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家印象
我这辈子最好的年华都是一中的。少年时就读于一中,大学毕业后在一中做了半辈子老师。在一中,遇到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他们和她们,一中成就了我的职业、事业,我也为一中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半生。几十年风雨一中,我还遇到过很多想想就会笑出声的囧人囧事。但有一件事无论如何我是没想过的,那就是我竟然成了一中的老人,进一中老龄群这一天来得猝不及防。做惯了主角儿,突然进入一个全新的、以非主流、休闲式、慢生活来呈现日子的新圈子,还要把这里当成以后的家,我心里空落落的。环顾四周,家人们都是我曾经十二分熟悉的同事。现在,他们是我陌生的家人。他们中有我已入耄耋之年的老师,有我儿时相识的兄长,更有伴我一路疯癫一路拼搏的小姐妹。他们有个共同之处,那就是他们大多已经彻底离开了职场。新家不似教务那个家嘈杂、忙碌、繁琐,新家很安静,安静到可以好几天悄无声息。新家的人们关注的重心不再是心心念念的高考、学生、教育,他们的关注点多集中在健康指标、养生、养老金涨落之类的家长里短。新家的人都是久经沙场的老战士,他们曾经或叱咤一方,或独树一帜。他们说话挺有意思的,有的绵里藏针,有的铿锵有力。记得那天我刚入家门,正客气的和家人们打招呼,请他们以后多关照,还没来得及更改群名片,就跳出两个人来。一个说:“各位哥姐弟妹,早上好!某主任麾下的这个群人气渐旺,活力增强,这一站人人都要到。欢迎周老师和楼上化名玉儿的老师到家!”“化名”二字用的妙!另一个说:“幸福主任:始终如一,实名到底。”直接意见上了。两个人,一个阴柔,一个坚硬。总觉得少了家的味道。尴尬。从他们的话语中,用点心,应该可以猜到他们以前的岗位。诸位,要不要猜猜?谜底下期揭晓。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们都是老江湖。写到这里,我抿嘴而笑,乐了。进家门,第一眼看到的是王定礼老师。王老师是我读初中就认识的物理大咖。我认识他时,他已满头银发。那时,他大约四十出头,算是少年白。记得第一次见到他,是在二中的老三排之第二排门前的树荫下。王老师们是很高端很宝贝毕业于六十年代早期的老知识分子,老三排是一排排又矮又小又破的平房,听起来很不搭,但他们住老三排真的很和谐。老三排本是灰瓦白墙,但因年久失修,墙面黄里掺白,依稀可辨一条条因漏雨留下的纵横交错的沟沟坎坎。走廊是原生土垒的,高低不平。老三排的房门都是实木的,那个实木门可不似今天的实木门那么华丽,老三排的实木门开关的时候总会发出吱吱呀呀的响声,有如人生进入蹒跚老朽。印象最深的是几排平房之间都有一片没有围墙的小院落,院子里是一排参天大树。这树是给老三排带来生机的树。这里是孩子们的天堂,孩子们喜欢在树下嬉戏追逐,踢毽子、跳房子、抓石头子、下五子棋,打球甚至打架。树下经常是笑声哭声吆喝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这些树,也让老三排和别的地儿不一样,酷暑的天,老三排永远有着沁人心脾的凉。总之,当时的我竟然觉得老三排有种说不出来的韵味,现在想来,老三排的韵味应该是像做旧照片中呈现出来的那种沧桑感。对,就是沧桑感。第一次见王老师时,他正在树荫底下和吴定刚老师下象棋。那时,我是不谙世事的小小少年,见了老师,怯生生的不敢近前,心突突的跳,等待老师发现了大喊“小姑娘,有什么事?过来!”时,才小快步近去。想想似是昨天。