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讲《孙权劝学》
串讲《孙权劝学》
(红字部分为原文,共119字,只有一段,简洁而完备。为串讲方便,把原文拆分为数段。)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劝学”有两个回合,这算第一回合。也可以看作是此后第二回合的前奏或起因。有因必有果,有低潮就有高潮。理解这句一定要认清人物身份、地位及其关系。孙权是吴的君主,吕蒙是其下一员大将。“卿今当涂掌事”,大概是吕蒙新近升了职位,管的事比较多了,负的责任比较大了,所以吕蒙的一举一动,都和吴的利益息息相关,稍有不慎就会带来灭顶之灾,鉴于此,孙权就根据外部条件发生的变化,竭力劝吕蒙读书学习。如果吕蒙以前职位较低,有一腔之勇就完全胜任了;现在职位较高,必须有勇有谋才行。勇自不必说。谋的具备或增多,必须靠实战和读书。二者成本较低又能快速起效的方法就是读书学习。所以孙权就对他的下属下了一个命令:“不可不学!”请注意命令中的双重否定现象——“不可不”,这是强调,是死命令,不容反驳,必须接受!
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或者认为自己只是个武将,有大把的勇气就可以了,不稀罕有谋,不愿读书;或者就是自己情商低,没有感受到大领导语气的威严与不可反驳。总之,吕蒙在这里找了一个很烂的理由:没时间读书!我在部队里边管那么多事,处理完处理妥帖这些事就已经让我满负荷工作了,哪有空余的时间去看书呀?第一回合,吕蒙取得了阶段性的表面上的胜利。哼,你再大的官也不能想让我干什么就干什么呀,我给你顶回去!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吕蒙其实不知道,中国的官儿,尤其是封建社会的官儿,向来是不能反驳的。你只有接受的份儿,一反驳就会招致更猛烈的责难。孙权的这段话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是明确学习目的,从开头到“见往事耳”。你看,大领导使用了一个反问句“岂……邪”,一看到下属反驳自己,立马就大为光火:我哪里是想你让研究大部头书去当研究生导师呢?你怎么这么不上道不理解领导的苦心呢?我只是让你看看那些经典战例学习学习优秀战术了解一下历史罢了。也请注意这句中的“耳”字,限止语气,领导继续说,我就这么一个小小的愿望你都能误解!唉,真让人伤脑筋!
第二层是孙权的反反驳,就一句话——“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抓住对方的论据“军中多务”开始反击,句式依然是个反问句,很有力量感:你说你事多,在事多这一点上谁能比得上我?你要是事儿妈,我就是事儿奶奶!你在部队管招兵买马、训练士兵、配备武器、储备军粮、研究战术、制定方案……事儿是多,但是我管政治、经济、军事、国防、科技、外交、教育、文化、卫生、工业、农业、国际贸易、基础建设、民族团结……我的事儿更多!我管这么多事我还抽出时间来看书,你居然敢在我面前说你事儿多?你不是抽不出时间,你只是不想读书罢了!我还不知道你?!少给我来这一套!
第三层是剩下部分,讲读书的作用或效果。孙权现身说法,说读书好哇!自从我读了这书啊,腰不疼了,脚不酸了,上楼也有劲儿了!你要不要试试?这一层语气相对来说比较缓和,没有上两层那么剑拔弩张。综合来看,孙权劝下属学习可谓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威胁之以武力!
蒙乃始就学。吕蒙在强大的政治攻势下屈服了!唉,领导让学习就学习吧,胳膊拧不过大腿。如果我再倔,估计孙权又该拔剑砍桌子了。所以吕蒙是听人劝吃饱饭,乖乖地读书学习去了。这是“孙权劝学”的第二回合,孙权取得了最终的彻底的胜利,可以洗洗好好睡了。但是请注意,在行文上,司马光在这里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此处省略三千字,吕蒙学什么了、怎么学的统统没说。孙权只管劝,吕蒙只管表面上答应,这在逻辑上讲不通啊,在结构上显得不完整啊!好在此处是突出领导的光辉形象,孙权在努力劝下属读书,目的是达到了,所以此处省略三千字也说得过去。当然,也算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这一段是对上文的一个收束。吕蒙到底学得怎么样?不用考试,不用答卷,派一个聪明人去跟他聊聊天就知道了。于是,鲁肃出场。一聊天,鲁肃就大吃一惊,惊异于吕蒙才略增长飞速,简直像坐火箭一样。后来,鲁肃拜了蒙母和吕蒙结为好友,更是为了表现鲁肃对吕蒙的佩服和器重,实际上也是反衬吕蒙学得好,孙权劝得好。当然,学好了总是会沾沾自喜的,那骄矜之气总会溢于言表的。好,让我们把话筒递给吕蒙,看看他是怎么说的:“鲁大哥您认清事理怎么这么迟缓呢?一点也没有我机灵敏捷啊!哈哈哈哈哈哈……”这一段实际上也算侧面描写,拿鲁肃的出场,来解开上文省略的那三千字的疑问,同时也证明孙权“劝”学的有效。领导就是领导,最后杀个回马枪,也还是为了突出领导的英明决策——认人真准!劝得真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