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四百年:司马伦滥政西陲大叛乱,公报私仇周处含冤而死
相关推荐
-
激荡四百年:菜鸡互啄,司马伦被杀,西晋掀开新的大乱局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19篇 司马冏的檄文传至全国各地后,那些镇守一方.手握兵权的诸侯王和将军们该如何选择呢? 大多数人认为应该站在司马冏一边,比如成都王司马颖.兖州刺史王彦 ...
-
陷阱任务,布置不可完成的任务,完成不了就有处罚的理由!
" 职场智谋 " 潜心研究古人的智慧,总结提炼智谋精髓,古今结合,详细揭秘职场潜规则以及办公室政治 [参考书籍]<资治通鉴>晋纪二(公元290) [事由]春季,正月,齐 ...
-
晋惠帝司马衷:傻瓜皇帝的乱世“奇缘”
中国历史上不乏昏君,有的可笑,有的可恨,有的可悲. 荒唐如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害人又害己.残暴如秦二世,把兄弟姐妹全杀光,自己也成了孤家寡人. 可悲如宋徽宗,才华横溢,只恨生在帝王家,最后把江山弄丢了 ...
-
激荡四百年:慕容氏和拓跋氏还在蛰伏,西晋已经手忙脚乱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12篇 西晋的朝堂闹剧暂时告一段落,我们来看一看北方游牧民族在干什么. 为了和五胡乱华这个大概念相统一,我将它们统称为胡族.而此时的胡族之中,最为强大的 ...
-
激荡四百年:从周处之死、王戎装疯看西晋灭亡的必然性
不出所料,周处抵达前线后,司马肜和夏侯骏只给了他五千兵马,让他立即发动进攻,而齐万年却有七万人. 久经战阵的周处不愿做无谓的牺牲,对他们道:"敌我兵力悬殊,如果没有后援,必定失败,我死不足惜 ...
-
激荡四百年:益州反,天下叛,司马伦称帝只为过把瘾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18篇 从永康元年(公元300年)四月扳倒贾南风后,司马伦一直在做一件事,那就是清除异己,不听话的全都杀掉. 很快,司马伦的白色恐怖吓到了一个人,益州刺 ...
-
八王之乱的落幕——西晋走向灭亡
司马伦大权在握,开始排除异己,朝中老臣张华等皆被杀害,一时间竟无一人敢反对司马伦.而司马伦的野心也越来越大,竟生出了篡逆之心.淮南王司马允知道司马伦妄图废立皇帝之后,便暗养死士,伺机准备除掉司马伦和孙 ...
-
捋一捋八王之乱||~44~三王伐赵(二)
相比于司马炎的两个儿子的坚决支持,族叔司马歆和司马颙的态度就有点暧昧了.司马歆是司马懿第七个儿子司马骏之子,算起来赵王司马伦是司马歆的九叔.之前的十余年,司马歆一直在洛阳担任散骑常侍,司马伦篡位之后, ...
-
激荡四百年:司马伦滥政氐羌叛乱,公报私仇周处含冤而死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12篇 元康元年(公元291年)九月,梁王司马肜被征召回京担任卫将军.录尚书事,接替他担任征西大将军的是赵王司马伦. 司马伦,司马懿第九子,也是他最小的 ...
-
激荡四百年:高欢演技大爆发耍心眼,玩弄尔朱兆于鼓掌之间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542篇 杀死尔朱荣后,元子攸下诏命河西贼帅纥豆陵步蕃袭击尔朱荣的老家秀容郡.等到尔朱兆进入洛阳时,纥豆陵步蕃挥军南下,兵势十分强盛,尔朱兆不敢在洛阳久 ...
-
激荡四百年:挽留司马攸朝堂大站队,反对者联盟终无力回天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3篇 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是征东大将军王浑. 王浑,出身太原王氏,官宦世家,曹魏司空王昶之子.王浑最早是曹爽的掾属,受牵连而罢职,但在西晋建立后,重获重用 ...
-
激荡四百年:益州未平荆州叛乱又起,西晋各自为政张昌坐大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26篇 历朝历代,当一个王朝的统治力下降或极度腐败时,农民起义就成了必然,而一旦不能迅速平定叛乱,新的农民起义将层出不穷. 转眼间,李氏兄弟在益州的起义 ...
-
激荡四百年:拓跋部大乱刘琨惊喜捡漏,石勒欺负完刘聪再败刘琨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65篇 处心积虑打下幽州,却让蓟城落入段匹磾之手,石勒并没有气馁,而是更加认识到巩固根据地的重要性. 建兴二年(公元314年)秋,石勒正式下令在自己管辖 ...
-
激荡四百年:北魏铁血手段平定叛乱,陆俟恩威并施绥靖长安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342篇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盖吴的叛乱尚未平定,北魏的秦州.益州一带又有几支叛军相继揭竿而起,声援盖吴. 元嘉二十三年(公元446年)三月,金城人边固. ...
-
激荡四百年:刘道济滥政益州内乱,平定叛乱竟历时五年之久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322篇 虽然接连经历了谢晦之乱和北伐之败,但在刘义隆的努力下,刘宋还是渡过了最为艰难的时期,政局趋稳,百姓获安. 然而,在距离建康最为遥远的益州,刘宋 ...
-
激荡四百年:改革弊政拓跋弘纳谏言,休战刘宋西陲战火再起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398篇 自拓跋弘即位以来,北魏连年大旱闹饥荒,再加上对青州和徐州用兵,山东百姓的田赋徭役非常沉重. 拓跋弘曾命令根据百姓的贫富分为三等,作为征收赋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