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生活:十常四及 + 饮食秘诀 + 解酒之道 

中医生活:十常四及 + 饮食秘诀 + 解酒之道

十常四勿:身体的十个部位经常活动,四件事情应注意节制;

十常即 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睛常运、面常搓、足常摩、腹常旋、肢常伸、肛常提;

四勿即 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

适时进补 人到晚年,新陈代谢功能减退,适当地用一些营养丰富的滋补品,增加营养,延年益寿。

“十常”

齿常扣:先叩大齿,再叩前齿,每日各100次。

津常咽:古人称口水是人体之宝,能灌溉五脏六腑。

用舌头先舔唇、齿、上颚等部位,也叫“舌常舔”,待口水增多,在口中鼓漱吸吮,分几口咽下。

能助消化,增免疫。

耳常弹:食指压在中指上,轻轻叩击后脑枕部,可听到咚咚响声,每回100次,能防治头晕、耳鸣。

眼常运:亦称目常运,双目缓慢自如地从左转到右,从右转到左,再从上转到下,从下转到上,各转100次。然后双目紧闭片刻,再睁大眼睛。可防治近视、远视。

鼻常揉:双手握拳,以拇指中关节搓揉鼻部两侧,上下各100次。

可防治感冒、鼻炎。

面常搓:双手搓热,以中指引导带动其他各手指腹,沿鼻两侧由下向上搓洗,至额部两侧分开,再向下搓擦,每回50次。可防皱纹、老年斑。

足常摩:也叫搓涌泉穴。

赤脚为好,热水浸泡洗净后,用手掌心的劳宫穴搓前脚心,缓慢转动搓摩100次,直至摩热为止。

能固肾暖足,调适神经,改善睡眠。

腹常旋:双手搓热,然后重叠,用掌心以肚脐(神阙穴)为中心,先顺时针方向摩腹旋转50次,后逆时针旋转50次。

能顺气、消积。

肢常伸:上肢向上伸展,下肢向前后远端伸展,四肢关节,随时舒展。

可促循环,护腿脚,解疲劳。

肛常提:吸气时,用力摄提肛门连同会阴部位,稍停,呼气放松,每回50次。

能升提阳气,防痔疮,强肾功。

“四勿”极具科学道理,今天依然值得推广。

食勿言 是指饮食时不要说话,不要思考事情。

这符合中医饮食养生所提倡的“食宜专致”原则,即进食时应将头脑中的各种琐事尽量抛开,把注意力集中到饮食上来,如此既可品尝感受食物的味道,又有助于消化,更可以有意识地将主食、蔬菜、肉、蛋等合理搭配进食,还可增进食欲。

进食时说话或考虑事情容易不知不觉吃多,影响消化。

“寝勿语”是指睡觉前不要说话,以利入睡。

中医认为,睡眠是由于人体阴阳之气随昼夜而消长变化,夜半“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即人因“阳入于阴”而入寐。

如果睡前说话则神动而躁,致气机紊乱,阳不入于阴,影响入睡。

入睡前不应说话,也不宜看书、思考事情、做剧烈运动、吃东西等,而应放松心情,抛开琐事,静静地躺在床上,心里不断暗示自己“困了、要睡了”则易入眠。

“饮勿醉”是指饮酒要适量,以免醉酒伤身。

古人认为“酒有大热、大毒”.热饮伤肺,冷饮伤脾,多饮伤胃.若醉饮过度,毒气攻心,穿肠腐胁。

古代的酒远不如现代技术酿造的酒度数高尚有如此毒害,这为酗酒者、爱泡酒吧的人们敲了警钟。

“色勿迷”是指不贪美色,行房有度。中医养生提倡“节欲保精”这是抗衰防老的重要一环。

肾为先天之本,肾精充足则抗病能力强,身体强壮,健康长寿。

肾精亏虚则五脏虚衰,多病早夭。

纵欲最耗损肾精,故节欲保精对中老年人尤为重要。

饮食秘诀:

十谷健康粥远胜药物,少林寺果林老和尚,现在一百零三岁,仙风道骨。

精神镢铄,声若洪钟,健步如飞,,貌似60开外。

糙米、黑糯米、小米、小麦、荞麦、芡实、燕麦、莲子、麦片、红薏仁等分量混合而成。

以上十种,可同时煮熟。

解酒之道:

可解酒的中药:  

所渭解酒,纯中医来说就是一个药物与邪气相争的过程。

可以解酒的物质有:

葛根、西瓜、莲藕汁、梨、甘蔗汁、白萝卜等等,这些东西从本质上来说都是清热利湿之物,在疗效疗面它们相互之间并没太大的区别。

不过葛根的解酒效果可能会相对得到更多的认可。

古时候中医常用葛花帮助解酒,葛花就是药用粉葛的花,其性味甘平,能解酒毒,醒胃止渴。

若无法找到葛花,也可以用葛根代之,一般用5~10克,煎水服用即可。  

而用药物解酒其实是一种下策,因为此时酒精已经对人体造成了伤害,所能做的只是亡羊补牢罢了。

所以千万不要以为有所谓的“醒酒良方”就放开洒量,尽情地喝。

因为酒是一种湿邪之物,过多摄人,对身体绝对是有损伤的

因此,能不喝的酒就别喝,喝酒就要想办法尽快把它排出体外,这就是中医的“解酒之道”。 

 

三大排酒方法:  

中医认为,酒是湿热之物,对人体来说。

是一种邪气,如果确实没办法不喝,那就要想办法让它尽快排出体外。一般来说,湿热邪气的出路大多有三条:从汗而出,从消化道而出,从小便面出。  

高谈阔论助排酒: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体会。

一个人喝闷酒,可能还没喝上几瓶,就醉得不省人事r;可如果是一帮朋友,一边喝酒一边高谈阔论,或者猜拳什么的,即使是喝它一整夜,解散时大家都还能清醒地走出“一条直线”而不是东倒西歪的。

这是因为酒精会随着人的呼吸和出汗,挥发出体外,这就是中医讲的湿邪随汗而出。

  

强行催吐不可取:  

酒要从消化道排出,具体有两个出口。一个是口,一个是肛门。

一般人喝醉酒会呕吐,或者想吐,对此大家不要紧张,也不要尝试去压制这种反应,因为呕吐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它在为邪气寻找出路。

此时我们要因势利导,把它吐出来。  

也有些人喝醉时,并没有想吐的感觉,这时不要强行探喉催吐,否则可能会造成贲门撕裂或急性胰腺炎。

可以采取上面不排下面排的方法,针对前面那种情况,我们可以想办法让酒邪从下门(肛门)排出。

此时服用一些促进胃肠动力的药(如吗丁啉等)能促进含有酒精的食物迅速通过小肠,从而减少胃肠道对酒精的吸收。  

喝水吃盐有助排酒:  

中医认为:祛湿不利小便,非其冶也。也就是说,利小便有助于排湿。

因此,在喝酒前、喝酒时大量喝水,或在喝酒前先吃一勺食盐,都能起到利尿的作用,减少酒精对肝脏的损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