如今,王老师已八十有余,我和他在同一屋檐下,成了别人生活的看客,做了家长里短的忠实听众。所幸,在这个新家中,我仍然是年龄最小的,在王老师的眼里,我还是那个小小少年罢。刘幼春,应该算我儿时的兄长。他年长我一个放牛娃。最早的刘幼春在我眼里是很闷的。那时,他爸和我爸是同事,都是老师。那时的老师,多是半边户,在校都单身,住校。学校不大,我们两家紧邻。有天放学后,我在操场玩耍,看到有个穿戴齐整干净的黑衣少年进了学校,我悄没声的跟进,发现他进了刘校长家。我爸说,那是刘校长的大儿春子。就此我认得他了。当时的他闷闷的,见人不打招呼,眼睛一直看着脚尖。那次,他进他爸屋没一会儿,便离开学校回家了。日后熟了,才知道那时他高中毕业回家务农已有些时日。反正我当时是没看出他大了我多少,以为他就一初中生。或许是因为他瘦小不显年龄吧。囧,我读小学三年级,他已高中毕业,他应该算是我兄长。恢复高考后,刘幼春考上了冶师,教了几年高中语文,后因他文笔出众就进了报社。再后来,报社解体,他做回老本行,成为我同事。刘幼春是家乡的文化名人,他的诗歌、散文都贼漂亮,特有灵气,他的文章都是生活。他喜欢打麻将,见过他有篇散文就写的人生如牌局,他还有篇散文描写的是一片绿茶如何在玻璃杯中起舞沉浮的细节,他把那片叶子比喻成一个妙龄舞者,活灵活现。他喜欢喝酒,形容行吟阁啤酒是边走边吟唱的游子,应该说的是他自己吧。他喜欢钓鱼,却不喜欢吃。一中应该有不少人吃过他钓的鱼。退居二线后,他为了钓鱼,把自己晒成了一坨黑铁,活脱脱一个精干小老头儿。陈细枝,和我一起摸爬滚打的小姐妹,英语老师。枝儿有一副生就的福相。乌溜溜的小眼睛充满了智慧和豁达,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小眼镜,肉肉的身材却不显胖,厚厚的耳垂上总是挂着亮闪闪的黄金耳环或者耳钉,她的手是小小的厚厚的柔柔的。印象中枝儿鲜少主动品评别人,基本不主动发表自己对人对事的见解,遇到别人要她说话时,总是莞尔一笑,温婉可人。枝儿是典型的生活中的小女人。但在工作中,也是敢打敢拼,巾帼不让须眉的。她老公曾是主政一方的名流。窃以为但凡称得上名流的,都是有着深厚的做人做事功底的。他业务能力过硬,工作中雷厉风行。退休后,看他倒是喜欢舞文弄墨的,他的诗文朴实中见修为,养眼又养心。这么个人,在我们这帮小姐妹眼里就只有一个身份——大哥,我们都喊他刘大人。随着职务的不断升迁,刘大人工作的地儿也不停辗转挪移,但不管他去哪儿工作,我们这帮小姐妹是必定要去叨扰的。无论多忙,只要是我们心血来潮说要去看他,他总会忙里偷闲把我们的吃喝玩乐安排的妥妥帖帖,下班了再赶回家作陪。无微不至,尽心尽力,完全符合我心中名流的姿态和气质。听说,离开职场后,枝儿两口子一心扑到麻将事业中去了。小赌怡情,开心就好。喜欢枝儿和枝儿家的刘大人。新家的氛围很是沉闷,我不喜欢。家人们有的或许是忙于享天伦之乐含饴弄孙,有的或许是忙于养生,有的或许是在悠然怀想。他们偶尔发的消息都是我最不喜欢看的视频APP中的医疗养老这些破玩意儿,我心里莫名的有点悲催有些心痛有些灰暗甚至绝望。有时我就想,我真想把这个新家给弄的阳光足一些、心态开朗一点、话题多几个、彼此温暖一下,但我又怀疑自己的能力,也不想让自己宝贵的时间在这里停步。纠结。等以后有兴趣了再说吧。不工作一直是我的向往,在真正看到一个完全不工作的群体状态后,我改变了这种无知的想法。我要工作,要一直工作,即便将来真退了,我也要工作。我无法想象我完全不工作时的窘态。活到老学到老,真正退休后,我会努力做好自己想做的事,争取在愉悦自己的同时给自己在乎的人也带去愉悦。
柯玉霞,网名玉儿,中学教师。喜欢掰弄文字,偶尔有感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