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苏州相比,其他地方的生活都是凑合
旅行的最高境界,是像当地人一样生活。
千百年来,一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写尽了人们对苏州的向往。
就像余秋雨曾在《白发苏州》中说的:这里的流水太清,这里的桃花太艳,这里的评弹有点撩人,这里的小食太甜,这里的茶馆太多,这里的书肆太密。
一座姑苏城,半部江南诗,2500年历史沉淀的苏州,极具诱惑,是中国人梦中的后花园。
无怪乎有人说,去过苏州就会觉得,中国其他地方的生活都是凑合。
1、住在唐诗宋词里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水乡的灵魂,在于河多、桥多、船多,在苏州,方才触及了江南古镇的灵魂。
苏州的古镇,似乎天生就带着一份古朴素雅、舒适惬意,像是荆钗布裙的女子,虽有殊色而不自知。
小桥流水,欸乃归舟,青瓦白墙,是天成的清雅水墨丹青,而画中,有不老的岁月,花开花落,年复一年。走进苏州的古镇,就像是走进了唐诗宋词的优雅意境。
▼ 周庄
周庄,是江南水乡的封面,在这里,水乡该有的一切风景你都能看到。
长长水巷碧波荡漾,乘坐一艘手摇船泛舟河道,船移岸动,两岸风景如画般后退。旖旎的景色在眼前舒展开来,船娘吴侬软语的小调在耳畔响起,一摇一晃,诉不尽水乡柔情。
▼同里
同里仿佛是旧时的江南,“水乡小桥多,人家尽枕河,柳桥通水市,河港入湖田”。
在这里,你可以看古镇的清晨的阳光与薄雾,可以用脚步去丈量每一寸通幽的石板路,可以在临水的河岸看船来船往,找到感受古镇最好的方式。
▼甪直
有人说,甪直的风景是最具风情的,也许在某个巷弄里,就藏着令人感慨的风景。
这里水多,桥多,巷多,古宅多,名人多,它有现代生活的繁华,也有古时水乡的淳朴,在天气好的时候来这里走走,阳光都会变得散漫。
2、游在山水田园间
“堆金积玉地,温柔富贵乡”,这样一个自古繁华的苏州城,不仅是富商大贾的聚集地,更是文人雅士的理想国,而在这两类人的碰撞和创造下便诞生了家喻户晓的苏州园林。
宅以容身,园以寄情。小桥流水、茂林修竹、奇石假山、画栋雕梁……可以说江南人的建筑情趣、审美境界,甚至是对世界的看法都可以在苏州园林中得以体现,它代表着昔日中国人的生活理想。
苏州至今保存完好的有108处园林遗存,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一齐被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
▼沧浪亭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北宋年间,被贬官员苏舜钦在好友范仲淹的安利下,来到苏州散心,最后却盖了一座沧浪亭。它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
沧浪亭布局开畅自然,巧于因借,将园外萦回之水纳入园景,临水处建复廊,以漏窗通透内外景物,使内外山水融为一体,有未入园先得景、引人入胜之妙,其手法在苏州众多园林中独树一帜。
沧浪亭的漏窗,是苏州园林漏窗的经典所在,108个各不相同,运用了象征、隐喻、寓意等手法,园林里幽深的哲理与审美情趣融入其中,将人引入一种广阔的审美意境。花窗虚虚实实,漏而不尽、诱人探幽。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上联出自欧阳修,下联出自苏舜钦,一副对联,两位名士,也只有沧浪亭当得起。
▼狮子林
苏州有108座园林,狮子林是唯一一座禅意园林。公元1341年,高僧天如禅师维则来到苏州讲经,受到弟子们拥戴。元至正二年(1342),弟子们买地置屋为天如禅师维则建禅林。
园林,是造园者的精神体现。既是为禅师所建,必然从建筑到布局要处处充满禅意。
燕誉堂西的“立雪堂”之名,便由“慧可立雪”的禅宗公案而来,指柏轩与问梅阁,分别取自“赵州指柏”、“马祖问梅”,都是期望学佛者能够明白,禅是启发修行者发现“自家宝藏”的哲学,崇尚的是“心悟”境界。
狮子林以假山著称,其假山是中国园林大规模假山的仅存者。狮子林的假山,通过模拟与佛教故事有关的人体、狮形、兽像等,寓佛理于其中,也是禅意满满。
▼拙政园
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是苏州现存的最大的古典园林,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苏州的另一处园林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
拙政园的美,堪称用心良苦。当你行走园内,入眼处皆是飘渺的水,山水萦绕,带来层层叠叠的错落感,厅榭精美、花木繁盛、小径曲折、门廊重重......每个亭子、每座楼阁、每扇窗都是一幅精美的画卷,让你不忍错过一处。
园中处处都透着精巧构思,详略,层次,布局等,既有一种层层叠叠,同时又有留白,给人一种心胸平阔的感觉,就像一幅幽远宁静的画。
某种程度上,拙政园有点像明朝的“房子”、装着清朝的“家具”、修了现代的“大门”。多个时空都在其中碰撞对话,每一隅都是文化、艺术、历史与人心的交织。
▼六 园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始建于明代的留园,最为幽静雅致。
