难受什么?

的确,现在骆统式的人物,几乎绝种了。

这跟我们的国家进入“生人社会”有关系。首先,不容置喙的是,由以前的“熟人社会”衍化到今时今日的“生人社会”,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它体现出我们社会经济规模扩大、人员流动性增强、公共服务的社会化程度提高。但也有弊病,就是导致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加剧,以至于“各家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道德水平急转直下、一日千里!

美国知名学者弗里德曼有一段关于“陌生人社会”的经典描述:“走在大街上,陌生人保护我们,如警察;陌生人也威胁我们,如罪犯。陌生人教育我们的孩子,建造我们的房子,用我们的钱投资……。”“生人社会”的特点是什么,人与人在互相提防中相互抱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似的活着。

功利化的社会分工理论和“钱本位”的思想使得人与人之间壁障丛生,难以进行有效沟通,灵魂的碰撞就更不可能。

而古代呢,实行的是《逸周书》中所说的“四民分业”理论,再加上对抗大自然的需要,人与人之间相对团结和亲昵。

为什么古人经常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不仅是因为范仲淹、杜甫这些人胸怀天下,这只是一方面。他们说这个话,更多的原因是因为有感情基础在。那个时候人与之间比现在的人与人之间要亲近的多。在朝野之间,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可以把大家聚在一起,譬如庙会、社戏、乡议等等。当然,现在这些东西都渺无踪迹。

当人与人之间互相猜忌、尔虞我诈,当大家都把彼此当成竞争对手、互相仇恨的时候,你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谁会相信你?你只能被当成傻子或者是别有用心的人。

但是实践证明,恰恰是这些傻子,能够青史留名,成就大业。我在这略举几例,山姆·沃尔顿,出生在金菲舍镇,他曾经在密苏里大学攻读经济学学士学位,并担任过该大学学生会主席,他毕业之后,许多企业请他来当职业经理人,但是他放弃了绝佳的机会,在1940年,也就是二战爆发的时候,毅然选择参军。这一当兵,就当了整整十年。

时过境迁,有记者采访他,当时是怎么想的,如果不当这个兵,他也许能在商业上早成功十年。他却说,我是长老教的信徒,我坚信韦斯敏斯德公认信条,不能让黑暗席卷世界,我要拯救那些在世界各地与我信仰相同的人,他们是我的兄弟姐妹!那些多行不义的恶人,必被扔到永远的痛苦中,离开主的面,受永远灭亡的刑罚。

当然,大家也许不信教,什么韦斯敏斯德公认信条,咱也不感兴趣。但是这个山姆·沃尔顿生在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居然心里不只装着自己,还有同道,这就难能可贵。

最后,山姆-沃尔顿这个家伙,在1985年成为美国首富。他是沃尔玛创始人。

美国企业家、石油巨头查尔斯·科赫也是一样,他刚出道没多久,那个时候正赶上经济危机,他的同事就问他,你的志向是啥?查尔斯·科赫那个时候只有区区二十万的身家,他却说,我的志向是让堪萨斯州的数十万工人都能就业,都有饭吃!科赫这个家伙很能干,最后差点把奥巴马拉下台。

最后再说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例子,周恩来的例子。1919年,周恩来在天津的学生联合会开展基层工作,就是动员莘莘学子,加入革命的洪流当中。当时身边有两个家境贫寒的同志,李宝森和梁乃贤,这俩人经常吃不上饭。周恩来主动减少自己的膳食,倒贴给这两个人。最拮据的时候,周恩来自己都吃不上饭。

当时也有人讥刺他,说常言道“救急不救穷”,帮朋友的忙,一次两次就完了,你经常这么搞,自己该不够吃了!周恩来说,只要觉悟社有一个人吃不上饭,我就不吃饭。

周恩来这话说得够豪气啊!谁不愿意给这样的人当“小弟”?!这个老大当得称职啊,他宁可自己挨饿,不让手下的同志的挨饿。别人跟他一起干事业,心里觉得踏实。

现在有些人,自己吃肉,连汤都不让你喝,境界很低。

听了这三个人的例子,我们也许对骆统那种“先人后己”的胸怀,有所洞见、有所理解了。现在的创业者,你想成事,还真得学习一下骆统。

笔者曾跟一个朋友聊天,他老是抬杠,他说想成事干嘛非得学习骆统?自古以来,自私自利的人也有成就大业的。

的确,古来自私自利之人从不乏功成名就者,但是都是昙花一现。譬如尔朱荣,史载其“刑赏任心,征伐自己”,再譬如苻生,史载其“猜忍暴虐,中外离心”。这俩人十足的自私自利,而且都成为了一代枭雄霸主,问题是死得也快。

