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这些带数字的成语,你真的懂吗?

编辑说

我们常常用“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形容一个人的学识丰富。但有的人算了笔账,认为“学富五车”的知识量,不过就是小学毕业生的水平。

成语中的数字可以这样衡量吗?李加旭先生认为,我们既不能机械地、钻牛角尖地理解汉语成语中的数字或数量词,又不能不了解其来历。一起来看——

近日阅报,看到一文中说“有人算了一笔账,认为‘学富五车’的知识量,相当于小学毕业”,还说“学富五车”的说法出现于战国时期,那时的汉字是写在竹简上的,“一条常规竹简大约能写三十字左右,即便按五十字计算,现今十五万字的一本书,估计要用三千余条竹简。按照战国时期规制,一辆马车或牛车,大约能装六百余条竹简。三千余条竹简,足可装满五辆车了……六年制小学生所有课本加起来的文字,书写于竹简上,也可装满五辆车”。因此,算这笔账的人得出了“学富五车”相当于小学毕业的结论。
作者的意思是说账不能这样算,阅读不能读死书、死读书,读书人要有灵活性,要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我非常赞成作者的观点,确实不能像上面所说的那样理解成语中的数字。
带数字的成语何止“学富五车”?汉语成语中的数字相当多,不外乎两类:一类指具体数量;另一类是概数、虚数,表示很多、众多。不论是具体数还是概数,成语中的数字多半不表示正常的数量概念,只是一种形容、比喻而已,这是汉语成语的一个显著特点。

为了说明问题,特举如下五例:
才高八斗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五代时期李瀚《蒙求》:“谢灵运尝云:‘天下才共有一石(dàn),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同用一斗。’”这里的“石”和“斗”均为古时的容量单位。
谢灵运为南朝宋诗人,开文学史上山水诗一派。他对天下的“才”作了比拟,说共有一石,三国时期魏国的曹植独得八斗,他得一斗,全天下的其他所有人共分一斗。
由此可见,谢灵运除佩服曹植外,自认为其才华盖过天下其他所有人。其实,人的才华怎能像量粮食一样用石和斗来计算呢?只不过是个形容而已。因此,对成语“才高八斗”中的“八斗”就不能按原来的数量意义去理解,只能将其看作一个比喻,形容人才华极高。
才贯二酉 据《中国成语大辞典》的注释,这个成语出自《镜花缘》第十六回:“大贤世居大邦,见多识广,而且荣列胶庠,自然才贯二酉,学富五车了。”另据《太平御览》卷四引《荆州记》载,传说大酉、小酉(在今湖南沅陵县)二山藏书很多,因以“才贯二酉”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这个成语中的“二酉”已不是原来大酉、小酉两座山的概念,而是表示成语“才贯二酉”是从“大酉、小酉二山藏书很多”的传说演变而来的。“二酉”变成了比喻的载体,因此,仅以“二酉”原来的两座山之义,无法理解整个成语的含义,只有了解了成语中“二酉”这个语素的来历,才能明晰成语的意思。
朝三暮四 这个成语出自《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狙”指一种猴子,“狙公”指养猴子的人,“赋芧”意为“给猴子吃橡子”。
王先谦集解引《列子·黄帝篇》说:“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用现在的话简单地说,就是:有个养猴子的人拿橡子喂猴子,对猴子说,早上给每只猴子三个橡子,晚上给四个,猴子听了都生气了;他又说,早上给四个,晚上给三个,猴子听了都高兴了。由这个故事演变而来的“朝三暮四”原来指用愚弄的手法骗人,后来用以比喻反复无常、变来变去。
由上述文字可知,这个成语中的“三”和“四”这两个数字已不具有原来的数量意义;但若不知其中“三”和“四”的来历,就无法确切地理解这个成语。
韦编三绝 据《中国成语大辞典》解释,“韦”指熟牛皮。古时候用竹简写书,竹简用牛皮带编连起来,称“韦编”。“三绝”指多次断绝。《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意谓孔子晚年爱好《周易》,反复研读,以致编连竹简的皮带因经久摩挲而多次断绝,后用以形容读书刻苦勤奋。
由上述可知,“韦编三绝”中的“三”这个数字并非指“三”的原有数量概念,而是指“多次”“反复”之义。“三”的这个用法还是不少的,如“三人成虎”“三人行,必有我师”。前者中的“三”并不是说只有三个人说城里有虎,城里就有虎了;而是说城里本没有虎,传言有虎的人多了,人们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重复,就能蛊惑人心。后者中的“三”也不指三个人,而是指“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意谓应善于向他人学习。
成语中的“三”常常含有“多”“几”“反复”之义,但不知每个成语中“三”的来历,照样不能准确理解整个成语的含义。
一言九鼎 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古代传说夏禹铸造了九个大鼎,象征九州,成为夏、商、周三代传国宝物,后借指极重的分量。
一言九鼎,是说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作用很大,也泛指所说的话能起重大或决定性作用。这个成语中的“一”和“九”所指不是一句话和九个大鼎,表示的均不是原有的数量意义,而是一种象征意义。
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所说的话具有极重的分量,能起很大作用。不知“九鼎”的来历和所指,也就不易领会其“极重的分量”之意。

