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思考问题的八层境界

有学才有问,有学才是问。社会不少专家学者对于自己的专业有认识,并在各种专业机构当中发表相关文章。一篇文章的形成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思考,但是如何梳理在一种逻辑关系,如何思考问题这种看似最简单的事情反而是最重要的事情。

梁漱溟在有关思考问题上的方法给出了八层境界,这八层境界每一层都代表着不同等级的思考深度,好比成年人与儿童,长者与年轻人,教育幼儿的时候会说自己吃的盐比幼儿吃的饭都多,那么从时间上累积的经验是否能够被判别为值得划分非常大的界限?

梁漱溟:思考问题的八层境界

梁漱溟

形成主见

如果一个小孩没有主见,那么一定会被当做一种担忧被父母关注。同样的道理,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也得有主见。不同于教科书上既定的知识,在知识前沿的人当中有关问题的答案有非常多的回答,没有哪一个是标准答案,从各个角度来说都会有合理之处。

往往主见也是一种偏见,即便浅薄但是好用就行。不必追求和《道德经》中一样深奥的道理,但是一定要有自我的认识。这种自我的着重强调才是对主见的重要认识,这种自我的认识在表达的时候无法引起共鸣,那就属于自己的认识。

爱因斯坦

发现不能解释的事情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拥护者去认可爱因斯坦,不管爱因斯坦的认识是否伟大,但是我们能够看得出,人是需要一种认可。这种认可是当我们的意见在被表达出来时获得其他人的认可,抱着想法和他人找不同的时候,身边的意见就会变成参差不一。

往往一个共识的形成是需要通过不断推敲和碰撞的,一定会有质疑的声音,但是正因为质疑,所以才能够不断提高自我意见的含金量。当然受到攻击的时候你会产生两种状态,要么是认可他的批评,从而改进;另一种是直接选择抛弃自己。

陷入这种矛盾的时候意味着你会继续学习下去和思考下去,那么你进入了思考问题的第三阶段。

融会贯通

融会贯通是一种更为成熟的阶段,在个人的意见已经经历过第一次洗礼以后,第一次洗礼会让个人产生一定的思考。听过他人的想法以后,一定会有独自的理解,但是在选择的时候产生疑惑。

逻辑是一条闭环,但是往往我们非常有自信的思考并不完整,可能只是逻辑环中的一个部分,当别人的意见进入时,我们可以趁此机会补足我们的逻辑。同时也能及时探查到逻辑缺陷的地方和逻辑突出优秀的地方。

知不足

认识不足是一个比较困难的过程,我们经常会有一种感觉。明明在别人找出错误以后,我们可以理解自己思想哪里有问题,但是最开始想的时候,我们就是想不到,并且还能自行说服自己的逻辑,使我们接受我们的说法。

他人找错误的方式也会决定我们愿意接受的程度,如果我们能够怀抱着“孤独求错”的心态去寻找自己的错误,那么不管是从敌人还是从对手上得来的答案都会被提炼城有价值的回答。相反,抵触心情只会让我们离问题的本质越来越远。

以简御繁

所有的哲学大家在阐述自己的哲理时不会选择长篇幅或者复杂的名词,往往共有的特点就是简洁易懂。能够用简单的事物来表达内心的想法是因为内心有一套完整的体系,不管是学识还是认知系统,这在脑海中已经比较成形。

哲学家之所以不用复杂的词汇是为了强调两点,第一是道理的实用性,只有因为所有人认可的事物才能够证明理论的实用性,第二点就是理论的支持,我们所了解到的哲理是因哲理家的出名,没有大量的人力支持,理论的推行是难以横跨的阻碍。

运用自如

以不变应万变,我们的古话当中就有这样的一句话,意思是表达自己的学识系统建立成功以后,应该有能够在生活的经历当中运用的过程。倘若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用自己的学识没有办法解决,那就说明还有进步空间。

类似于驯马,我们成形的知识系统是一头刚烈的野马,如果我们能够操纵它那么在广袤的草原当中奔跑不是问题,但是如果我们没有驯服它们,那么不仅会让我们的使用得到阻碍,还会让我们的思想进入一种极端。

一览众山小

这个境界的达成算是获得了知识系统成熟的初步成功,回头看去,曾经困扰自己的问题都会变得矮小。就好比电视剧当中练成大功的武侠,等级和武艺的提升会呈现阶层跨越所以在看身边的问题时就会有种登高望远的感觉。

一种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感觉确实令人感叹万千,自己也是从当初毫无基础的阶段走过来。同时此时的思想也会从星星之间的比较变成月球与月球之间的比较,百家争鸣的思想中就有一种独成一方的感觉去。