其二,临危不乱,应付自如。

《粤雅堂丛书》记载了一件事,说孙权执政中期,安徽境内出现了人才断层。孙权搞了个贤良文学,类似于开科取士,想在青年一辈中选拔俊杰,填补空白。于是委任骆统担任主考官,张欣为副主考,另派七名监考。

在考试的当天,有人向骆统报告,说大事不好了,这次考试的题目被泄露出去了。有不少富家子弟已经凭关系知道了试题。

骆统说,这个题目是丞相陆逊亲自拟定的,知道的人不超过五个,是怎么泄出去的?

手下举报说,这个副主考张欣的小妾不检点,趁张欣睡着的时候,把张欣的文案偷盗出去,给卖了,上面有试题的相关资料。现在这个事闹得满城风雨了。

张欣听罢,脸无血色(估计是不知情,但也够糊涂的了)。其余几名监考也是吓得要死。这个考题泄露是大罪,弄不好相关人等都得满门抄斩。

骆统面无惧色,不紧不慢的说,把试题换了,考试继续进行。

下面的人都问,换成什么?

骆统思索片刻,援笔立就,写下了三道题目:

“君子有九思,由是备灾防患”论。

“错言‘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袁盎讥其疏阔,然而济皖城、平会稽,其说未尝不效”论。

“诸侯服而无正,以轻重御天下之道”论。1

由于骆统应变得当,考试得以顺利进行。

一般的考官遇到考试泄题这种情况,无非有两个选择,一是选择默不作声,大家朋比为奸,达成攻守同盟,装成不知道,继续让大家考试。这种做法上对不起国家,下对不起学生,只能让作弊的人得便宜。而且一旦查出来,主考和监考罪加一等。

第二种做法是宣布不考了,考试延期。但是不考了,或者是延期,对那些刻苦攻读的学生来讲就不公平,人家来考试,就是为了报效国家,一展所长,同时也为自己奔个前程。你把人家的希望浇灭了,那人家对你江东这个政权,还有什么指望?!这样只会大失民心!

修改题目,再做考试,是最稳妥、也是最公平的做法。

而且,骆统这个题目改得很好,我们可以仔细品评一下,第一题考得是你的积淀,为的是试探出你读了多少书。你要是平时心浮气躁、不求甚解,那你答不出什么东西来。

但是光会读书也不行,你还得会用。第二题,考得就是运用。骆统为何会提到晁错“贵粟”、“重农”的思想?跟时局有关!当时安徽境内汝阴和历阳大灾。题目的潜台词是,如果你是当地的郡守,你如何赈济灾民?具体措施有哪几条?今后如何提前做到备战备荒?那你平时不关注时政的,或者经常不下基层的学生,你就答不出来。换言之,你答出来了,而且头头是道,证明你有才华。这个题目出得有含金量,比应试教育出的那些题强多了。现在那些什么字音题啊、选词填空、阅读理解之类的,不上档次,而且答案是固定的,考得是死记硬背,没劲。

第三题考得是理财。“诸侯服而无正,以轻重御天下之道”这句话化用自管仲的文章《山至数》。作为官员,你不能光会拽词,还要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这三道题目,能真正考出一个人才的综合素质。

孙权知道这个事情以后,表扬了骆统,而且也没有责怪其他的监考,只是把副主考张欣罢官夺爵。骆统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镇定,平息了事态。

清代有个官吏,叫俞鸿图,曾跟骆统面临一样的情况,但是他就处理不当,泄题事件刚一发生,他六神无主、惊慌失措,整个人傻在那了,补救工作几乎一点没做。不仅没能很好的稳定考场秩序,反而让科场漏题事件传为笑柄。当时还有秀才作诗讽刺他,说:“命题在题中,轻贫士,重富翁。诗云子曰全无用,方人子贡,原是货殖家风。

皇帝听后大怒,将俞鸿图腰斩。

假若俞鸿图有骆统的心理素质和机智头脑,何至于被杀。

其三,劝谏主上,上疏勤政。

建安十七年前后,江东征税徭役繁多,加之瘟疫流行,民户减少。于是,骆统给孙权写了封信,这封信很著名,又称“兴吴八谏”。就是给孙权提了八条建议。但是这八条太多,我们说不完,现在择其精要,仅仅陈述三条。

