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正在消失,除了优质的创作者,读者的存在对文学来说更加重要
我原以为,现在提文学,大多数人会有一种陌生的感觉。之前贾浅浅的事件告诉我们不是这样的,我们知道什么不是文学。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那文学究竟为何能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留存、发展。我想文学存在的意义,本就是高于文本的,不是仅仅是直白地写在文本上,而是可以被理解的语言表达和思考。
我们会问,那不是多此一举吗?文本可以直白、完整的表达一个意思,但是这并不完全是作者想要表达的。
文学包括文本,除此之外还有作者的意图,文字的语境,读者的思考。这些融合而成的东西,才是文学,才是人们需要的养料。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可是我们看见我们正走向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每天夜里逼迫自己打开一本书,想在睡觉前翻两页,可是第二天起床还是停留在之前的位置。
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文学正在消失。文学被游戏、综艺等更加快速且刺激的娱乐项目替代。
除了我们越来越少的人成为优质的创作者,更重要的原因,我们失去了读者。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回到文学的起点,看看什么是文学。
什么是文学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我们首先要确定的是,什么是文学。这个问题真正在说的是,是什么让我们把一些东西定义为文学。
这里我们不得不提近现代非常流行的一个词:超越性。文学也一样,当文字脱离了文本,有了超越文本的表达,便有可能成为文学。
这个超越文本的东西可以是我们刚刚提到的意图、语境、读者。总之是作者在动笔写下之时还未曾发生的东西。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以下两句话我们很容易分辨哪一个更接近文学。
心动亦或是心痛,都是残缺的梦,只是我疯。
直走500米到达咖啡店。
第二个文本是一个指导,它要求人们去做什么。我们很难说一本电器的说明书有文学意味。但是第一个,它引发了人们的思考。
为何会心动、心痛,为何梦是残缺的。它引发了人们注意其中复杂的隐含的意义。文本、读者,因为思考产生了新的联系,这是文学的意义。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我们其实读过很多晦涩难懂的作品,不管是是中学课文中的鲁迅和文言文,还是成年后在书店不经意拿起的一本勃朗特的《简·爱》。
文学叙述不在于它传达的文字,而是我们拿起它的时候,就知道它是值得一读的。它有除了文本之外的意义。
尽管我们可能会因此而忍受语言的晦涩,不知所云的折磨,但每一个伟大的文学作品流传至今,就已经拥有了值得我们去关注的意义。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我想文学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我们都熟知的那一句话,“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学对于人类最重要也是最深刻的意义在于它的不可重复性。
正是有了文学,我们才能够笃定,你我原来有这么多的不同。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看待世界的视角,但你我却能站在一起。
文学的不可重复性使我们相信人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伟大,也是我们能够生活在一个多元且包容的世界。
文学正在消失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我们必须要承认一个事实,文学正在消失。从我们对于文学家这个称号的使用也能看出点端倪,现在我们好像很少叫别人文学家。
有过多部优秀作品如《活着》、《在细雨中呼喊》的余华,时隔八年马上要出版个人的第六部长篇小说《文城》。
但就是如此优秀的余华,我们也是称他为著名作家,我们没有说他是文学家。就更别说现代的那些网文小说家和写青春小说的人了。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文学作品区别于其他作品的点在于文学性,艺术有很多的表达形式,雕刻、绘画。我们可以被蒙娜丽莎吸引,可以被大卫吸引。
我们说以上两件艺术品是有意境的,但是我们不会说其是文学的。我们文学的意境一定要是从文字带来的画面感。
不管是诗歌、剧本、小说,它们刻画了一种意境,读者通过阅读文本在大脑里产生一种画面感,再产生与读者联系的特殊思考。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以上这一系列行为,现在很难发生了。我们很难拿起一本书,还要有自己的思考。我们发现文学最重要的那一环从创作者慢慢过渡到了读者。
如果我们失去了对书籍的兴趣,任凭我们有多么优秀的创作者也无济于事。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重新建立作者与读者的联系。
更重要的是读者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我们需要认识到,语言是一个差异的系统。有的人喜欢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有的人喜欢歌德的《浮士德》,有的人喜欢伍尔芙的《奥兰多》。
读者对于一部作品的理解一定是诗歌般的意境理解,而不是机械论的解释。这其实是语言分析的两种形式,诗学和解释学。
诗学认为意义本来就是我们最后需要的解释,而解释学解释的是形式,是戏剧、诗歌还是什么,而作者为何选择这样创作。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我们看见,诗学最终的落脚点在读者,我们通过文本而引起的思考,就是它的意义。不管是对一个词,整个文本还是文本的语境。
就像现在的我们读《哈姆雷特》与莎士比亚时代的读者感受不会相同一样,我们对于一个作品的解释来源于自己的经历、学习和见识。
一千个读者看《哈姆雷特》,最学院的解释是《哈姆雷特》关于一位丹麦王子的故事。但更多的我们不会如此认为。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我们可能会说《哈姆雷特》是关于伊丽莎白时期社会秩序的崩溃,是关于男性对女性过度依赖的惧怕,是关于符号的不可靠性。
总之,就像我们所说的那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看见,读者要做的从来不是理解作者要表达什么,读者阅读一部作品,从来都是在认识自己。
不管是阅读什么作品,我们在文本里看见了自己的影子,是我们赋予了作品第二次生命。比起作者表达了什么,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够看见什么,又如何看见。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一个创作者不可能使他的作品拥有且能够表达一切的意义,就算可以,当它获得一切意义的时候它就失去了意义本身。
但是现在投身于娱乐时代的我们呢?我们花费时间在游戏上,在电视剧综艺节目上。我们获得的快感是短暂且无力的。
除此之外我们不会获得任何意义,因为这样的快感对每个人都是一样,它雨露均沾。我们不可能在这样的娱乐模式里获得任何特异性的思考,自然也就不能通过这样的方式认识自己。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所以我们进入了一个永恒的恶性循环,同质化娱乐—特异性丧失—失去了解不同世界的兴趣—投身娱乐世界。
我们通过图片里十四个优秀的文学作品,看看还能不能带给我们特异性的感受,产生不一样的思考。
或是对过去未来的惋惜,或是在勇气与胆怯中挣扎,亦或是仅仅沉浸在一首诗歌般的美景里。我们只需要知道读者是阻止文学消失不可或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