通透

常说一个人活得通透,对于别人来说是困扰的问题对于你来说只是一个简单易懂的认识。困扰的问题分许多种,并不是字面上看起来轻的份量,放在不同人的身上会有不同程度的反应。

通透的人就好比质量最重的弹簧,放在上面的压力不管是什么样子都不能使弹簧出现非常大的压缩。越差的承受能力反应会越大,被压缩的可能性越大。通透在于对万物的包容和接纳,能够做到自己的理解和万物的融合。

从八层思想的逻辑来说,实际上思考的最终目的在于没有问题,不管是怎样的思考都是为了能够提高自身的思考境界。

这是一种思想的晋升,同样也是一种格局的提升,视线也会从身边的问题覆盖到整个世界,这就是八层思考的最终目的,也是我们思想能够获得最大释放的最高境界。

(0)

相关推荐

  • 梁漱溟:思维八境界

    我们首先要对一个问题感兴趣,能用心思考这个问题,沉下心来做深入探究,训练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认识到别人的见解与自己的差异,然后才能融会贯通:进而向更深层次探索,精炼出其中的核心思想,运用自如. 历经种种 ...

  • 思维的八层境界,你到了哪一层?

    思维的八层境界:形成主见.发现不同.取长补短.创造创新.化繁为简.方法论.一览众山小.晶莹剔透. 人和人最大的不同是思维境界的不同. 绝大多数人人都是泛泛之辈.芸芸众生,他们思维都是杂乱无章.看山是山 ...

  • 青年教师如何提高科研水平

    一.为什么做研究 1. 确立研究兴趣,而非单纯写论文.评职称.做研究不等于写论文,写论文只是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不是为了单纯的写论文去做研究,而是要有兴趣.缺少研究硬写也是很难写出好论文,而要在兴趣的 ...

  • 梁漱溟 | 思考问题的八层境界

    本文系梁漱溟先生1928年在广州中山大学的讲演. 所谓学问,就是对问题说得出道理,有自己的想法.想法似乎人人都是有的,但又等于没有.因为大多数人的头脑杂乱无章,人云亦云,对于不同的观点意见,他都点头称 ...

  • 大师梁漱溟:思考问题的八层境界

    所谓学问,就是对问题说得出道理,有自己的想法.想法似乎人人都是有的,但又等于没有.因为大多数人的头脑杂乱无章,人云亦云,对于不同的观点意见,他都点头称是,等于没有想法. 梁漱溟(1893-1988) ...

  • 梁漱溟:思考问题有八层境界

    本文为梁漱溟教授1928年在广州中山大学的演讲精编 所谓学问,就是对问题说得出道理,有自己的想法. 想法似乎人人都是有的,但又等于没有.因为大多数人的头脑杂乱无章,人云亦云,对于不同的观点意见,他都点 ...

  • 梁漱溟:思考问题有八层境界 -情商-

    2)北大名教授吴组缃当年给学生上第一堂课的内容是:"现在我给你们两个判断,你们看哪个更正确:一个判断是'吴组缃是人',另一个判断是'吴组缃是狗'."同学们都答前一个判断正确,可特立 ...

  • 思考问题的八层境界!(深度好文 !)

    作者:梁漱溟 第一层境界:形成主见 用心想一个问题,便会对这个问题有主见,形成自己的判断. 说是主见,称之为偏见亦可.我们的主见也许是很浅薄的,但即使浅薄,也终究是你自己的意见. 许多哲学家的哲学也很 ...

  • 思考问题的八层境界

    作者:梁漱溟 转载:民国文艺 所谓学问,就是对问题说得出道理,有自己的想法.想法似乎人人都是有的,但又等于没有.因为大多数人的头脑杂乱无章,人云亦云,对于不同的观点意见,他都点头称是,等于没有想法.我 ...

  • UC头条:思考问题的八层境界

    第一层境界:形成主见 用心想一个问题,便会对这个问题有主见,形成自己的判断. 说是主见,称之为偏见亦可.我们的主见也许是很浅薄的,但即使浅薄,也终究是你自己的意见. 许多哲学家的哲学也很浅,就因为浅便 ...

  • 【书香供养】梁漱溟:学问的八层境界

    作者简介:梁漱溟(1893-1988)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著名学者.国学大师,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儒 ...

  • 梁漱溟:思维有八层境界,你在哪一层?

    梁漱溟(1893-1988),现代新儒家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梁漱溟受泰州学派的影响,在中国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著有<中国文化要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