骆统在行文之首就开宗明义:“财须民生,强赖民力,威恃民势,是故福由民殖,德俟民茂,义以民行,而后以六兴举之,六者既备,然后应天受祚,保族宜邦。”(2)

我刚说完,可能有细心的同志会发现,说你这个版本跟《三国志·卷五十七》不太一样。的确是这样。历代研读“兴吴八谏”的东西方学者,都认为这个《三国志·卷五十七》记载骆统这封信的时候,可能存在脱字,导致翻译不畅。因此,我们采用马斯才先生的校刻本。

我来给大家翻译一下这话的意思,他是说:“国家的财富需要百姓来生产,国家的强盛需要百姓来推动,国家的威严需要百姓来维护。正因为一切都要依靠百姓,所以贤明的君主治理天下,广施福泽,让百姓得以繁衍生息;推行德治,让百姓得以物阜民丰;宣扬道义,让百姓得以行身立世。做到这些以后,再施用管仲所说的‘六兴’治理国家,就可以长久的保持兴旺发达!”骆统这番话,可谓充满了民本思想。

有人说,你前些日子讲过陆逊,陆逊曾经论述诸子百家的政治方略,讲述它们的优劣得所,我感觉陆逊讲得很好。确实,陆逊所说的那番话,比骆统高明。但是,陆逊他谈的是统治技巧,是“术”,骆统讲得是立国之本,属于“道”。说白一点,就是陆逊讲得是树枝和树干,骆统讲得是树根。

而后,骆统又直言鲠议:“囊昔,党就群恶,思寻所由,百姓虚竭,嗷然愁扰,愁扰则不营业,不营业则致穷困,致穷困则不乐生,故口腹急,则奸心动而携叛多也。为今之计,当补复荒虚,育化残馀,明正赏罚,深图远计。”(3)

在骆统给孙权去信的时候,恰值东吴风俗日偷之刻,社会风气太差!骆统就其原因展开探讨,认为不能把道德滑坡的过错归咎于老百姓太过刁滑,官员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个时候,你单单杀掉几个所谓的“刁民”,于事无补,只能招来百姓的怨恨,而且风气可能更差。

你想要提高国民的道德水平,先得做好三件事情。第一,多出富民、惠民的政策。你得先让老百姓富裕起来。管仲曰:“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老百姓家境殷实,他才有行善积德的物质基础。你让一个吃不饱、穿不暖的人去践行道义,帮助别人,就好比让一个快被洪水淹死的人去救助他人,十分可笑,他没这个能力,自身都难保了。

第二,你想要老百姓道德水平高,你官员必须身先垂范。也就是说,想要民间风气好,先要官场风气好。如果官场上尔虞我诈,那老百姓有样学样,肯定也会互相欺骗。

第三,必须正确使用赏罚。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你必须惩恶扬善,确保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谁做了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善举,你就得表彰他、奖励他、保护他;谁做了损人利己的亏心事,你就要惩罚他。如果在你的治下,行善积德的人全都要倾家荡产甚至不得好死,谁还敢行善积德?!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不能让干好事的人吃亏、干坏事的人占便宜。倘若政府做到了这些,那谁都愿意行善积德。社会风气也会好起来!

假如这三条你都做到了,还是有些人冥顽不化,自己觉得自己了不起,把自己的位置凌驾于法律和道德之上,那就可以杀几个。

骆统在文章快要结束时,还不忘提点孙权,不要穷兵黩武:“惟殿下开基建国,乃无穷之业也,强邻大敌非造次所灭,疆埸常守非期月之戍,而兵民减耗,后生不育,非所以历远年,致成功也。”(4)

在这个乱世当中,你有进取心是对的,想要多打几块地盘,那也是人之常情。问题是,你要看准了再打,不能轻举妄动。你看孙权发动的历次开疆拓土的战争,只要是由孙权亲自指挥的,没有一次打赢的。这个样子会徒耗国力,伤害百姓。与其如此,倒不如少打几次,省下钱来给老百姓盖房子。

其四,协助陆逊,抵御魏国。

公元223年,曹丕借口帮助吴国抵御蜀国,派三路大军,袭击孙权。分派曹仁进攻濡须,曹泰攻打裕溪,常雕、王双等乘油船袭击沱水。

吴国派陆逊加以抵御。陆逊当时客观的分析了形势,认为这次前来的都是魏国的猛将,单是曹仁一人,已经是难以应付,再加上三个副手,更是情势险恶。估计要想结束这场战争,需要一年的时间。