走进园内,曲径通幽的宁静感,逐渐加深。山水、田园、山林、庭院,四景兼具。庭院深深,恍惚间你会感觉私享了整个园林。
无论是林泉幽壑,奇花异草佳木,还是小桥流水,水殿风荷,都追求“虽为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风格,亭台楼阁掩在山水花木之间,变化万千,迂回曲折而完美,将风景美,艺术美,文化美融为一体,给人独特的精神内涵。
3、吃的是家山秀色
苏州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沿海但不靠海,西边的太湖和北边的长江偶有洪涝,但基本都能适可而止;土地肥沃,又没有恶劣大灾之虞。
所以,千百年来,苏州人都过着相对平和富庶的生活。苏州美食带着农业社会时代的精英本色,正如城外的古镇、城中的园林、传统节俗,并未被现代化浪潮彻底裹挟。如果硬要给苏州的饮食系统寻找符号,“不时不食”与食不厌精,还是最恰当。
笃悠悠,慢吞吞,精工细作,苏州人对待食物的精神,是农业社会的能工巧匠的精神,更是把人生态度做进了菜里。
▼苏帮菜
范曾先生为《中国名菜谱·江苏风味》专辑题词“家山秀色,清雅风味”,而这句话也是对苏帮菜的最好概括。
无论是江河湖鲜,还是禽畜时蔬,苏菜的调味都注意变化,巧用淮盐,但不离清鲜本色。精良的制作、淡雅的色调、清新的造型、咸甜适中的口味,著名菜肴有松鼠桂鱼、阳澄湖大闸蟹、叫花鸡等等。
▼苏式糕点
苏州这座江南的小城,有雨也是细细的,有风也是柔柔的,再也没有一个城市比苏州更适合甜点,苏州人说话的软糯,就跟吃了一块糕点一样的甜。
苏式糕点是中国传统糕点主要形式之一,代表糕点有苏式月饼和猪油年糕等。苏州人食用糕点十分讲究时令和新鲜,春饼、夏糕、秋酥、冬糖,四季茶食,应时细点,就像是一种雅致别趣的艺术,从视觉上就是一种舒服的享受。
而馅料呢,多用果仁、猪板油丁,用桂花、玫瑰调香,口味上以甜为主,讲究一个“糯”字,再硬的稻粒和豆子,到了糕团师傅手下,都化作软糯光滑的口感。
当一块苏式糕点触及舌尖,其甜蜜的信号会在0.5毫秒内抵达脑部中枢神经系统,之后,你就感受到了“甜”。
你不仅感受到了甜,其内陷松软的酱料糯性十足,等待身体吸收充分,一种特殊的多巴胺得以分泌,于是,你体会到了“愉悦”。不仅仅是愉悦,苏式糕点的小巧玲珑、精细柔韧还继而转化为能量,汩汩地涌进你的心里。
▼碧螺春
碧螺春属于绿茶类,已有1000多年历史。产于苏州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碧螺春外形条索纤细,茸毛遍布,白毫隐翠;泡成茶后,色嫩绿明亮,味道清香浓郁,饮后有回甜之感,也只有苏州才产得出如此好茶。
4、听的是才子佳人
江南四大才子,全是苏州人;秦淮八艳的董小宛和柳如是,是苏州人;白居易在苏州修了一条山塘街;柳永长期流连于苏州,写下脍炙人口的诗词......
可以说,住在苏州城里的苏州人,是被诗情画意沁润着长大的,最爱看的也是才子佳人的故事。
苏州至今保留着很多的古音,吴侬软语的方言千年不改,昆曲和评弹都使用苏州话,听着这婉转的如黄莺般的吴语,心头是儿女情长,仿佛一下子就能把人拉回到千年。
▼苏州评弹
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总称。评话通常一人登台开讲,内容多为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和叱咤风云的侠义豪杰。弹词一般两人说唱,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自弹自唱,内容多为儿女情长的传奇小说和民间故事。
评话和弹词均以说唱细腻见长,吴侬软语娓娓动听;演出中常穿插一些笑料,妙趣横生。弹词用吴音演唱,抑扬顿挫,轻轻柔缓,弦琶琮铮,十分悦耳。经过历代艺人的创造发展,曲调流派纷呈,风格各异。
张爱玲写过一篇《谈音乐》的散文,文章中,她一句绝妙的比喻让我哑然失笑,说的是苏州评弹的唱腔:有如咬住了一个人的肉似的,咿咿呀呀地老是不松口!这话听上去凶狠,其实她想表达的是那种缠绵入骨的情调。
▼昆曲
锣点一起,“咿咿呀呀”都变得悠扬动听;蹁跹小步迈得细细碎碎,仿佛踏在了人的心尖之上;纤纤素手带动盈盈衣袖,一招一式都容不得半点含糊。
昆曲,因起源于苏州昆山一带而得名,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是戏曲的美学集大成者。吴侬软语搭配管竹丝弦在这片土地上悠悠弹唱出江南的专属旋律。
提到昆曲,人们总想到的是《牡丹亭》里柳梦梅和杜丽娘矢志不渝的爱情,《西厢记》里“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张生和崔莺莺。
聆听袅袅娜娜的昆曲腔调、观赏水袖玲珑般飞舞,就算你不懂戏曲,也会深深沉醉其中。张弛有度、顿挫疾徐的节奏,缠绵婉转、柔曼悠远的腔调,正如那江南水乡中温柔如水的女子,一颦一笑、一个回眸都那样的顾盼生辉。
什么才是生活啊?是花不完的钱还是喝不完的酒,这是每个人都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
现代社会越来越忙碌,也越来越迷茫,如果回家的时候,两边不是冷冰冰的高楼大厦。
而是像苏州的小巷一样:粉墙瓦黛间能听到街边小摊的吆喝声,偶尔探出墙头的青柳枝,还有转角处的小桥流水人家。
这样的生活,才是生活啊。苏州,等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