上述仅对五个成语中的数字或数量词进行了简单分析,其实汉语成语中的数字或数量词多的是,远不止这些。以上五例足可说明数字或数量词在成语中的地位,让我们明白应该怎样去理解。
笔者认为,我们既不能像本文开头所引理解成语“学富五车”中的“五车”那样,机械地、钻牛角尖地理解汉语成语中的数字或数量词,又不能不了解其来历。仅从字面上看,很难理解某些含数字的成语意义(当然,不仅是含数字的成语,其他一些成语同样如此)。
因此,了解成语中的数字或数量词的来历,了解成语的出处或典故,进而理解成语,把握成语的确切含义,才是正确使用成语的路径。
(0)

相关推荐

  • 《朝三暮四》原文及翻译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训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qu ...

  • 形容一个人文笔好才华横溢的句子

    形容一个人文笔好才华横溢的句子

  • 朝三暮四和朝秦暮楚——成语误读知多少

    最近在教文言文的<成语篇>系列故事,不得已又可能要写<成语误读知多少>系列文章了,今天要讲的是"朝三暮四":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 ...

  • 带数字的成语大全[1]

    带有数字的成语 一毛不拔一心一意一如既往一望无际一见如故一丝不苟一成不变一帆风顺一尘不染一模一样 两全其美两败俱伤两面三刀两相情愿 三三两两三长两短三心二意三令五申三头六臂三言两语三思而行三顾茅庐 四 ...

  • 带数字的成语大全,有趣的成语

    中国古文化博大精深,从古至今的文化生活中产生了很多非常有意思的成语,例如包含数字的成语.从一到亿,都能出现在成语当中. 下面列出了非常多的带数字的成语,比我们想象中还要多哦,里面一定有你没见到过的,赶 ...

  • 带数字的歇后语68句

    带数字的歇后语68句

  • 含有“数字”的成语归纳——这也是小学初中...

    含有"数字"的成语归纳--这也是小学初中的高频考点,保存起来跟孩子一起学习吧!

  • ​中国带数字的地名

    ​中国带数字的地名 一江山岛:浙江. 二连浩特:内蒙古. 三河市:河北. 三门峡:河南. 三明市:福建. 三亚市:海南. 三沙市:海南. 四平市:吉林. 四会市:广东. 四川省 五莲县:山东. 五家渠 ...

  • 带数字的胰岛素:门冬30或50、赖脯25或50,医生解析数字中的秘密

    带数字的胰岛素:门冬30或50、赖脯25或50,医生解析数字中的秘密

  • 带数字戳记的银锭辨析

    中国古代银锭是白银称量货币,常以錾刻.戳印的方式冠以铸地.时间.用途.成色.匠名等信息,是银锭作为货币的质量保证,均系文字标识.近些年来,发现为数不多的带数字戳记的银锭,表面戳印有英文数字标记,且都是 ...

  • 名号带数字的梁山好汉,从一到万,你能说几个?

    取名是门大学问.金庸擅长用数字当名号,从一灯大师到玄冥二老,从四大恶人到江南七怪,从嵩山十三太保到燕云十八骑,心思奇巧,让人称道. 其实金大侠的这一招,大概是跟施耐庵老爷子学的. 疯说水浒 笑侃江湖 ...

  • 那些带数字的上海闲话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鼎,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 是政权的象征, 表示着最高等级权威, 鼎也与"顶"谐音, 暗藏着顶级.高级.最好的意思. 当上海人夸你"一只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