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建盏是伟大又含蓄的器物(十问建盏:第一问)
建盏有什么特质
让一个民国时期的西方人
如此感叹于它的伟大和含蓄?
“十问建盏”又是什么?
▼
原创:为什么说建盏是伟大又含蓄的器物
(十问建盏:第一问)
文 / 建盏君
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詹姆士·马歇尔·普拉玛说过,建盏是“China's Great yet humble ware(中国伟大却又含蓄的器物)”。这是对建盏的评价中,颇受世界认同的一句话,也是建盏君从事建盏文化的初心之一。那么,建盏的伟大与含蓄,体现在何处?
建盏君认为,
建盏的伟大之处,在于以下三点
建盏虽然是人工烧出来的器物,却有巧夺天工之美,同一种釉,同一座窑口烧出的建盏,都会产生各种意想不到的变化。
建盏中最珍贵的品种,属兔毫、油滴与曜变。而宋徽宗御笔定论的上品兔毫,需要达到“盏色青黑、玉毫条达”的标准。要烧制这样的兔毫,非人力可得,需要结合天时地利人和,方能烧成。
而烧成油滴盏的温度范围,又比兔毫盏要狭窄,是以精品油滴盏更为罕见。被日本奉为国宝的曜变天目更是万中无一的神品,至今无人能仿制成功。
建盏的美,在于质感,在于难得,在于随机性,在于个性。这样的美不仅在黑釉瓷领域独领风骚,于海内外陶瓷史上,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建盏不仅在美学上独树一帜,在宋代的茶文化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建盏对宋人来说,不仅极具美感,而且颇为实用。建盏釉色黑,却蕴含变化;胎体厚,保温性能好;束口盏腹深口阔,器型稳重。这些特点,都让建盏成为宋代点茶、斗茶的最佳选择。研究中国茶文化,也不可离开建盏。
现代的科学家们,在研究建盏烧制工艺的过程中,也获得意外之喜。
比如近年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一项研究,首次发现在银色油滴中的氧化铁析晶是高纯度的、罕见的-Fe2O3 晶相,在棕色兔毫中也有epsilon-Fe2O3 与赤铁矿晶相共存。
该成果于2014年在美国科学报告网发表后,被海内外多家权威媒体报道、转载。
epsilon-Fe2O3 极难被消磁,这类材料若是能以人工方式量产,或能制造比传统硬盘存储量更大、价格更便宜的存储工具。但目前的技术水平所限,进一步提纯已经非常困难。然而从宋代油滴盏中发现的epsilon-Fe2O3 晶体的纯度和尺寸,目前的人工制备条件根本难以达到!
研究认为,烧制建盏所用的高铁粘土及龙窑中的特殊温度和气氛,正好满足epsilon-Fe2O3晶体苛刻的生长条件。可见对建盏烧制工艺的研究,将为攻克epsilon-Fe2O3 的制备难题提供极大助益。
这项发现不仅能让我们以科技手段深入理解建盏的烧制工艺,也是古为今用的绝好例证,亦为建盏的“伟大”赋予全新的涵义。
以上三点,是建盏君认为的“建盏的伟大”之所在。同时我们认为,
建盏的含蓄,也体现在三个方面
建盏色调黑沉,质朴无争,这是“隐”。
然而在点茶时,黑色的釉面衬托出茶汤之洁白,形成鲜明对比,这是“显”;在光照之下,建盏釉面上金属结晶形成的斑纹,会显出变幻的辉彩,这也是“显”。
一只黑色的盏,看上去似乎与明清以来,国人追求“似玉非玉”的审美格格不入。可是一旦你去使用、去观察,就会发现它的亮点、它的独特,从而开始喜欢它。建盏这种动静皆宜的特质,是为含蓄之一。
建盏的器型,最为典型的当属束口盏。束口盏虽然看起来造型简单,却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宋代标准束口盏,直径一般在12cm左右,口部宽阔,盏腹又深,点茶时搅动幅度可以比较自由。从束口盏的剖面看(如下图),盏壁从盏沿至盏底逐渐变厚,结构稳重,搅动时不会倾倒、移动。
此外,束口盏特有的束口线能防止茶汤溢出,止釉线能提示施釉的大致范围,防止施釉过低导致粘底。建盏看似造型简单,实则独具匠心,非常方便点茶,是为含蓄之二。
不少刚接触建盏的朋友,会觉得烧一只建盏,只要制坯上釉就可以了,不是很容易吗?又不像青花瓷、雕塑瓷,对坯体要进行复杂的加工。这其实是对建盏的误解。
首先,制坯上釉,看起来简单,但从筛选瓷土、调配釉料等环节开始,就对成品影响很大了,加上拉坯、修坯对器型、圈足的影响,上釉手法对釉层厚薄、施釉位置的影响(上釉太薄,不易形成结晶和挂釉,上釉太接近底部,容易粘底),不是熟练的陶艺师,是无法做出合格的坯体的。
当然,对于一个技艺高超的师傅来说,制坯上釉确实无难度,可是100个坯装进窑炉,烧出的精品有几个,就很难说了。周边的空气环境,炉内的温度气氛,诸多因素,都不是人工能准确控制的,不确定性极大。
制坯技艺多少可以随着练习不断提升,但要提高建盏的成品率,至今没有百试百灵的办法。李达老师曾经撰文说明:
这段话对理解建盏的烧制难度,非常有帮助。
建盏的烧制看起来容易,了解之后,才会知道实际难度有多大,是为含蓄之三。
从以上论述,应该可以清楚地领会的伟大与含蓄。本篇文章作为“十问建盏”的第一篇,在于总结建盏君过去的观点 ,也为之后的九问提纲挈领。本文中出现的一些未曾详细分析过的观点,会在之后的文章展开说明。
至于什么是“十问建盏”,请看以下序言:
“十问建盏”序
建盏君创号以来,经常有盏友询问我们与建盏实物有关的问题。从老盏的辨识、修复,到新盏的挑选、保养,都咨询者众。
这些问题并非神秘不可说,建盏界虽然有一些谜题尚未形成共识,但并不是玄学,是可以形成体系化知识的。不过三言两语无法说清,所以不少盏友就问我们什么时候能推送相关的文章,集中解答这类问题。
建盏君之前,多在介绍建盏的文化背景。因为建盏沉寂了几百年,不像青花瓷、紫砂壶一样认知度一直很高,所以我们希望先让大家感受到建盏曾经的地位、风采,体会宋代先人对建盏的情感。只有认识到建盏的过去,才会想了解它的现在,并着眼于将来。
当然我们也希望,喜欢建盏的盏友,都能理解建盏,并收藏到心爱的盏。不过随之衍生的许多问题,不是一两篇文章可以解决的。
所以建盏君决定从这篇开始,推出一系列文章,名为 “十问建盏”。希望通过这个系列,将建盏君心目中的建盏更为具体地介绍给大家,回答基础、实际的问题,以供参考。
-本篇完-
-本文为建盏君原创文章-
-其他平台转载须获得授权-
若喜欢我们的原创文章,欢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