骆统从旁相助,伺机而动,分兵三路,向含山、巢县、罔水进发。这三个据点堪称“玉圭金臬”,若能连成一线,可以对濡须形成合围之势。

骆统这个举动,让曹仁进退维谷,陷入两难。如果曹仁发兵进攻骆统,那么陆逊方面压力骤减,很容易就能打败曹仁的三个副手。如果曹仁不发兵进攻骆统,骆统则会利用含山、巢县、罔水这三个据点切断魏军的粮道,曹军就得饿死。

曹仁无奈,他知道自己不能轻动,只得孤身牵制陆逊,派自己的三个副手袭击骆统。不料这三个人料敌不确,中了埋伏。

这三个人败了以后,主战场的形势变得愈发明朗,成了曹仁和陆逊一对一。曹仁虽然是世之名将,戎马半生,未曾遭遇大败,但是自忖对付陆逊尚无必胜把握,于是退军。

注释:

(1)民末张宽注《吴门表隐》引骆统事。

(2)取自《三国志卷五七·吴书十二·虞陆张骆陆吾朱传》。

(3)取自《三国志卷五七·吴书十二·虞陆张骆陆吾朱传》。

(4)取自《三国志卷五七·吴书十二·虞陆张骆陆吾朱传》。

(0)

相关推荐

  • 《骆统传》:先天之忧显仁义,英年早逝天下哀!

    更多原创.精彩内容 这是<真·三国志>第 308 篇文章 今天来讲 骆统 注:图片皆源于<三国杀>.<阵面对决>.<三国志>及网络,以文为主. 骆统,字 ...

  • 骆统:为人臣子,看到问题就要劝谏

    迁客共君想劝谏,春肠易断不须听.每个势力中都有些敢于直言劝谏的臣子,或者说大多数臣子都会对君主提出建议,但能冒着触怒君主风险进谏的还是少数.本篇来聊聊骆统,字公绪. 骆统是扬州会稽郡人,他的父亲骆俊在 ...

  • 汉末三国时期有哪些会稽郡人士?

    谁念我,新凉灯火,一编太史公书.开篇依然要提醒大家周末出行要注意防护呀.汉末舞台上各州郡或多或少都有人能留名史册,有人立传有人一笔带过.本篇就来看看汉末三国时期的会稽人士. 会稽郡在汉末时期属于扬州, ...

  • 制造外部危机,内部就会团结一致,以对抗外敌,这是固权的手段

    " 职场智谋 " 潜心研究古人的智慧,总结提炼智谋精髓,古今结合,详细揭秘职场潜规则以及办公室政治 [参考书籍]<资治通鉴>魏纪七(公元247年) [事由]吴主发重兵聚 ...

  • 东吴最懂诸葛亮之人为何会被孙权打压

    赤壁之战后,孙权虽然自霸一方,但由于北方的魏国势力太过强大,所以他不得不在魏蜀之间左右摇摆,寻找平衡.当曹丕让他把太子送到北方当人质后,这种平衡彻底打破,孙权就不得不向蜀国示好,于是派出了使者入蜀.可 ...

  • 曹操:我有个小爱好,田猎

    三国时期的娱乐活动已经提了不少,有传承有变迁,有竞技活动,有智力活动,还有个很费体力的:田猎. 田猎,顾名思义,打猎.各个时期都有田猎相应的记录,早期是为了果腹,后来渐渐变成了娱乐活动,在魏晋时期田猎 ...

  • 浙江省金华市籍三国名人:婺城区三人,义乌市二人

    金华市位于浙江省中部,在汉末三国时期隶属于扬州刺史部,被称为会稽郡乌伤县和长山县.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时期的名人共有五位.其中,婺城区三人,金华市下辖的义乌市二人. 三位婺城区三国名人来自著名的留氏家族 ...

  • 三句话,让一个家富过三代

    在中国有这样一句俗语:"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五服."   意思是说:再有钱的家族一般也传不过第三代,而再穷的家族也不会延续到第五代.   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   其实也不然!只要 ...

  • 九月半,枫桥老百姓的嘉年华

    每年九月半,是枫桥秋赛日.这个"赛",不是体育比赛,而是一种古老的民俗,一种民间宗教文化活动."赛"是一个动词,它的意思是:祭祀并报答神仙的恩德."赛 ...

  • 孙权:儿孙虽然不如我,但也有6个成语值得了解

    有孙权一人珠玉在前,他的儿孙们,或者说东吴后几位皇帝显得有些暗淡.孙亮.孙休都在与权臣斗争,到孙皓这却以酷烈闻名. 照例说明,最近关于成语典故的一系列文章都是顺着<三国志>写的,所以有些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