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代学者写出百万字著作并流传下来?这不好解释----与某先生商榷

原创 shengminwujiang 生民无疆 昨天

刚才,拜读了某先生的《西方古代学者写出百万字的著作并流传下来,是可以解释的》,不禁想说几句。为了简便,索性以批注的形式,在该文各段后写几句。

在各段后的括号内的文字,就是我的话。仅供某先生参考。


西方古代学者写出百万字的著作并流传下来,是可以解释的

1. 中国的史记,司马迁一个人写的,当时没有纸,写在竹简上。这个巨著多达130篇,52万字。这个是铁一样的事实,是公元前100多年前的事。不仅写出来了,而且还传下来了。全部的竹简能堆满房子,也没问题。

(这当然没有问题。竹子生长快。在国土广袤的中国,竹子漫山遍野,在古代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史记》被认可后,除了官方机构和学校,民间至少有1000人抄写了全书。事实上,当时的莘莘学子同时还在抄写儒家经典、圣旨、汉律等等,每人至少一套。

2. 西方古代用莎草纸、羊皮纸,这个比竹简要轻便,书写也方便。莎草纸是埃及特产,工业化生产供应整个地中海世界,贸易发达不算稀缺,虽然不是太便宜,但是也不是特贵。

(对!莎草纸是埃及特产,即只有面积狭小的埃及才出产,这恰恰是致命之处!沙漠不长草,莎草必须出产于水草丰沛之处。)

3. 古代地中海学者要写1000字,就买一张莎草纸;要写100万字,就买1000张,学者这点钱还是有的,1000张羊皮纸也不是问题。这个比司马迁搞一房子的竹简还方便。

如果古代西方只有一个人写作且其作品无人传抄、西方政府不发文件、西方无图书无档案,本条可以无视。

莎草纸、羊皮纸问题,与钱多钱少无关!不是有钱就能买到一切的。

这涉及4个问题:  

 第一,要想保障地中海沿岸的莎草纸需求,请问:埃及必须用多少土地种植莎草?多少土地种粮食?               

第二,羊皮纸,是用羊羔皮做成,请问1000张羊皮纸,需要宰杀多少只羊羔?为了这些羊羔,需要多少亩的专用草地?         

第三, 如果某学者的著作好,仅1000所学校各抄写一部供师生浏览,必须用多少亩土地的莎草纸?多少只羊羔皮?另,如,亚里士多德,用了多少亩土地的莎草纸?多少只羊羔皮?如果亚里士多德的作品有1000人传抄,那么,必须用多少亩土地的莎草纸?多少只羊羔皮?             

第四, 西方的政府,如罗马帝国各级政府,每年用多少亩土地的莎草纸?多少只羊羔皮?

4. 保存著作,古代地中海学者也很习惯,陶罐密封法从苏美尔时期就有的,陶罐根本不稀缺。陶罐保存是必须的,不然几年就烂了碎了。莎草纸羊皮纸卷起来保存,单位重量的文字密度比竹简强太多了,存个小几百年不成问题。几百上千年就残破了,但是到现在还有很多很大面积的残片古卷,证据多到不计其数。中国因为竹简保存有天然优势,反而不太注意陶罐密封,就那么堆在墓里,几千年后挖出来还能看,但是就很模糊了。

(如此说来:古代西方的图书馆如亚历山大图书馆、各级官方机构的档案馆、官员士绅的书房、商人的账房等等等等,一定是堆积如山的陶罐,是这样的吗?他们每年消耗多少个专用的陶罐?亚里士多德家里,该有多少个陶罐?)

5. 古代地中海除了陶罐保存,还有祭祀寺庙大学等机构定期取出陶罐里的文字抄写更新。风险是政权中断没人管了,这的确是一个大风险。但是运气不错,中间有阿拉伯人搞了百年翻译运动。阿拉伯人在8世纪9世纪,把陶罐等渠道搞来的古代地中海学者文章,翻译成阿拉伯文,写在从中国学过来的更先进的纸上,进入了和中国一样的文字保存传续节奏。百万字的学者,对应司马迁,加点运气,就传下来了。

(按现行西方史,以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繁荣程度,至少须有1000个专门生产藏书陶罐的大型工厂;以古希腊罗马文明的繁荣程度,尼罗河三角洲全部用来种植莎草也满足不了莎草纸的需求;欧洲平原全部用来养羊羔,也满足不了羊皮纸需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